文/張思瑋
在過去兩個多月的治療中,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醫生易凡和泌尿外科副主任醫生胡衛峰都使用了“人工肺”(ECMO),并成功撤機,最終被挽回了生命。
近日,在北京衛視《生命緣》的一段視頻中,這兩位患者黝黑的皮膚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到底是新冠病毒毒性太強,還是在治療過程中的藥物副作用才導致了皮膚變黑?
據中日友好醫院微信服務號稱,上述兩位醫生患者于1月底確診新冠肺炎,病情進展迅速,3月2日轉至中日友好醫院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分院負責的重癥病區,當時患者病情極其危重,在呼吸衰竭的基礎上有多器官功能受累和嚴重的繼發感染。控制感染是搶救兩位醫生患者生命的關鍵治療措施,根據病情需要,他們對兩位醫生患者使用了多黏菌素B等藥物進行治療。
那么,救治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為什么要用多黏菌素B?藥物引發皮膚變黑的反應在臨床用藥中多見嗎?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授曾繁典表示,這兩位危重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救治時間較長,并出現呼吸衰竭繼發嚴重感染。這種情況下的繼發感染病菌必然已對常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類、頭孢類及氨基苷類抗生素形成耐藥,此時使用對耐藥菌有效的多黏菌素B是必然的選擇。事實證明這種治療確已有效地控制了繼發感染。
大多數患者持續使用多黏菌素B這種藥物后都會在頭面部、頸部以及四肢等部位出現色素沉著,使得皮膚顏色變深。而停止使用多黏菌素B后,患者皮膚黑色逐漸消退并恢復正常。
“其實,這種現象多見于藥物的不良反應,可能引發皮膚色素沉著的藥物有多種,而抗微生物藥物是最常見的一類。”曾繁典說,除多黏菌素B,抗結核菌藥吡嗪酰胺、抗真菌藥酮康唑、抗瘧藥氯喹都可能引發皮膚色素沉著,甚至常用的抗生素米諾環素、頭孢氨芐都可能導致皮膚顏色變深。
此外,治療惡性腫瘤的化療藥物,如氟尿嘧啶、環磷酰胺、博來霉素、阿糖胞苷、白消安等,也可能引發皮膚色素沉著,出現皮膚變黑的反應。
“因此,臨床用藥特別是用藥療程較長時,注意觀察皮膚顏色改變,也是我們監測藥物不良反應的一種最直觀的辦法。”曾繁典說。
有專家還提出,肝臟功能異常也容易導致皮膚色素暗沉。他們認為,新冠病毒首先侵犯的是人體的肺部,還會損害機體的肝臟、腎臟、心臟等器官。而一旦肝臟受損,鐵質進入身體后不能由肝臟進行代謝和儲存,它流入血管后,就導致血液中的鐵含量增多,這樣的血液供應面部皮膚后,就容易造成臉色發黑。(據《中國科學報》)

胡衛峰(上)與易凡(下)治療前后的對比照片(圖/網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