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光 孫樂海
口腔潰瘍又稱為“口瘡”,屬于口腔黏膜的常見病之一,多見于舌頭、唇內側、前庭溝、頰黏膜、舌腹、軟腭等部位,主要與感冒、情緒、消化不良等多種因素有關,且疾病易反復發作,給患者的口腔健康與生活質量帶來了巨大的影響[1]。目前,臨床治療口腔潰瘍的方案較多,但臨床收效卻參差不齊[2]。雷尼替丁是組胺H2受體拮抗類藥物,其可以抑制組胺分泌,且藥物持續時間長,具有較強的安全性[3]。雙黃連口服液屬于中成藥,具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之功效。本研究對本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47例口腔潰瘍患者應用雷尼替丁聯合雙黃連口服液治療,收效十分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94例口腔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47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2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7.5±10.5)歲;病程1~7 d,平均病程(3.5±1.5)d;發病部位:頰部位10例,口唇15例,上腭部12例,舌面10例。研究組中男26例,女21例;年齡20~72歲,平均年齡(47.4±10.8)歲;病程1~7 d,平均病程(3.4±1.5)d;發病部位;頰部位11例,口唇14例,上腭部11例,舌面11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發病部位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口腔醫學》第6 版中的診斷標準;本次研究內容已告知患者知情,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免疫系統、血液系統疾病;因結核、急性感染、惡性腫瘤等所致的口腔潰瘍;3 個月內有免疫調節類藥物治療史;哺乳期與妊娠期女性。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雷尼替丁(江蘇黃河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012)治療,指導患者清潔口腔,之后取雷尼替丁150 mg 研成細沫,用消毒棉簽蘸取藥沫再涂抹于潰瘍面與四周,涂抹后30 min 不可飲水,3 次/d。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雙黃連口服液(河南福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1022325)治療,20 ml/次,3 次/d。兩組均持續治療2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潰瘍愈合時間、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潰瘍疼痛程度。
1.3.1 臨床療效 參照《口腔醫學》第6 版評價臨床療效。顯效:局部劇烈灼痛感消失或明顯改善,愈合范圍≥80%;有效:局部劇烈灼痛感有所改善,愈合范圍30%~79%;無效:局部劇烈灼痛感無變化或加重,愈合范圍<30%。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3.2 證候積分 采用4 級評分法對患者腹脹、食少納呆、潰瘍充血、潰瘍直徑、潰瘍數目進行判定。其中腹脹評分:無腹脹計0 分,輕度腹脹計1 分,嚴重腹脹計2 分,嚴重腹脹且2 h 未緩解計3 分;食少納呆評分:正常飲食計0 分,食欲不振計1 分,無食欲或飯量明顯減少<1/3 計2 分,飯量減少≥1/3 計3 分;潰瘍直徑評分:無潰瘍計0 分,潰瘍直徑<3 mm 計1 分,潰瘍直徑 3~5 mm 計2 分,潰瘍直徑>5 mm 計3 分。潰瘍充血評分:無充血計0 分,輕微充血計1 分,深紅色充血計2 分,紫紅色充血計3 分;潰瘍數目評分:無潰瘍計0 分,1~2 個潰瘍計1 分,3~4 個潰瘍計2 分,潰瘍>4 個計3 分。
1.3.3 潰瘍疼痛程度 通過VAS 評分對患者治療前后的潰瘍疼痛程度進行判定,VAS 評分為0~10 分,評分越高說明疼痛度越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74%,高于對照組的80.8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2.2 兩組患者潰瘍愈合時間對比 研究組患者潰瘍愈合時間為(3.2±0.5)d,短于對照組的(5.4±1.2)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1.602,P=0.000<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證候積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腹脹、食少納呆、潰瘍充血、潰瘍直徑、潰瘍數目積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腹脹、食少納呆、潰瘍充血、潰瘍直徑、潰瘍數目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潰瘍疼痛程度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證候積分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證候積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潰瘍疼痛程度對比(,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潰瘍疼痛程度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5 兩組治療期間的藥物不良反應對比 兩組治療期間均未見明顯的藥物不良反應。
口腔潰瘍屬于臨床常見的口腔黏膜損傷性疾病,其發病原因十分復雜,具有自限性、周期性、復發性等特點,若未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則會危害患者的口腔健康[4]。有學者認為,口腔潰瘍與環境、遺傳與免疫有關,即“三聯因素論”,即遺傳背景上加入適當的環境因素(包括心理行為、精神神經體質、社會環境與生活工作等)引發異常的免疫反應,繼而發生口腔潰瘍特征性病損[5]。口腔潰瘍主要表現為潰瘍劇烈的疼痛感,以及局部灼痛感,甚至嚴重時可致瘢痕形成而導致功能性障礙,給患者說話、飲食與整體生活質量帶來了巨大的影響[6,7]。因此,積極治療口腔潰瘍,對保證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臨床用于治療口腔潰瘍的方案較多,但所獲取到的效果卻參差不齊[8]。有研究發現,口腔潰瘍的發病與患者自身血流動力學變化具有密切的相關性,其認為纖維蛋白原溶解功能衰減后,能夠提高血小板聚集率,影響血流通暢通,誘發血管炎癥反應,形成微血栓,造成口腔黏膜缺血而出現潰瘍[9]。雷尼替丁屬于組胺H2受體拮抗類藥物,其藥力穩定、持久,不受抗酸劑與飲食的影響,能夠有效調節微循環,促進潰瘍面愈合。雷尼替丁通過提高細胞免疫力,減少組胺分泌,阻斷炎性因子的釋放途徑,進一步抑制色氨激肽、組胺的釋放,調節血管通透性,繼而達到治療潰瘍的作用。然而研究發現,雖然單純應用組胺H2受體拮抗類藥物可以取得一定的療效,但在藥物起效速度與快速糾正患者潰瘍疼痛等方面仍有所欠缺[10,11]。
中醫學認為,口腔潰瘍主要由虛火上炎、肺腎陰虧所致,故應以引火源、養陰清熱予以治療[12]。雙黃連口服液是一種中成藥制劑,包括黃芩、金銀花、連翹等藥物,其中金銀花是清熱解毒的妙藥,該藥喜陽、耐寒、耐陰,藥微苦、味甘、性寒,歸于胃、肺、大腸與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散邪、涼血止利等功效。從現代藥理研究可見,金銀花能夠抗炎、抗病原微生物,降血脂,以及殺菌、抑菌[11]。連翹始見于《神農本草經》,具有耐蔭性,并喜光,藥味苦、性涼,歸肝、心、膽經,多用于氣虛發熱、脾胃虛弱之癥,具有解毒散結、清熱消腫等功效。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現代藥理研究認為該藥內含有豐富的活性礦物質,具有刺激神經、強健神經的作用,并能夠對抗變態反應,保肝利膽、降壓、鎮靜[13]。同時,雙黃連口服液具有消炎、抗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有效預防黏膜感染,加快潰瘍面的愈合速度。全方共奏清熱解毒、疏風解表的功效。學者樊英艷等[14]對48例口腔潰瘍患者分別應用了雷尼替丁與雷尼替丁聯合雙黃蓮治療,結果發現:聯合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95.83%高于對照組的70.83%,且治療后VAS 評分(1.19±0.21)分低于對照組的(2.98±0.43)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石云[15]對50例口腔潰瘍患者應用了雷尼替丁聯合雙黃連口服液治療,結果顯示:該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4.00%高于單純雷尼替丁組的7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文研究結果與其相近。可見在雷尼替丁在基礎上聯合雙黃連口服液能夠有效提高口腔潰瘍的治療效果,加快潰瘍愈合速度,改善疼痛程度。從藥物安全性來看,兩組治療期間均未見明顯的藥物不良反應。結果說明,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并未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具有理想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雷尼替丁聯合雙黃連口服液治療口腔潰瘍療效確切,并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潰瘍疼痛程度,加快潰瘍愈合時間,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