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晶
帕金森病是臨床神經科發病率較高的疾病,該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其發病病因尚未明確,在臨床分析中發現,該病的發生可能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及老化因素有著密切關聯,遺傳因素是指患者有帕金森病家族史,主要分為顯性遺傳或隱性遺傳兩種;環境因素主要是指患者接觸環境毒物從而增加了帕金森病的發生幾率;老化因素主要是指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內多巴胺(DA)水平會逐漸下降,當DA 含量降低達到80%以上便會發生帕金森病,該病的發生給老年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目前臨床針對該病尚未有治愈方法,只有采取藥物控制病情發展,但仍缺少最佳有效的治療方案[2]。為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帕金森病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將左旋多巴聯合普拉克索治療帕金森病的有效性進行了詳細研究分析,希望能為臨床治療帕金森病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參考數據,詳情見下文敘述。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30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據電腦隨機選取的方式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齡52~75歲,平均年齡(63.5±3.9)歲。對照組患者中男8例,女7例;年齡52~76歲,平均年齡(64.0±4.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經檢查核實此次參加研究的患者均符合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病情均處于穩定期,病情等級達到了2~4 級;所有患者家屬均通過對此次研究進行了解后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排除患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肝腎等功能性疾病的患者;患有其他精神類疾病的患者;患有嚴重惡性腫瘤的患者;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患者;近期服用過影響精神類藥物的患者;伴有藥物過敏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單獨左旋多巴治療,口服,0.25 g/次,3 次/d。并在患者用藥3~5 d 后根據病情控制情況隨時調整服用劑量,連續用藥2 個月。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添加普拉克索治療,給予患者口服普拉克索0.125 mg/次,3 次/d。在患者用藥7 d 后,可根據病情將服用劑量調整為0.25 mg/次,3 次/d。并且從用藥第21 天后,根據病情適當調整服用劑量,患者連續治療2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病情改善情況。采用帕金森病評定量表進行評定,包括精神、行為和情緒、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功能及運動并發癥4 個維度,單項分值為5 分,分數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經檢查炎癥指標、氧化應激指標、精神狀態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均基本恢復正常,無任何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發生則表明治療顯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及臨床各項檢查指標均得到良好改善,出現輕微不良反應表明治療有效;患者治療后上述臨床指標及臨床各項檢查指標均改善較差或者加重則表明治療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③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抑郁狀況。采取漢密爾頓抑郁量表進行評估,共24 項,總分值為100 分,得分越高則表示抑郁狀況越嚴重。④對比兩組患者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帕金森病評定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精神、行為和情緒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運動功能評分及運動并發癥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0742、0.3643、1.0742、0.5371,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精神、行為和情緒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運動功能評分及運動并發癥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帕金森病評定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帕金森病評定量表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aP<0.05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抑郁評分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抑郁評分分別為(84.4±4.6)、(84.5±4.7)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589,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抑郁評分為(47.2±1.3)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8.6±1.7)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8.7281,P<0.05)。
2.4 兩組患者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用藥期間產生惡心1例、頭暈0例、便秘0例、心悸0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7%;對照組患者用藥期間產生惡心2例、頭暈1例、便秘2例、心悸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584,P<0.05)。
帕金森病具有發病率高、治療周期長和并發癥多等特征,其在老年群體中發病率最高,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直、步態和姿勢障礙等是該病的常見臨床癥狀[3]。該病的發生會對患者的運動、精神以及神經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若病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會導致患者出現心理障礙、智能受損、消化系統紊亂以及感染等并發癥,嚴重時還會導致患者出現腦部病變等,因此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健康[4]。由此可見,加強對帕金森病的臨床治療研究,為患者探尋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是控制患者病情發展、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在臨床研究中發現,中樞神經遞質DA 合成的減少是該病的主要病機,因此治療應以補充腦內DA 水平為主要原則[5]。左旋多巴是臨床治療帕金森病的常用藥物,該藥屬于DA 前體,可增加腦內DA 含量,通過血腦屏障改善中腦黑質DA能神經元壞死程度[6]。但該藥單一用藥時療效并不理想,且長時間服用會對患者的消化系統及心血管系統等造成影響,從而易產生多種不良反應,因此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7]。普拉克索屬于DA 受體激動劑,該藥的生物利用度較高,可作用于后膜特異性受體,對DA D2和D3受體的活性進行調控,從而達到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抑郁程度的作用[8]。而且該藥還可改善機體中氧自由基水平,降低氧化應激反應及DA 能神經元的破壞程度。同時與左旋多巴聯合應用可起到較好的協同作用,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左旋多巴長期用藥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最終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盡早改善,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從而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
在本次分析結果中也顯示,同采取單獨左旋多巴治療后的對照組比較發現,采取左旋多巴聯合普拉克索治療后的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提高,抑郁評分、帕金森病評定量表中精神、行為和情緒、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功能及運動并發癥評分均得到顯著改善,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也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左旋多巴聯合普拉克索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控制病情發展,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發生,該治療方案建議臨床推廣應用。但本次研究的數據依然有限,還望臨床相關學者能夠對帕金森病的臨床治療再做進一步的研究分析,為臨床治療帕金森病提供更多的有價值可參考的數據,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幫助患者控制病情發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