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東,史進,馬鑠,馮磊,馬曉波,宋立杰
(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膝關節炎主要發病群體為中老年,年齡越長患病率越高。癥狀較輕患者則應開展物理治療方式,或者讓患者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如果病人癥狀較為嚴重,則會破壞關節軟骨,具體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可改善老人行走功能。微創手術因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逐漸被廣泛使用[1]。手術后,注射血小板血漿則可促進骨組織再生。本文將對微創手術聯合關節腔內注射血小板血漿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進行探究,具體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收治的168 例膝關節骨性炎患者,收治時間為2016 年4 月至2019 年7 月。實驗組84 例,男64 例,女20 例;年齡50-85 歲,平均(67.4±14.5)歲;病程9-22個月,平均(19.7±7.6)個月。參照組84 例,男65 例,女19 例;年齡55-80 歲,平均(66.7±13.9)歲;病程8-21 個月,平均(18.9±7.4)個月。根據兩組一般資料顯示,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參照組:應用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從前內和前外側入路,探查髕上囊、內側間室、外側間室和后側間室依次探查,獲取患者病變程度。并采取切除術,松解髕骨外側支持帶;將其提出游離體外;將影響髕股關節的滑膜皺襞切除,同時切除位于髁間窩及股骨髁邊緣的骨贅,修整半月板,退變區軟骨成型,行軟骨下鉆孔微骨折術等措施處理已經病變的關節。實驗組:應用微創手術聯合關節腔內注射富血小板血漿治療,具體治療防治為先制備自體血小板血漿,具體可采用二次離心法。將外周血注入無菌試管中,應用試管中的抗凝劑,將離心后的纖維蛋白原、中層濃縮度較高的血小板,以及在中層周圍的部分紅細胞移至另一無菌試管中。在經過離心后,則分為上下層以及兩層之間共3 層,纖維蛋白原、血小板和紅細胞分為位于三層內。其中血小板血漿位于兩層之間,表明血小板血漿制備完成,做好前期準備后,開始進行微創手術,微創手術具體方式與參照組相同;術后30 分鐘后,將離心后的血小板血漿注射至關節腔內。注射前,讓患者保持屈膝、平臥的姿勢。應用麻醉藥對患者關節損傷處進行局部麻醉,并進行消毒處理。消毒后,將骨內、外側作為穿刺點,應用穿刺針進行穿刺,穿刺至關節腔處;并在關節腔處注射已經制備好的血小板血漿,注射后要求患者活動10次關節,確保藥液均分于關節腔內。持續注射5 周,每周注射1 次,一共注射6 個療程即可。
1.3 觀察指標。觀察治療后3、6、12 個月的VAS 評分,以此評定患者膝關節疼痛程度;以及治療后兩組臨床效果:顯效表示患者膝關節疼痛感消失,關節功能良好,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緩解表示膝關節疼痛減輕,關節功能依舊受限,基本可維持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表示患者膝關節疼痛稍減,關節功能有所改善,可實現上、下樓梯。無效表示癥狀無任何變化;觀察兩組HSS 膝關節評分指標。
1.4 數據處理。本組研究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表現形式,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表現形式(n,%),采用卡方檢驗。組間存在明顯差異,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實驗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組間存在明顯差異,詳情見表1。
2.2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膝關節VAS 評分。實驗組與參照組治療后均低于治療前評分;治療后3、6、12 個月后實驗組膝關節VAS 評分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組間存在明顯差異,詳情見表2。

表1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n(%)]
表2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膝關節VAS 評分

表2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膝關節VAS 評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1 周 治療后3 個月 治療后6 個月 治療后12 個月實驗組 84 4.66±0.54 4.21±0.77 2.01±1.34 2.74±0.84 0.43±0.25參照組 84 4.71±0.52 4.26±0.53 4.56±1.23 4.79±0.94 3.77±1.93 T - 0.6112 0.4902 12.8488 14.9040 15.7295 P - 0.5418 0.6246 0.0000 0.0000 0.0000
2.3 對比兩組HSS 膝關節評分指標。實驗組HSS 膝關節評分指標優于參照組,P<0.05,組間存在明顯差異,詳情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HSS 膝關節評分指標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1 周 隨訪第2 周末實驗組 84 72.5±7.2 81.2±7.5 81.4±5.9參照組 84 72.3±7.1 80.7±5.9 77.5±4.3 T - 0.1812 0.4802 4.8959 P - 0.8564 0.6317 0.00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病率較高,且多發于老年人,臨床癥狀較為明顯,患有此類疾病的原因是患者關節因反復磨損,導致關節處產生大量碎屑,碎屑被細胞吞噬后形成炎性液體,進而損害關節,產生關節炎后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讓患者飽受病痛折磨。關節鏡微創手術專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具有術后創口小,利于身體恢復的優勢,可有效消除關節炎癥,消除關節增生、肥大組織,減輕患者疼痛,成為臨床上應用價值較高的手術方式[2-5]。
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治療后膝關節VAS 評分明顯低于治療前,實驗組膝關節VAS 評分低于參照組,HSS 膝關節評分高于參照組,且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組間存在明顯差異[6-7]。由此可見,應用關節鏡微創手術有改善膝關節功能的療效,但同時也會造成關節腔內組織損傷,以及引發炎癥或者組織粘連現象。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聯合注射富血小板血漿,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避免引起切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