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瑩,高亞麗
(國藥東風花果醫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在消化內科的護理管理工作中,由于消化內科涉及疾病種類較多,涉及范圍較廣,并且操作護理管理的難度較大,疾病大部分具有傳染性,容易復發等等因素,在護理工作中,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幾率,健康與生命安全的重要方式于重要的階段[1]。為了分析與總結消化內科常見的護理風險事件,并對護理管理方法進行分析,探究護理管理效果。本文主要對在本院消化內科接受治療的80 例患者進行實驗研究,具體流程如下。
1.1 一般資料。針對2018 年2 月至2019 年8 月的時間段內在本院消化內科接受治療的80 例患者進行實驗研究,研究的方法為分組研究,依據護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兩組中患者的數量分別為40 例。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分析時,P>0.05。
1.2 方法。對照組與研究組,分別采用常規的護理管理模式與在對護理風險分析的基礎上采用優化護理管理措施。優化護理管理措施,在對發生幾率較高的護理風險事件的分析中,主要的因素有,患者的病癥變化因素、用藥錯誤因素以及護理技能因素。因此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管理時,依據護理風險發生因素給予患者優化管理。首先,針對于病癥變化因素,應該指導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管理工作時,實時的對患者的病癥進行觀察與記錄,當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的進行處理,并反饋給相關的醫生,輔助醫生進行進一步的救治與護理干預的工作。并且在病癥巡視的過程中,對于部分病癥較為嚴重的患者,加強巡視的力度以及加強巡視的頻率,在此基礎上,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的病癥進行觀察,提高患者病癥的監管力度[2]。對于部分用藥錯誤因素,應該周到護理人員與醫護人員在對患者用藥治療之前對患者病癥發展狀況,患者的身體素質以及藥劑的過敏反應的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藥劑治療。并且根據患者病癥的發展與改善程度等狀況,科學的調整用藥的劑量以及用藥的頻率等。在此期間重視用藥時間的不同指導患者科學的用藥,避免藥效的降低[3]。針對部分護理人員的操作因素,應該指導護理人員定期的參加消化內科護理知識講座以及護理技能的培訓,進一步的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以及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最終實現護理質量的提升以及護理安全性的提升,為患者在護理工作期間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進一步的促進患者病癥的康復[4]。
1.3 評價標準。在護理管理后,依據患者的診療信息以及其他的相關資料統計,護理風險發生的幾率,并統計患者對護理管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統計。研究組風險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數據間差異較大,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統計[n(%)]
2.2 兩組患者的滿意程度情況調查。研究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滿意程度情況調查[n(%)]
消化內科屬于醫院中的重點科室之一,屬于臨床三級學科,主要對胃部,腸道,食管等部位疾病患者進行診療,在消化內科中,疾病的種類多復雜的,并且涉及的范圍較廣,因此,相對于其他科室來說,消化內科的病患流動量相對較大,疾病病情較為復雜,這種因素也導致在對消化內科患者臨床治療與護理中對醫護人員的醫療技術與護理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消化內科的特殊性,因此在護理工作中導致患者發生風險的對較多,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護理人員的操作等相關的因素[5]。因此,在對消化內科的患者進行護理管理工作中,應該給予患者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護理管理措施,降低其他的相關因素,對患者身體及治療效果的消極影響與副作用,提高治療與護理效果的同時,降低患者發生不良癥狀的幾率,促進患者病癥的恢復。
在對患有消化系統類疾病的患者進行護理管理時,患者病癥復雜多樣,護理難度較大,傳統常規護理模式下,并不能有效的提高護理質量,因此必須要改進方法,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本次對照實驗中,對患者采取了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優化護理模式,有效降低了護理過程中的風險發生率。同時,在實施優化護理措施時,首先要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在護理過程中,由于組內每一例患者的病癥情況均不相同,所以護理人員要加強風險防范意識,有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護理。此外,風險防范意識是建立在過硬的專業素養之上,若是沒有良好的專業素養極有可能在實施護理操作時出現差錯,因此應進一步強化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系統性的培養護理人員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定期舉行主題會議,在會議中讓年資較高、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對年資較短的護理人員進行經驗的傳授,同時可以通過播放視頻、觀看照片或者舉一些相關案例來讓護理人員觀看,長此以往,護理人員將會在內心中不斷的提高自身風險防范意識,有利于在護理過程中確保患者的安全。如在對患者應用多巴胺來緩解消化道出血時,應注意體位的采用,且還要注意藥物的使用方式及用量。其次,近年來,醫患關系較差,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護患糾紛比較常見,而造成護患糾紛的主要因素中,主要是因為護理人員服務意識較差。我院消化內科中,存在部分實習生,其護理經驗、職業素養等均較低,在護理過程中,并未能夠嚴格按照規范進行護理,以至于護理不到位,從而易引發護理風險。如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操作細致性不足,穿刺次數較多,引起了家屬的不滿,且護理人員年齡較小,極有可能引發口角,進而形成醫患糾紛,不僅耽誤了患者的治療,也在一定程度上使醫院形象受到了損害,由此可見,強化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極為重要。對此,要時常向護理人員進行服務意識的培訓,鼓勵護理人員多多了解患者自身及家庭情況,讓其了解到每一例患者家庭所背負的壓力,如在護理過程中,要主動與患者交流,要知道,患有消化系統類疾病的患者基本上均存在著比較嚴重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多多與患者交流,不僅能夠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和患者心理狀態,促使其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勇敢面對病魔。此外,還可以通過由年資較高的護理人員帶領年資較短的護理人員進行見習,以便促使護理人員更快的積累經驗。
在對風險事件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優化護理管理措施,可以對風險事件發生的幾率起到控制與減少的作用,進一步的提高患者的滿意程度,促進良好的醫患關系與護患關系的建立,有利于醫院的長足發展,可以在臨床中推廣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