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業內幕網6月17日文章,原題:與中國新冷戰對你我意味著什么 美國一些專家和政客基本認定,與中國的新冷戰已開啟。但應意識到,若對中國的敵意不斷增加,我們將付出這樣或那樣的代價。
對多數美國人來說,冷戰加劇的第一個后果,可能是疫情后的經濟復蘇比預期要孱弱。任何阻礙經濟迅速反彈的因素——對華新冷戰就屬于這類——都是壞消息。舊冷戰時期,華盛頓和莫斯科幾乎沒什么經濟聯系,而如今美中經濟密不可分,也讓美國眾多出口導向型產業受益。愈演愈烈的冷戰肯定會毀掉從疫情蕭條中迅速復蘇的機會,損害千百萬美國人的就業前景。
新冷戰必然帶來另一件事:在國家債務膨脹、國內經濟復蘇急需投資的情況下大幅增加軍費。到6月底,2.2萬億美元緊急疫情紓困資金中的大部分將被用完,從而使數百萬失業美國人和許多小企業主陷入困境。那提高軍費開支,難道不會像二戰期間幫美國走出大蕭條、刺激經濟嗎?實際上,如今軍事硬件已非常復雜。數十億美元購買新潛艇和戰機,很可能只會產生幾千個工作崗位。而若把同樣的錢花在醫保或教育上,則會產生很多倍于這個數字的崗位。
還有就是美國每個青年男女(及其親人)都應想到的問題:征兵。若發生對華全面冷戰,美國無疑需要大規模兵力部署來參與現代版的中國“遏制”。新冷戰的另一特點將是壓制、不寬容和歧視環境。這些對知識自由和美國本已很不穩定的局勢會產生令人不寒而栗的影響。此外,冷戰總有變成熱戰的風險。不難想象,與中國對抗日益加劇,可能引發當代版的代理人沖突或古巴導彈危機。
我們不知道,何時大家會感受到新冷戰的直接影響。只能說,隨著敵對行動加劇,后果將是嚴重的。所以,在擁抱與中國的全面冷戰及其所帶來的一切前,請三思。(作者邁克爾·卡萊爾)
香港《南華早報》6月18日文章,原題:西方不應害怕中國的投資,應歡迎其帶來的和平紅利一些發達經濟體對中國投資關上大門,擔心財力雄厚的中企低價挖走他們的不良資產,獲得關鍵基礎設施和數據等。這些國家對本國的機構和監管部門是多么不自信。經濟安全正遭誤解。誠然,有些情況下,外資帶來的風險難以規避。但這是極少數。其實,更好的辦法是歡迎中國資本及其帶來的生活水平提高,并像對待其他公司一樣監管。
拒絕中國資金是雙輸,反而會降低國家安全感。事實上,外國投資能帶來重要的和平紅利,推動經濟健康發展。▲
(作者希洛·阿姆斯特朗等,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