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6月17日報道,原題:危險的打情罵俏,通信App加劇中國婚姻窘境艾可(音)不明白丈夫(一名上海商人)為何常在午夜后才回家,直到她仔細查看他的手機。來自其他女性的打情罵俏信息暴露了一種受到通信技術助長的婚外情模式。在中國,微信和其他(社交媒體)平臺已令人際關系發生巨變,但也因令一些人更易與潛在“新歡”眉來眼去而遭詬病,被指加劇婚姻的緊張關系。
在一系列因素作用下,中國的離婚現象正增多,對此憂心的政府上月出臺離婚前30天“冷靜期”的法規。但技術(進步)“正使結交陌生人變得更方便,其中有可能滋生誘惑”,如今正向婚姻顧問咨詢的艾可如是說。
婚外情在中國并非新現象,近年來卻呈現井噴態勢。技術正加劇中國夫妻日漸增多的社會經濟壓力,上海婚姻顧問朱申勇(音)說,這包括職場和經濟壓力、激增的差旅、中國女性不再愿意忍受乏善可陳的婚姻等,“(中國)社會發展太快,已迅速成為相對富裕的社會。但物質幸福意味著工作增多,用于經營婚姻的時間減少。”
朱表示,許多人通過技術提供的曖昧關系發現了一條釋放壓力的途徑。尤其是社交軟件中一項常被用于偶爾“勾搭”的功能:附近的人。此類App使結交異性變得很簡單。
調查婚外情的上海私家偵探戴鵬軍(音)說,通信App是發現此類行為的常見線索之一。近年來他的業務量猛增,7名員工每月在中國各地處理約10個案子,40%涉及不忠。戴說:“我常想如今為何出現越來越多婚外情。道德淪喪嗎?我不這么認為。這與人們的物質生活和技術發展密切相關。”▲
(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