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摘 要: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糧食的品種與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玉米的營養價值較為豐富,因而市場的需求不斷提升。為此,本文簡要闡述了玉米的種植現狀,并分別從病蟲害的防治技術、玉米的高產栽培技術以及玉米的密植技術等方面,分析了玉米種植新技術應用的效率。
關鍵詞:玉米種植;現狀;新技術;應用
我國是農業大國,隨著人們健康理念的不斷提升,玉米的市場需求逐步攀升。然而,目前我國的玉米生產栽培技術發展比較緩慢,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市場的需求,而且對玉米生產和栽培的技術重視程度不足,相關技術的推廣也不容樂觀,一些地區在栽培玉米時未能嚴格管理生產環節,致使玉米的產量不高,科技含量有所下滑,容易影響到玉米種植帶來的經濟利益,為此,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研究如何利用新技術提高玉米的品質和產量。
一、玉米的種植現狀
在一定意義上來看,在我國,玉米是主要的農作物,深受農民的喜愛。一直以來,玉米種植都是我國農業部門關注的重點,比方說農業部門還專門針對玉米種子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并積極地進行試驗,不斷改良玉米種子,不斷提升農業的生產效率。在當前背景下,分析玉米種植的現狀不難發現,我國的玉米的生產規模越來越大,而且一些新型技術逐漸被應用到玉米種植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國家在玉米種植方面出臺了一些政策支持,鼓勵農民以市場需求為主導,引進各種玉米種植的新興技術。近年來,我國的玉米種植率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玉米的種植基本上已經實現了機械化播種,大幅提升了玉米種植的效率,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玉米種植的機械化方面仍有較高的提升空間,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嚴重不足。
二、玉米種植新技術應用的效率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玉米種植中應用的新技術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比方說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大幅提升了玉米的產量,新技術的引進和使用不僅符合時代發展的客觀規律,優化玉米種植的方式,而且還可以推動我國農業事業的不斷發展。
(一)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對于玉米種植來說,病蟲害是影響玉米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農戶可以借助有關的技術解決這一問題,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但是在新技術的實際應用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因此還需要不斷地完善病蟲害防治手段。玉米種植的過程十分關鍵,不論是種子的栽培階段抑或后期的防治階段,都應當時刻預防病蟲害。這就意味著需要深入研究玉米的病蟲害技術,經過全方位的分析之后確定針對性的解決策略。種子的栽培是保證株苗成活的關鍵,因而在栽培玉米種子的時期需引入前沿的生產技術,對玉米種子做出有效的處理,然后采取無菌栽培的方法培育種子。除此之外,在選擇完優良的玉米種子之后,可以將防蟲的農藥拌到種子中,令玉米種子在播種之后可以擁有較強的抵御病蟲害的能力,降低病蟲害感染的發生。在防治玉米的病蟲害期間,還可以遵循過去的種植經驗,仔細地研究和觀察,合理設計農藥的配比,之后將配置而成的農藥噴灑在玉米植株上。玉米的常見病蟲害包括大斑病和黑穗病,針對前者,可以按照種植環境的特點選擇適宜的抗病品種,減小大斑病,最好選擇具有較強生命力的玉米種子,提升玉米的抗逆性,在種植之前需要對土壤做出深翻處理,日后注重玉米的田間管理,如果玉米出現了大斑病,可以在病葉率大于20%的情況下噴灑藥物,每隔8天噴藥物1次,持續3次即可。針對黑穗病,如果發現病株,需及時拔除,然后使用敵克松、粉銹寧或者是福美雙等藥物按照相應的質量比例拌種,這三種藥物的拌種原則分別為0.8%、0.5%和0.2%
(二)玉米的高產栽培技術
不論對于哪種農作物來說,它的種植都離不開高產栽培技術的支持。在農作物生根和發芽之后的成長階段,栽培技術十分關鍵,它可以保證農作物的產量。如果栽培技術的應用不足或者是栽培技術的水平不高,會對農作物的生長和產量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種植玉米期間,為了滿足現代社會的實際需求,需要以原有的栽培技術為基礎,創新并研發新的栽培技術。前沿的栽培技術十分關鍵,怎樣判斷栽培技術是否達到先進的標準,需要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作出判定。與國外的玉米種植技術相比,我國的玉米種植技術發展時間較短,為此,我國可以汲取國外的先進經驗,引入有效技術,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我國的氣候條件、土壤情況、水利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并在此基礎上研發我們國家自己的玉米種植新技術。玉米種植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機械種植,另一種是人工種植,人工作業會消耗大量的人力,而且也難以保證玉米的產量,與之相比,機械作業的效率高,而且準確率有保障,人為操作很難得到機械的準確度,而且還會影響到栽培的效率。此外,機械種植還可以避免人為的失誤,為玉米種子創建良好的發育環境,減少幼苗發育時的差異,有助于保證玉米的產量。
(三)玉米的密植技術
在種植玉米時,密植技術會影響到玉米日后的產量與質量。在培育玉米期間,需合理把控適宜的生長條件,比方說,注意玉米生長期間的光照和水分,而保證光照需要采取有效的密植方法在種植玉米時需合理控制玉米植株之間的距離,距離過大或過小都不適合玉米的成長,進而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玉米的產量造成影響。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密植技術十分關鍵,是提高玉米產量的有效途徑,合理的密植距離能夠保證玉米植株的良好成長,汲取足夠的陽光、水分和養分,避免養分的流失。按照區域的不同,密植技術應做出適宜的調整,為玉米因地制宜地設計生長環境,這是由于不同地區的氣溫、水分和光照條件各不相同,只有根據地域情況的不同選擇適宜的密植技術,才能夠保證玉米的良好發育,提高玉米的生長效率,進而提升玉米的產量。在一定意義上來說,玉米種植對密植技術存在非常高的要求,在種植玉米時需要合理調節間距,令玉米的種植可以達到理想的目標。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玉米是我國主要的農作物,但是在玉米種植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新品種的引進和培育、栽培工藝和生產規模等方面。為此,可以充分參考上述內容,在玉米種植期間積極采取新技術,減少人為的失誤,增強玉米種子抵御病蟲害的能力,降低病蟲害感染的發生率,為玉米作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減少幼苗發育時的差異,讓玉米植株能夠汲取足夠的陽光、水分和養分,在提高玉米產量的同時提高玉米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吳發安,蔡道宏,倪鶴,卓兆海.玉米種植現狀與新技術應用的效率研究[J].種子科技,2019,37(17):152+154.
[2]歐麗娟.玉米種植現狀與新技術應用的效率探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0):215.
[3]邰琳.玉米種植現狀與新技術應用的效率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39(1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