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澤霖 閆嘉錫 朱琳 David Camiwet
??
近年來,新媒體發展迅速,網絡技術的創新發展和手機的全面普及為學校教育管理者帶來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挑戰。新媒體的廣泛性、無序性、快捷性、虛擬性、交互性等特點,既給學校教育管理者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化管理,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對于教學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1]。良好的教育管理能夠優化配置學校的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教學資源的作用,有效提升教學工作的整體質量,因此,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教育管理者要正視自己目前的困境,并合理抓住機遇實現教育管理的創新。因此,本文就針對新媒體背景下目前教育管理者的困境進行分析探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教育管理者在新媒體背景下擺脫困境的創新改革措施。
一、新媒體背景下教育管理者的困境
(一)傳統教育管理模式本身的弊病
傳統學校教育管理模式僵硬。時代在不斷發展,但是處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多數學校卻還在堅持傳統的學校教育管理模式,但是很明顯傳統的權威的學校教育管理模式已經不適于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在教學管理中一味因循守舊,固執于傳統模式根本不利于調動學校各個部門的積極性,只會讓教育管理工作難以開展,停滯不前,越來越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2]。
傳統學校教育管理模式高度集中。傳統的學校教育管理太過集中,一套學校管理模式或制度的確立,往往只有高層領導參與,而作為被管理的師生卻很少有參與的機會,整個教育管理都被行政化了,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服從,如此一來,教師與學生的需求和建議也很難反饋,管理者得到的情況也不盡真實,久而久之,就會使教育管理工作變得刻板、不切實際,從而降低整個教學工作的質量[3]。
(二)新媒體背景下教育管理者的困境
新媒體的發展讓信息傳播的方式變得多樣化,人們不僅能從多種渠道得知信息,還能自由發布或轉載信息,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信息接收的多樣化背后也存在著潛在的風險,尤其是各種信息對于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和沖擊,特別是對于“三觀”還在形成階段的學生,風險更大。而在這樣的復雜背景下,教育管理者的困境也慢慢浮現出來。
教育者主導地位被動搖。一直以來,教師都在教育工作處于主導地位,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師所擁有的知識信息遠遠超過學生,學生可以從教師那里獲得想知道的信息,可新媒體時代的來臨,讓學生可以獲得信息的方式變得多樣化,不再依靠教師也能隨時隨地獲得想要的信息,教師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下降,主導地位被動搖了[4]。教育者主導地位被動搖,教育管理者的工作也會被影響。
學生“三觀”的正確形成被影響。學生時代正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但是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學生很容易接觸到各種信息,但是由于學生的社會閱歷不豐富,思想觀念不成熟,很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帶偏,甚至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如何在新媒體背景下引導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教育管理者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
學生社會交往能力被弱化。人存活在世界上就免不了與其他人打交道,但是由于新媒體的發展,很多學生都沉迷于網絡技術中,用微博、微信等作為溝通交流的聯系平臺,但是網絡具有很強的虛擬性,長期沉迷于網絡社交,學生的實際與人交往能力得不到鍛煉,在今后出身社會投入工作時,就會產生面對面溝通障礙等問題,不利于學生以后的生存發展,因此,教育管理者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學生課堂學習效果被降低。學生主要學習的地方就是學校課堂上,但是由于各種新媒體技術的誕生,學生能夠隨時獲取更多有趣的信息,因此,學生對于網絡信息的關注度明顯高于課堂教學,導致課上注意力不集中或學習興趣不高,影響了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也為學校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難題。
二、新媒體背景下教育管理者尋求創新的重要性
(一)教育管理工作本身的需求
目前,仍有許多學校的教育管理遵循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但是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與當今社會發展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限制了教育管理人員的思維拓展,導致教育管理人員的工作日益機械化,工作質量大大降低。另外,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太過行政化,自上而下的命令和服從機制缺乏民主性,讓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實質性的擁護,導致工作效率不高[5]。且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令學校沒有形成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因此,不利于管理計劃的實施開展。
(二)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為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機遇,時代的變革也迫切需要社會改革創新來適應時代變遷。而要實現社會的改革創新,就需要大量優秀的創新型人才,而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是無法培養出社會創新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教育管理者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尋求教育管理的創新改革,為社會的改革創新培養相適應的高素質人才。
(三)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
當今社會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應運而生的知識型經濟也逐漸成為各國的關注焦點,想要推動社會知識型經濟的發展,就需要大量的優秀人才儲備作為后盾,因此,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教育管理者必須要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改革創新教育管理模式,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質人才[6]。
三、新媒體背景下教育管理者的困境創新改革措施(一)增強學校教育管理創新意識,完善學校教育管理制度
要想實現學校教育管理創新,教育管理者首先要增強教育管理創新意識,摒棄傳統教學管理模式中的刻板教條主義,主動收集師生的反饋建議,加強教育管理的民主性,團結師生的力量一起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另外,還需完善學校教育管理制度。完善學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教育管理者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新媒體發展帶來的影響,以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能夠靈活多變地處理問題,并設置成熟的監督反饋機制,以便隨時調整[7]。
(二)利用新媒體技術增強學生的參與度
學校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需要學生積極配合,在新媒體背景下,教育管理者可以利用學生對新媒體技術的關注,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比如學校管理者可以建立一個學校公共平臺,將教育管理工作做到透明公開,讓學生可以積極在上面留言反饋,增強學生對于教育管理關注的參與度,另一方面,教育管理者也可以了解到學生的想法,不斷對教育管理工作進行調整,提高教育管理的質量。
(三)改革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
新時代的社會發展需要創新型人才的推動,因此,學校管理者首先應該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目標,積極改革教學方法,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今,新媒體發展迅速,信息化以成為現今時代的發展趨勢,教育管理者可以將適當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教學管理中。學校教育管理者應將多媒體教學方式創新應用到教學計劃中去,更新教學設備,引進一些新媒體技術,讓學生在學校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各方面的信息和教育資源,如此一來,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學生因為學習的原因而接觸到不良信息,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另一方面,有了新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穩定教師的主導地位,增強課堂教育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背景下,教育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既充滿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教育管理者更要充分把握好機遇,創新改革教育管理模式,擺脫目前的困境,最終為中國社會的發展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白楊,龐妃.高校輔導員網絡輿情引導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8(02):122-124.
[2]孫亞非,郭盛,張洪強等. 基于智慧校園的學生管理系統的探究[J].科技風, 2017(05):271.
[3]王融.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創新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8,38(5):201-202.
[4]馬紫威,孫德昊.新媒體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的載體研究[J].高教探索, 2017,(z1):129-130.
[5]羊悅.新媒體視域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事務管理的路徑[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6,29(24):9-10.
[6]宋敏.對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學生管理工作的分析[J].中外交流, 2017(12):171.
[7]謝宛蕓,謝淇霖.淺述"微時代"高校教育管理應變舉措[J].課程教育研究, 2017(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