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石真
摘 要: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形成良性發展機制,職業教育必須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本文在分析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五大制約因素的基礎上,闡述了“1233”人才培養體系的理念和基本路徑。
關鍵詞:職業教育 “1233”人才培養體系 實施路徑
課 題:本文系2019年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沂蒙精神的德技并修、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探索(編號:2019559)研究成果。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近年來,山東省針對職業教育出臺45個文件,建立28項制度,2018年省教育廳等聯合發布《關于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十條意見》明確提出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育人機制”。這些都為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五大制約因素分析
1.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難以深度推進
目前多數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停留在共同修訂專業培養方案等淺層次之上,把產教融合真正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卻面臨著學校熱、企業冷,領導熱、教師冷等難題。
2.專業建設的模式難以實質改變
專業建設模式要實現其培養目標,需要隨社會發展變化而不斷變化,但目前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模式受到師資隊伍、辦學條件、職業能力測評體系等因素制約,很難及時進行調整。
3.課程體系的模塊化難以科學構建
課程體系的模塊化構建需要以專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結合行業要求制定培養標準。體系的整合優化要打破界限,面向能力培養,這對職業教育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4.雙創教育的全程化難以真正落實
職業教育的雙創教育需要“多元主體參與”,需要系統的“雙創課程體系”,需要面向“全體學生”。但是職業教育的雙創體系受多種因素制約,難以真正落實到人才培養全過程。
5.人才培養的國際化難以有效實現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也要樹立人才培養的全球化觀念。但市域層面的職業教育在打造國際化人才共享平臺方面存在瓶頸,教師隊伍的素質難以適應國際化要求。
二、臨沂職業學院“1233”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臨沂職業學院位于沂蒙革命老區——山東省臨沂市。臨沂市是山東人口最多、面積最大、水資源占山東總量六分之一的地級市。學院秉承“圍繞產業轉,圍繞就業干,圍繞需求辦”的辦學理念,積極推進1233人才培養模式,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
針對上述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難點,我院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圍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1”條主線,堅持大平臺多方向、課程模塊化“2”個改革方向,構建公共課體系、專業課體系和例課體系“3”個體系,實現校企合作、創新創業和國際化“3”個實現。
1.圍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1”條主線
學院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山東“一圈一帶”戰略,對接山東省10強產業,聚集臨沂市兩大引擎和“8+8”產業,優化專業結構,重點打造五大品牌專業群和三大特色專業群,構建以商貿物流專業群為龍頭,以智能制造、信息技術專業群為兩翼,以普惠金融、智慧建筑、文化創意、養老養生、文化旅游、藝術與教育等專業群為支撐的專業體系。創新辦學體制機制,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我院已與華為、京東、新松機器人、青島啤酒、山東臨工、山東遠通等行業龍頭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形成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社會協同推進新格局,實現資源共享、人才共育。
2.堅持大平臺多方向、課程模塊化“2”個改革方向
(1)構建大平臺多方向的專業群。學院突破傳統專業目錄,對接產業鏈構建大平臺多方向的專業群。根據企業和學生需求,組建專業群大平臺;對接核心崗位群設立若干專業(大方向);對接特色就業崗位設立若干專業小方向。
(2)重構模塊化的課程體系。首先打破傳統的課程體系,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進行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重構。其次設計模塊化課程內容,根據課程目標和就業崗位能力需求構建模塊。要求老師要走出課堂、學生走出學校、師生走出教材,對單純的“基礎”“原理”“概論”等類型的課程整合,與企業合作開發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校本課程。
3.構建公共課體系、專業課體系和雙創課體系“3”個體系
其一是基于核心素質養成的公共課程體系,包括思想政治素養、職業素養、人文素養、信息素養、國際素養等。其二是基于核心能力培育的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專業群通識、專業核心、專業方向、專業選修、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等模塊。其三是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雙創課程體系,包括雙創基礎、雙創實踐、專業雙創等模塊。
4.實現校企合作、創新創業和國際化“3” 個突破
首先,突破校企合作,主動圍繞產業發展打造共同體,開展雙主體育人,我院構建了產學研行政五位一體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建立職教集團、現代學徒制、混合所有制等深度合作載體,建有商貿物流等3個職教集團,6個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其中機電學院與臨工集團學徒制試點被評為山東省和國家級試點,把校企合作專業、冠名班和成熟的合作項目等列為專業方向,進入人才培養方案。其次突破創新創業,構建完整的雙創課程體系,并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再次突破國際化,結合臨沂商城國際化的規劃及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突破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探索“產教融合、工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我院已與臺灣龍華科技大學開展學分互認,與美國南猶他州大學等簽署了本科專業聯合培養協議。
三、臨沂職業學院“1233”人才培養體系實施路徑
1.以健全組織機構為統領,協調統籌“1233”人才培養體系發展
我院堅持黨委的領導,從學院、各二級院部、專業教研室三個層次分設組織機構。全院制定校企合作長期規劃,各二級院部根據總體要求,履行二級院部產教融合任務。各專業群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負責各自專業建設規劃、專業目標和實施過程,形成了學院“1233”人才培養協調統籌機制。
2.以德技并修為著力點,理清“1233”人才培養體系內容及目標
我院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德技并修,立德樹人。在方法上細化落實,以學生的技能培養為主,同時處理好人才素質與職業技能的關系,理清“1233”人才培養體系內容及目標,實現全程、全面、全員育人。
3.以拓展教學資源為依托,推動“1233”人才培養體系良性發展
我院依托校企共同拓展完善教學資源,推進人才培養工作。首先是校企共同制定專業教學文件。其次是校企共同開發課程。最后是校企共建實踐基地,深化產教融合程度。
4.以搭建質量評價平臺為保障,強化“1233”人才培養質量效果
為達到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動態監測,我院搭建“多元化、過程性”的質量評價平臺,注意引入行業企業評價標準,監測人才培養的質量。以學生為監測主體,實現全方位、多角度人才培養監測。
5.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根基,夯實“1233”人才培養體系基礎
學院圍繞“1233”人才培養目標,組建了結構合理、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學團隊,既包括專職教師又包括行業企業兼職教師,達到“雙師素質”與“雙師結構”的完美契合。在專業建設上實行雙帶頭人制度,夯實了“1233”人才培養體系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苡.高職院校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研究[J].當代經濟,2017(34).
(作者單位:山東臨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