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彰純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與此同時,大數據也影響著企業的管理生產到數據財務等諸多環節,只有不斷地強化數據業務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企業財務管理正在朝著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財務職能也發生了轉變,在這種背景下,高效財會教學需要改變落后觀念,深入推進會計專業教學改革,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建立適應市場、適合企業的教學體系。本文基于大數據背景,詳細探討高效財會教學改革的具體策略以及研究方向。
1.解決傳統財會教學模式的弊端
高校傳統財會教學模式較為落后,首先,課程設置不科學,很多學校重理論而輕實踐,導致學生缺乏動手能力,這也和當前的企業要求相違背。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以簡單的多媒體和書本教學為主,缺乏對互聯網資源的運用,內容較為單一、時效性差。其次,教師數據素養較差,在傳統會計教育中,教師所接受的多為傳統會計教育,很難在觀念上轉變,對數據的敏感度低,尤其是大數據背景下,教師往往無法有效掌握新知識,在教學中很難讓學生產生共鳴。另外,教學設施不健全,目前多數高校會計所用到的設施較少,包括軟件和硬件,僅能滿足一般的會計電算化教學,軟件基本較為老套,沒有得到及時更新,甚至不適合當前的工作崗位需要。
2.大數據和財會工作的關系
財會行業的特點是和數字打交道,而大數據正是基于數字建立起來的數據庫模型,因此財會工作和大數據關系密切。大數據技術發展剛剛開始,但已經在各行各業具備了較高的應用價值,在財務行業利用大數據可以分析和處理各種數據信息,降低人工負擔,可以在短時間內總結出數據所蘊含的價值規律,為財會工作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為企業發展提供依據。
傳統的財會計算效率較差,需要大量的人工來完成,包括各種財務報表、賬目記錄等,不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現差錯,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節省人力資本,通過計算機來快速計算,提高財會效率和正確率。面對企業財務管理對大數據的依賴,財務人員應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強化和學習大數據知識和技術,提高自身的專業財會技能,才能更好地迎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3.高校財會教學改革的意義
大數據技術對未來高校財會教學有著重要影響。大數據技術的特點是數據量大、價值密度低、快捷等,并且可基于需要對數據進行分析,以此來挖掘潛在的價值信息,這些信息可有效幫助企業發展。財務部門作為企業的核心部門之一,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成本效益管控,而大數據則能有效地促進企業的成本控制,優化效益,輔助財務人員進行管理,可以說大數據早已成為了現代企業自身的核心資產。
通過大數據工具,財務人員可有效分析當前企業的發展情況,存在哪些問題,合理的控制成本,促進資源的配置,提升資金的利用效率,有效管控風險。基于大數據對現代企業的重要性,就需要高校轉變會計教學的理念,積極擁抱大數據技術,定向培養企業所需要的適應大數據環境和相關工作的專業財會人員。
財會教學應結合行業情況,讓學生隨時了解自身的不足以及行業需求,從而有針對性的學習,不斷豐富知識體系并提高實踐技能水平。為了輔助財會教學,應建立智能化的教學管理系統,結合大數據的發展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規劃、定位,合理科學地安排學習計劃。高校在財會人員培養上應做好市場定位,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完成教學改革。
1.豐富財會教學方式
傳統財會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和落后,高校應根據大數據時代下的人才需要來轉變教學方式,力求教學適應市場和企業需要,適應大數據技術要求,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這就需要高校和教師以及企業共同來完成,才能促進高校財會專業人才的輸出。
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和數據分析能力,在貼合企業市場環境下進行教學,同時結合在線教學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思考能力。書本紙質教育結合在線互聯網教育,豐富教學內容。避免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在理論教學中需要做到引導學生學習書本知識,同時又能不斷地擴展學習內容,豐富學習渠道,多運用互聯網資源來進行教學。在線教育是當前教學較為主流的教學方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引進更為豐富的內容,同時又能增加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財會能力的全面提升。
2.建立新型課程體系
在大數據和云計算的背景下,企業對財會人才的要求標準在不斷提高,計算能力和理論知識不再是唯一的條件,數據分析能力和信息綜合運用能力逐漸得到重視。高校在人才培養上要結合企業需求來制定教學計劃,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從而滿足市場需求。
首先,課程體系應圍繞學生數據分析能力和信息應用能力展開,重點培養學生的在崗工作技能,至少要確保學生具備中級財會業務能力。從當前的課程來看,高校可逐步調整課程:增加信息課程比例到20%;主要課程比例40%。其次,會計電算化課程是財會專業重要內容之一,應結合ERP軟件以及知識模塊,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如果有條件的高校可同企業合作,共同培養學生的電算化能力,包括軟件開發類、數據庫類課程,可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最后,加大計算機信息課程的比例,大數據分析是建立在計算機的基礎上,擁有高水平的計算機能力才能適應大數據財會的數據分析。
例如“excel”的學習,過去財會在excel上下很多的功夫,但在大數據背景下,excel無法滿足時代的需要,龐大的計算量需要更先進的技術,因此在課程安排上,excel作為基礎課程,更多的時間應放在EPR軟件,如對CMA的熟悉和掌握,這才是企業高級財會人才應具備的技能。
3.建立人才市場動態培養體系
高校財會教育服務于企業和市場,因此教育定位應結合人才市場動態,所以就需要高校建立人才市場動態培養體系,專注于市場需求,定位培養人才,既能提高企業的滿意度,又能提高就業率。
傳統企業財務人員只需要具備簡單的計算和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會計知識就足夠了。但大數據時代下的財務人員往往都是中級會計人員才能勝任,需要具備足夠的財會知識以及計算機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并且擁有較強的數據處理能力,這種專業人才只有高校才能培養。為此,高校應明確培養方向,教學內容和目標都應同市場相適應,尤其要注重財會知識和信息技術綜合能力的培養,確保學生符合市場需要。此外,高校應根據人才市場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課程內容和體系,確保教學內容與時俱進,貼合實際需要。總之,高校財會人才培養應具體化、明確化和標準化,才能適應時代需要。
4.培養實戰型人才為主
重理論輕實踐是很多高校教學的方式,但這種方法并不適合財會行業,財會專業雖然需要大量的理論知識作為鋪墊,但在實際工作中動手和實踐能力更為重要,這也是體現一個財會人才業務水平高低的關鍵因素。
在大數據導向下,人才的培養以實踐為主,注重培養實戰型人才。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將實踐動手能力擺在較高的位置,在考察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應加強對實踐技能的考核。要提高實踐能力,不僅需要高校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更需要具備完善的硬件和軟件等配套設施,包括計算機設備、電算化相關的軟件和系統等,尤其是大數據技術應用的軟硬件應及時更新,確保貼合企業需要。
1.教師數據素質是財會教學的前提
無論是大數據時代還是過去的傳統教學,教師在財會教學中起著主要作用,其水平和數據素質決定了人才培養的進度和效果。當前大數據環境下,要培養貼合企業需求的大數據財會人才,就需要教師具備足夠的大數據技術水平以及數據分析處理、運用能力,這是財會教學的一切前提。因此,高校應加強教師的教學水平,包括理論和技術都要滿足大數據時代的要求。
2.構建會計教育云平臺
互聯網的信息資源非常豐富,可作為高校財會人才培養的有效工具,最為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教育云平臺,實現資源信息共享、教學信息共享,既能豐富教學內容,又能滿足學生的各種學習需要,尤其是大數據技術方面的財會知識和運用都能通過互聯網得到彌補。此外,高校財會的實踐課還存在較多的不足,軟件和硬件缺乏都限制了財會人才培養,而云平臺可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如在線購買云計算服務,開展會計電算化課程,有效推動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等。
在大數據導向下的高校財會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要培養貼合市場需要的專業財會人才,就需要高校重視教學改革,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以適應市場和企業標準為培養宗旨,結合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來推動高校會計專業的發展。
本文作者就職于大連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