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漢
涂料,作為現代工業產品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其產業是附加在現代工業產品中發揮著保護和裝飾的作用,是典型的依附型和輔助型產業。歷經六十余年的發展,以珠三角世界加工制造業經濟圈為依托,以民營經濟資本為龍頭,輻射帶動全國,廣東涂料行業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涂料生產大省。
行業困境:
標準不完善+治理難度大
根據在經濟體系和國防中所發揮的作用來劃分,涂料行業大致可分為七大類型:建筑涂料、木器(或非金屬)涂料、汽車涂料、金屬防腐涂料、航空航天涂料、船舶和橋梁及鐵路運輸涂料、軍工設施涂料。其中前兩類在廣東涂料產業中所占的經濟成分最重,尤其是木器(或非金屬)涂料占涂料產業整體經濟份額達40%以上。
目前,廣東省涂料生產與涂料施工企業有5800多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區, VOCs排放量按消耗的涂料總量衡算(以油性涂料的消耗總量的0.8倍、水性涂料以其消耗總量2~3%衡算)高達40多萬噸(其成份中VOCs不參與涂料的成膜, 100%揮發于空氣中)。
目前涂料涂裝行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工程機械的涂裝設備非標化程度很高,單行業標準尚不完善,使得標準化配套較差;二是涂裝工藝落后,缺乏有效治污技術,溶劑型涂料仍占工程機械用涂料總量的80%左右;三是廢氣治理措施不完善,配套性差,涂裝工程項目立項前期未制定相應環保配套工藝及參數,噴漆產生的大風量、低濃度的廢氣基本都是采用高空直接排放,噴漆生產自動化程度低,幾乎都采用人工噴涂作業;整體涂裝技術水平較低,高效噴涂系統應用較少,造成涂裝生產線設備污染嚴重;四是涂裝工藝更新慢,我國工程機械行業至今還是以20世紀80年代傳統的三涂層體系(底漆+2道面漆)為主,中涂漆和面漆的厚度約占涂層總厚度的70%以上,其中,溶劑型底色漆施工固體分只有15%左右,溶劑含量占85%,是VOCs排放的主要來源。
解決之道:
提高標準+技術創新
為適應生態環保工作要求,接下來涂料和涂裝行業應朝著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積極推進行業標準的更新和制定,采用、制定與國際接軌的行業涂裝及環保標準,以改變行業目前工藝落后局面。
二是推廣低污染涂料產品和污染治理新技術,在業內大力宣傳和推廣低污染涂料(高固體分涂料、輻射固化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尤其重視水性涂料的推廣。
三是在節能減排技術上必須加大投入,噴漆和烘干工藝及設備應采用高效節能的環保配套設備。對于低濃度噴漆產生的廢氣,利用高效、優質活性炭纖維作為吸附介質,采用微電腦程序控制的機電一體化高效廢氣處理裝置,其凈化效率可達95%。對于涂料烘干過程中產生的高溫廢氣,采用直接燃燒方式進行一級處理后,再采用催化燃燒進行進一步處理。采用先進噴涂系統提高噴涂效率,底漆、中涂漆采用混氣噴涂系統,面漆采用工位式輸調漆系統和混氣靜電噴涂系統,噴涂傳遞效率達85%。
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涂料、涂裝行業水性化和環境友好化,才能充分體現“涂飾自然空間、裝點生活情趣”的行業真義。(作者系廣東省涂料行業協會涂裝專業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