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靜
摘要:數字是一種特別的語言符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它不僅是一個計數的符號,也可以反映一個民族的歷史、宗教、迷信、禁忌文化和語用心理。俄漢兩個民族有不同的數字文化,本文通過對漢語和俄語中的數詞“三”和“Три”的詞源及文化內涵進行比較分析,產生語言和文化知識,揭示其在各自文化中的獨特意義。
關鍵詞:數字;數詞;“Три/三”;語言文化
一、引言
人們用數字來表示數目或順序,數字在各民族語言中不但有計數功能,而且具備一定的文化內涵。《語言與翻譯新論》一書中提到:“數字在科學世界中,作為實數,其功能是計算;在人類的心靈世界中,數字是‘虛數、天數、玄數,其功能是表義。”(1)數字是一種特別的語言單位,不同的語言引起的差別的思維方式會影響言語的表達,對數字文化的感知也會有分歧,構成特別的數字文化。本文選擇俄漢數詞“Три/三”作為研究對象,從詞源學和文化意義兩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以揭示其在各自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內涵,探討俄中數字“Три/三”因語言不同所產生的不同文化觀念。
二、俄語數詞“Три”的來源與文化內涵
(一)數詞“Три”的詞源與詞義分析
俄羅斯數學史家В.В.Бобынин認為,古代俄國人的計數概念與雙手的概念有關。(2)由于人類只有兩只手無法拿取更多物品,他們發現可以把第三件物品放在腳上,由此萌芽了三的意識。在自然科學領域,數詞使用純阿拉伯數字表示數目意義;在語言學里,數詞多表現數字名稱,包含文化意義。數詞“Три”,既與阿拉伯數字“3”對應,又包括數字“3”的名稱。詞典上對俄語數詞“Три”的注解:表示數字“3”;表示“三次,大都,多次”;表示“三倍的,終,級”。
(二)數詞“Три”的文化內涵
說到數字,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情感和偏好。對俄羅斯人來說,“Три”是個吉利的數字,滲透到社會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似乎格外偏愛數字“Три”。
1. 宗教意義。正統的基督教偏愛數字三,這是因為他們相信耶穌死后三天又復活了,在地上有三次屬靈的顯現,耶穌是一個神圣的三位一體的生命。公元988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將基督教的分支——東正教定為國教,數字“Три”也開始被俄羅斯民族偏愛。帶數字“Три”的宗教習語有很多:祈禱時用三個手指畫十字“Троица перстов крест кладёт”;為了保護死者不受惡魔的傷害,在床頭點三根蠟燭“Троица Троицей,а трех свечей на стол нас-тавь”。“Три”
代表三種美德:信仰、希望、仁愛,是神的旨意。“триада”象征著圣父、圣子、圣靈三位一體。(3)
2. 迷信奇數。在生活中,俄羅斯人若是聽到不好的話,就會向左肩后吐三次唾液或在木制品上敲擊三下以此來消災解難;婚禮后新人要繞桌三周,意味著新人已是正式夫妻;通常要選第三天、第九天舉行葬禮;(4)國旗也是由藍、白、紅三色構成。俄國學者茹科夫斯基曾說過:“這源于古人關于奇數神圣的迷信觀念。”(5)
3. 虛化意義——多。在某些俗語中,數詞“Три”已經不是單指數目“三,三個,三次”,而是虛化為“多、多次、大量”等意義。比如諺語:“В три ручья”(淚如泉涌);“говорить с три короба.”(說了一大堆);“Без троицы дом не строится.”(沒有三番五次房子蓋不成)等。諺語在人們口頭流傳廣泛,頻率高,這是一個數字“Три”被廣泛認可的突出體現。
4. 文學意義。許多文學作品習慣用數詞“Три”作為數量、次數甚至時間點的選擇,起到或突出人物形象,推動劇情更替,強調場景意義等作用。沒有哪個國家像俄羅斯那樣喜愛并擅于使用數字“三”來創造童話故事。(1)比如民間童話《青蛙公主》里:國王有三個兒子,選擇了三個女孩結婚,并測試了三個新娘與三個任務,三只動物幫助了王子。普希金的小說《黑桃皇后》中,數字“三”有預示小說情節的作用。從赫爾曼一開始拿到三張牌開始,普希金就一直在用數字“三”來打動讀者的心,“三”這個數字巧妙地貫穿全文,使文章的情節完整。俄國文學中無論是主要人物,故事情節或主要場景都離不開數字“三”。
三、漢語數詞“三”的來源與文化意義
(一)漢語數詞“三”的詞源與詞義分析
目前漢語里數字的起源還是個謎。不少學者認為漢語數字的誕生與手指有聯系:原始社會手指計數是日常生產活動中一種最直接、方便的計數方法。漢語中數字“三”的書寫方式也與代表“三”(弎)的手指形狀有關(“弎”是大寫的“三”)。人們一開始用十個手指來計數,當手指不夠用的時候,人們就開始數石頭、打繩結、做記號也就是“石頭記數”“結繩記數”和“刻痕記數”。現代漢語詞典中對“三”的注解如下:讀音為Sān,指事,本義數目,二加一的和;多數;多次。三的本義是“三、第三”。張舜徽注:“三之本義為數名,固矣。”“三”的引申意為“多次,再次”,如《左傳·莊公十年》中:“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一個行為重復了三次以上,都用三次表示反復意義。
(二)漢語數詞“三”的文化意義
在漢語里書籍典故中呈現了多種三的用法。如三歲、三年、三日;三人、三品、三驅等。“三”可以與其他數字搭配使用,形成大量的習語和成語,具有特殊的修辭意義。
1. 虛化意義——多或少。在中國成語和習語中,“三”的意思是“最終的、眾多的,完全的”。如:三三兩兩,接二連三,事不過三, 三人行必有吾師, 三緘其口等。我們發現“三”常與長度單位連用,如:火冒三丈, 垂涎三尺, 三寸不爛之舌, 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三也可以表示“至少”,如“三思而后行”表示“至少要有三個才……”。隨著事物數量的不斷增加,“三”不能代表更多,但它是數字增加的最小臨界值,所以可以代表“更少、至少”。
2. 代指具象的事物。從西周時期開始,前人將宇宙劃分為天和地,逐漸衍生了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三位一體的宇宙觀,如“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荀子》)這種“三位一體”的宏觀宇宙觀也影響了人們對微觀事物的劃分,例如,諸侯國把他們的領土劃分為三份:三蜀、三川、三秦。秦漢時期有三部刑法。三尺漢字竹簡;劉邦入關“約法三章”;又如每季度是三個月,有三春、三夏、三秋、三冬之名。數字被編碼為抽象的數字或詳細的對象。
3. 道德規范意義。中國人善于使用數量和數字作為表達手段,并按照一定的規則以一定的順序組織或安排零散的事物。“三綱五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主要主張,用來教化民眾,維護社會道德和政治制度。“三從四德”是古代封建社會用來束縛婦女的行為、道德規范。新時期婦女的地位得到了提高,產生了新的三從四德,新的三從是指從世界、從愛、從己。數詞三貫穿幾千年的綱常禮教,影響了人們的道德思維。
4. 宗教意義。宗教方面中國人對數字“三”的崇拜不亞于俄羅斯民族。道教信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三星”福、祿、壽代表星辰。(2)佛教把宇宙分三部分:天上的宮殿或神仙居住的仙境,人間凡人的處所,陰間或地獄鬼魂的居住;佛教也信奉“三寶”:佛、法、僧;“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三學”:戒、定、慧;“三藏”:經藏、律藏、論藏。
四、俄漢數詞“Три/三”的語言文化內涵的異同
通過對俄漢語“Три/三”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兩個民族的數字文化有共同點也有區別,體現兩個民族文化的異同。
(一)相同點
由于對人的對數概念有共同的理解,所以數字所表達的語義和文化內涵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的相同點有:
第一,詞源方面,他們的起源類似:在人類文明的初期為了滿足生產勞動的計數需要,數字產生了,俄漢數詞“Три/三”的出現都與人的身體——手有關;他們所表示的數目同等,都對應阿拉伯數字3;另外他們都常與其他數詞連用,構成了大量的成語、習語、諺語及固定表達。
第二,都有求吉避諱的意味。俄羅斯人和中國人對數字都有自己的偏好和禁忌。對于吉利和喜歡的數字會頻繁運用,對于忌諱和不喜歡的數字則盡量避免。俄羅斯受基督教影響偏好數字“Три”。而在中國“好事成雙”的心理歷來喜愛雙數,在重要日子比如婚嫁會盡量避免奇數日子三以求好運。
第三,都是約定俗成的,流傳了幾千年的歷史,是由人民通過長期的社會實踐決定或形成的。雖然俄漢兩個民族傳統文化不同,俄羅斯文化受基督教和希臘文化的影響,中華民族受儒家文化影響,但是數字文化對本國人民的影響都是從古時候開始的。俄羅斯因為宗教及其西方的影響對奇數“Три”喜愛、崇拜;中國比較推崇儒家思想:“三才”宇宙觀,封建禮教“三綱”“三從”等。兩國的數字文化都是貫穿本國千百年,代代滲透融合下來的。
(二)不同點
作為語言中特殊的一種,數詞體現了民族心理,折射出了民族文化。在世界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用來表達數量意義的數詞的文化伴隨意義和概念意識也是不同的。主要差異如下:
第一,俄漢語中的單雙數概念不同。俄羅斯人鐘情于單數,幸運數字3,7,9等,這是受俄羅斯及西方文化傳統和數字概念的影響。單數數詞代表順利,如意,神圣,雙數通常與不祥的事物相關聯,例如3、7、9朵花用于節日或婚禮,而2、4、6朵花則用于哀悼亡靈。中國人則具有雙數情節,漢語中的雙數有“完整”“幸福”等吉祥的含義,在婚禮和其他節日活動中,禮物應該是雙數,表示好事成雙,貼春聯、門扇、窗花等也要注意成雙成對,這些場合應該盡量避免單數3,7等。
第二,俄漢語數詞虛化意義不同。在俄漢語中與“Три/三”相關的成語、熟語數字的含義已虛化,但是二者所表達的含義并不完全相同,這意味著同一個數字的語用含義在不同語言中通常是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俄語中數詞“Три”被虛化為“多、大量”等意義。“Бегать в три ноги”(跑得飛快);數詞“三”在漢語中的虛化意義是:“最終、完全、多”,如:三令五申;三頭六臂。除了“多”還表示少——“至少”,如《論語》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中,數詞“三”就是指“至少”要有三個人同行。
第三、數字諧音。我國數字文化中還存在“諧音文化”,漢語拼音里數字“三”的發音與“散”相近,散這個詞有“分散”“零碎”“解雇”等義項,還有數字“四”與“死”,“八”與“發”,“九”與“久”等。這點俄羅斯文化中沒有體現。
五、結語
數詞不僅包含數字的功能,而且還蘊含著特殊的文化內涵,反映了人們自古以來的民族心理、社會公德、宗教信仰等觀念。中俄兩國文化間的差異, 導致兩民族思維方式不同,表現在各具特色的生活經驗里, 俄羅斯和中國兩個民族對數詞“Три”和“三”的概念和認知必然會有差異。在跨文化交際中,為了準確傳達數字的意義,需要全面了解中俄兩國的語言和文化,挖掘出不同語言所反映的深層文化和心理內涵。對俄漢語數字“Три/三”的對比研究,不僅對語言學,甚至對社會學,民族學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