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錚 周霖
【摘要】 ?我國已進入新媒體時代,數字技術的應用豐富了教育教學資源,拓展了知識服務的深度和廣度。隨著教學知識的融會貫通,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日益多元化,教育出版也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文章探討了新媒體背景下教學模式的特點,并以音樂元素的融合為例,探索數字教育出版的新路徑。
【關 ?鍵 ?詞】學科融合;數字教育出版;出版模式;發展
【作者單位】劉錚,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長春大學音樂學院;周霖,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18YJA880119)。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0.017
當下,我國步入新媒體時代,借助數字技術創新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因此,教育出版應與時俱進,與新興媒介融合,打造新型學習平臺,優化教育出版,促進學科發展,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好的服務。
目前,數字技術的應用豐富了教學資源,拓展了知識服務的深度和廣度。隨著教學知識的融會貫通,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日益多元化,教育出版也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本文探討了新媒體背景下教學模式的特點,并以音樂元素的融合為例,探索數字教育出版的新路徑。
一、新媒體背景下教學模式的特點
1. “O2O”教學模式興起,革新傳統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以線下教學為主,即學生走進課堂,教師以板書、口述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完成課堂教學。這類教學模式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趨于成熟。新媒體時代,數字技術為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賦能,促進了線下教學與在線教學的融合,形成了“O2O”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O2O”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在線教育資源,實現了交叉學科知識內容的集聚,有效解決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問題,拓寬了教師的教學思維。線下學習與線上互動的協同配合,使高校實現了 “教學相長”的目標,同時保證教師的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2.教學方式實現突破,多媒體應用提升教學效果
除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應用促使教育領域的平面教學方式轉變為立體教學方式。從載體來看,教材從紙媒發展到屏媒,這促使學生充分調動視覺、聽覺、觸覺器官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從教學方式來看,教材等紙質出版物中的關鍵知識點經過設計和編輯加工,發布到多媒體平臺上,這種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點,同時還為學生的即時學習、檢索、反復閱讀提供了可能。從學習的廣度和深度來看,擁有交叉學科知識體系的多媒體平臺更有利于學生開展系統學習和綜合學習,尤其是對于抽象、復雜的概念和知識內容,學生利用多媒體平臺能夠深入學習知識,學會融會貫通。
二、多元素融入數字教育出版的可行性
1.教育出版業整體轉型,探索數字教育出版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和數字技術的深入應用,傳統教育出版步入轉型階段,傳統的紙質印刷品、光盤、音頻出版讓位于具有可視化特點的數字教育出版。目前,數字技術支撐下的數字教育出版成為教育產業布局的新領域,傳統教育出版機構開始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強對數字資源池的建設,翻轉課堂、MOOC、SPOCs、微課等數字教育產品不斷涌現。同時,以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網易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進軍數字教育領域,積極推進教育出版產業的整體轉型。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媒體背景下創新傳統教育出版模式,探索多媒介融合、多元素融合的教育出版新途徑,有利于促進數字教育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育。
2.原有的教育出版形態亟須豐富
在學科融合的背景下,具有形象性、豐富性和趣味性特點的數字教育產品滿足了學生對多元化知識的需求。數字教育出版創新出版形態,打破了學科之間的界限,通過學科之間的滲透和交叉,使課堂教學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規劃明確提出要開發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信息化教育學習環境[1],也就是說,要進一步豐富傳統教育出版形態,開發種類豐富的數字教育產品。此外,教師應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借助數字教育出版平臺實現教學目標。
3.多元素融合的數字教育產品可提升教學效果
新媒體時代,數字教育產品的內容是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現的,尤其在線學習資源一般以文字、圖片、音樂、動畫、視頻融合的方式來呈現,能夠滿足受眾多維度、深層次的學習需求。比如,將英文單詞填入《幸福拍手歌》,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加深對英語單詞的理解和記憶,還能讓教師和學生在線上實現互動交流。有的出版機構與音樂制作公司合作,在數字教材中融入原創音樂,制作出配合重要知識點,尤其是交叉學科知識點的音效,將經典歌曲、原創音樂、音效等導入教材,以實現教材的趣味化,推進學科融合發展,形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4.音樂元素在學習平臺中的應用實踐
與傳統的學習模式不同,在線學習平臺的開放程度更高,教學資源更豐富[2],打破了學生學習的時空限制,加速了學習資源的流動率。隨著數字技術、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深入應用,精品在線課程將會成為數字教育出版機構贏得市場競爭的核心力量;數字教育出版機構要在新技術的支持下,完善教育出版物的產品結構,創新數字教育出版業態。目前,數字教育出版機構以打造“精品課程”為目標,積極開發在線學習平臺,不斷整合課程資源,提升產品的內容質量,提高團隊的專業水平。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憑借教育出版的優勢開發了在線學習平臺,讓多學科知識內容在平臺上傳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線學習平臺不僅能滿足學生學習、復習、預習、測驗等需求,還憑借多學科內容資源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在線學習平臺的設計開發,音樂是重要的一環,無論是指示性的聲音效果、情景嵌入式音樂,還是模擬情景的背景音樂,都體現了制作人的創新思維,為學科融合增添助力。
三、多元素融合促進數字教育出版發展的策略
1.定位用戶需求,構建個性化服務載體
新媒體背景下,用戶的需求更為多元化,因此,構建個性化、定制化服務載體至關重要,能幫助教育出版物實現價值增值。比如,在打造數字教育產品的過程中,可適當融入音樂元素,豐富其表現形式,提高其內容質量,進而形成定位精準、內容豐富的新產品。與此同時,要實現教育出版物升級,還應將不同學科的內容資源進行整體轉化。具體做法是,一方面,基于數據檢索、數據合成等拓展資源,利用音樂、圖像等元素豐富產品內容;另一方面,積極尋求合作,比如與互聯網、動漫制作、音樂制作、影視制作等公司合作,共同探索數字教育出版的新領域,延展數字教育出版產業鏈條。
2.豐富產品內容,提高知識服務能力
數字教育出版要實現多學科知識流動擴容,形成知識內容數據池,就要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數據資源匹配和整合,提高知識內容服務效率。以音樂元素的融合為例,數字教育出版機構在設計教育出版物章節的具體內容時,可融入能體現該章節核心知識內容的音樂元素,在學科知識轉換處融入“提示性”音樂,強化學生的學習認識。具體來看,一是要促進音樂與圖片、文字、視頻等元素的融合,強化原創音樂的應用。比如,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提供的有聲讀物為學生開展“沉浸式”學習、“情境式”學習創造了條件。二是運用多媒介融合手段處理內容數據。比如,以音樂、動畫、視頻等多元化手段呈現文本內容,關聯學科交叉的內容知識,使數字化內容的表達方式更加立體、豐富、多元。三是把握各學科之間的聯系,強化知識關聯。數字教育產品可運用智能化、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跟蹤學生的學習軌跡,形成學習反饋報告,再以定制音樂提醒學生改進不足之處。此外,數字教育產品還應合理配置學科之間、知識體系內的各個板塊和環節,加強音樂、文學、美術、歷史、地理、民俗學、戲劇、舞蹈等學科的交叉與互滲[3],實現跨學科的知識流動。
3.以音樂元素豐富數字教育產品的表達方式
音樂元素能豐富出版產品的表達方式,有助于數字教育出版機構開發高品質、具有創新性的數字教育產品。數字教育出版機構可運用音樂元素豐富出版形式,形成跨學科的文化產品。比如,著名作曲家谷建芬推出50首《新學堂歌》,將古詩以歌曲的形式呈現,很多學校將《新學堂歌》作為音樂課、語文課、歷史課的教學教材,提升了學科融合育人的實際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從數字教育出版的發展趨勢來看,傳統拼接音效、尋找音樂素材的手段不能滿足數字教育出版產業化的要求,因此,數字教育出版機構與音樂創作者必須提高音樂制作水平,將高水平的音樂融入產品中,不斷提升數字教育產品的原創性和藝術性。同時,音樂創作者要緊緊圍繞教學設計和內容創作新的音樂,在音樂歌詞、旋律、編曲和制作上精益求精,以期為數字教育產品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
4.引入音樂制作團隊,強化跨學科專業團隊的合作
數字教育出版在與音樂元素融合的過程中,要按照學科專業進行分工設計,依靠跨學科專業團隊的專業能力開發新的數字教育產品。專業團隊之間要取長補短,相互彌補不足之處,共同打造優質的數字教育產品,形成良性發展局面。總的來說,數字教育出版機構要整合專業團隊資源,進行跨界聯動,延伸教育出版范疇,實現音樂等多元素的融合,滿足數字教育出版的需要;要以優質的內容資源為基礎持續輸出知識服務,形成數字教育出版產業鏈,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數字教育產品,甚至提供定制化服務。除了融入音樂元素,數字教育出版機構還應融合更多學科專業知識,提供多元的知識服務,進而促使數字教育出版融合發展。
四、結語
新媒體背景下,數字教育出版的發展離不開新型傳播內容體系的建設,更離不開對教育出版模式的革新。多元素融合是豐富數字教育出版內容、提高數字教育產品質量、增強數字教育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數字教育出版機構應結合現代視聽技術打造新的數字教育產品,推動教育出版產業升級,激發產業活力。
|參考文獻|
[1]趙鋒. 以融合出版為抓手,構建教育出版生態圈[J]. 出版參考,2019(8):50-53.
[2]李磊,閆亞武. 數字教育出版的發展現狀與對策[J]. 出版廣角,2019(21):37-39.
[3]趙少英. 音樂教育中的跨學科綜合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13(2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