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勢下,文旅融合已經成為文化事業發展的大勢所趨。面對新的發展方向,作為基層文化的骨干力量,地方文化館(站)必須改進工作方法、探索創新路徑,使公共文化服務適應新形勢,滿足人民群眾新的文化需求。本文通過探討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化館(站)服務,分析文化館(站)服務的新方法、新內容。
關鍵詞:文旅融合 服務 資源
一、文旅融合的發展背景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旅游業在我國迅猛發展。2019年,國內全年游客已經達到60.1億人次,旅游收入達到57251億元。可以說,旅游業在重塑地方經濟結構,助推地方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樣的形勢下,文旅融合成為各地的發展規劃重點之一。一方面,旅游本身是物質文明建設到一定程度后,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所衍生的、物質消費和精神享受并重的消費行為,因此,旅游自然而然地和文化具有先天融合性;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越來越健全,越來越完善,各地的文化遺產也逐步被保護、被重視,文化資源不斷被發掘,這為旅游發展注入了文化氣息和文化活力,也使得公共文化設施與文化資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作為當前文化和旅游部門組建后確立的總的工作思路,確立了文旅融合的理念,指明了當前文旅融合發展的基本方向,也為文旅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基層文化館(站)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參考。
二、文化館(站)在文旅融合發展背景下的服務功能調節
文化館(站)作為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前沿陣地,集中體現了其所在地域的文化內涵和內蘊。面臨文旅融合發展新趨勢,文化館(站)要緊跟時代潮流,具有前端意識,首先做到改變傳統模式,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上,進行自我功能調節。
(一)服務功能擴展
文化館(站)作為免費開放的重要文化陣地,其強調公益性、共享性的特征,使得文化館(站)融入旅游路線具有先天的優勢。尤其是近年來,各地區文化館(站)建設如火如荼,從硬件設施到軟件設施都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健全,因此,極適宜作為接待游客進行文化體驗、精神休閑的場所。
在旅游人次不斷增長、旅客人數不斷增多的情況下,就必須對文化館(站)進行改造和擴張。一方面,要在場地面積上有所擴張,使其具備接待大量旅客的空間,避免因空間不足阻礙旅游途徑的展開;另一方面,要對館內功能進行擴張,使文化館(站)在履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時,其功能不僅靠近文化,也更加貼近旅游。在進行展覽、論壇、講座、培訓等項目時,要更加具有吸引力,內容更加廣泛,切合旅游文化的內涵。基層文化站也要與時俱進,同步擴張自身功能。文化站要統籌區域內村鎮文化項目,帶頭組織和引領本地旅游文化活動,彰顯旅游文化特色。
(二)服務功能填充
在文化館(站)進行功能擴張的前提下,也要充分發揮其功能優勢,不能僅僅進行功能擴張,而在實際工作中卻不將其落到實處。現今情況下,很多文化館(站)已經萌發了切合旅游融合的想法,但在具體工作中,對自身功能利用大大不足,還停留在過去景區收取門票這種老舊的、單一的觀光旅游形式上。這不僅浪費了文化館(站)功能擴張的成本,一定程度上也與文化館(站)本身公益性、共享性的特征相悖。在進行文旅規劃和實踐過程中,文化館(站)要認清自身多元化的功能定位,將文化、娛樂、旅游、消費四方面融為一體。一方面,要充分運用自身所具備的豐富的群眾文化資源,通過文化下鄉、文化進社區、文化進校園等文化公益活動,豐富地方旅游文化資源,帶動地方旅游文化特色的提升;另一方面,塑造文化館(站)成為地方文化標志,使文化館本身成為景區文化生態的一部分,并結合文化站進行多方聯動,這既做到了有效利用資源,同時也能夠更全面地發揮文化館的文旅功能。
三、深度挖掘民俗文化
民間民俗文化對地方文化的建設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其本身作為旅游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促進地方文化旅游發展。隨著旅游業在國內的興盛,很多地方已經有意識地進行民俗文化的保護,并加大開發程度。文化館(站)作為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機構,整合民俗文化資源,宣傳民俗文化特色,促進民俗文化發展,是其職能范圍內極為重要的一塊。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文化館要通過文化站連接,主動與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老手藝人進行聯系,幫助扶持民間藝術傳承發展,開展民俗文化培訓活動,帶動當地一批人參與到民俗文化的建設中來。
四、文創產品
文創產品既體現了文化創新,同時也具有連接和拓展消費市場的作用,因此,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在當前形勢下,越來越受到重視,是文化館(站)必須探索的嶄新道路。文化館在將文創產品的開發和市場拓展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時,既要注重文創產品的市場性,也要注重文創產品的社會效益。要組織專業人才,有針對性地研究文創產品開發,分析解決策略,并通過文化站擴大文創產品的輻射范圍。
參考文獻:
[1]王慧聰.論文化館在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中的作用——以山東省文化館系統為例[J].人文天下,2019(19).
(作者簡介:耿佩君,男,本科,黑龍江省林口縣文化館館長,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