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館是收藏、展示和研究為一體的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也是人們了解歷史客觀真相的重要場所。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對于網絡、電子產品的興趣越來越高,對博物館的重視力度逐步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博物館的發展。所以,博物館必須抓住時代機遇,注重創新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關鍵詞:博物館 發展 策略
博物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新時期下,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以往博物館展陳實物的方式已經難以滿足人們對于信息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更好地促進博物館發展,就需要借助虛擬網絡技術,打破地域限制,構建數字博物館,實現博物館服務范圍、領域的拓展,滿足人們的需求。
一、博物館發展面臨的挑戰
就目前而言,博物館在發展中還面臨著很多挑戰,其主要表現在:(1)博物館與社會經濟、生活質量的關聯。博物館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如何平衡其本身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只有做好這一點才能促進博物館持續發展,才可以幫助弱勢群體更好地融入社會中。(2)博物館的社會角色。博物館本身具有一定公益性,承擔著相應的社會責任,在博物館發展中,還需要考慮到如何促進社會和諧、人權平等、性別平等等問題,要在公民身份認同中發揮出相應的作用。(3)博物館與信息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博物館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但是在實踐中,如何靈活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博物館各項服務活動,是博物館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
二、促進博物館未來發展的策略
(一)打造博物館品牌
在博物館未來發展中,品牌建立是十分重要的,博物館應該靈活應用各種方法,增強自身文化表現力,創新文化樣式,豐富品種、風格、題材等,建立公眾喜歡的文化品牌,以此增強博物館的感染力、吸引力。博物館需要將品牌內涵的抽象性,通過具體的視覺符號展現出來,讓博物館品牌的傳播力得到提升,同時在品牌標志設計上,要做到主題鮮明、特色突出、創意新穎、內涵豐富。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人們的審美情趣、評價標準也較之以往有了很大改變。博物館還需要充分了解社會文化生活的新特點、人們的新需求,增強地域特色,突出當地的人文歷史。
(二)構建數字化博物館
新時期下,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各個領域的生產都發生了極大改變。對博物館而言,實現數字化建設,打造永不閉館的博物館已經成為博物館文化產業今后發展的重要趨勢。數字產品具有資源數字化、實物虛擬化、信息網絡化的特點,可以將館藏實體智能、多樣地展示出來,博物館藏品實體也會從單一展示轉變成立體呈現,能進一步豐富文物藏品內涵。博物館要構建多元的數字信息化檢索系統,打造覆蓋地方,乃至全省、全國的信息網絡系統,讓博物館資源可以真正“活起來”,變成呈現博物館特色的新名片。數字藏品具有展陳形象、結構清晰、點面結合等特點,輔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能讓觀眾在點擊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博物館藏品。此外,在網絡空間中,人們還可以借助數據庫檢索館藏的條目信息,查看自己感興趣的藏品,并自主獲取相應的知識,理解博物館展覽目的,從而提升博物館的宣傳教育效果,提升博物館的文化影響力,提高其對于社會的服務水平。
(三)建立共建共享博物館
博物館是一個具有極強公益性的社會公眾文化服務機構,在博物館建設過程中,必須將博物館的社會職責體現出來,要為公眾提供必要的文化服務。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共享”也成為行業新的發展態勢。在博物館今后的發展中,也需要通過流動博物館、博物館共建等方式,實現博物館資源的共建共享。通過流動網絡,將博物館展覽、教育等活動,送到基層區域,并開設特殊巡展路線,讓平時難以得到博物館服務的人群享受到博物館文化產品,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博物館良好發展,也能提升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新時期下,“將博物館帶回家”成為當前博物館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博物館應該充分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構建博物館網站,將館藏實物通過虛化的手段展現到網站中,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欣賞各種館藏作品。同時博物館還需要加強與其他地區的聯系,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與其他地區的博物館進行資源共享,讓人們可以接觸到更加豐富、多樣的物品,滿足人們的多樣化文化信息需求,提升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博物館今后的發展中,必須更加積極地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數字化、網絡化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以促進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永林.新形勢下基層博物館發展現狀初探[J].經營管理者,2016(03).
[2]賈希希.“互聯網+”時代下博物館宣傳教育策略探討[J].中國民族博覽,2019(07).
(作者簡介:焦成,男,大專,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博物館,文博館員,研究方向:文博非遺)(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