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在物質基礎需求得到有效滿足的同時,對精神層次的需求逐漸增加。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具有豐富的民間文化形式和內容,在人們的不斷努力和堅持下,大部分民間民俗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得到了很好的保存,這對于中國人民而言,不僅是一筆珍貴的財富,更是一種獨一無二的精神文化。
關鍵詞:民俗 傳承 群眾文化 開展
在我國新時期的發展背景下,對民間民俗文化藝術進行傳承是一項重要工作,不僅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還對我國社會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民俗文化藝術不僅能夠將各個地區歷史文化遺產具有的種類和特征全面、具體地顯示出來,而且還能將地區與景觀、地區與社會人文精神之間的關系呈現出來。
一、傳承民間民俗文化要重視宣傳
在我國社會不斷發展的環境下,要想對民間民俗文化藝術進行有效的傳承與發展,必須保證其能夠與我國時代發展特點緊密銜接,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發展道路。比如,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開展旅游經濟,合理地融入文化發展和傳承相關內容。
根據對服務行業和旅游行業特點展開的大量實際調查研究能夠發現,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對服務行業和旅游行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比如,福建閩西的連城縣每年春節的客家民俗活動種類繁多、規模宏大,如游大龍、游花燈、走古事、游珨瑚公太等,多數以姓氏出面組織,也有部分以村(鄉)聯姓組織,直接參與活動、承擔其中具體事務運作的人員都在數百人甚至上千人,常常是整村(鄉)動員,戶戶參與。最初,這類節慶民俗活動都是本地人參與,經過近幾年各類媒體的宣傳報道,加上民俗活動自身的眾藝融合、賞心悅目,群眾參與性強,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包括海外游客的積極參與,而且參與其中的群眾數量也呈直線上漲趨勢??梢哉f,原本“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民俗文化不僅得到有效的傳承,而且促進了當地旅游行業的發展。
二、民俗民間文化要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在對民俗民間文化藝術進行傳承以及發展群眾文化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不僅要結合當前社會發展水平進行不斷創新,而且在創新的過程中還應該有選擇地開展。針對一部分經歷了較大時間跨度以及漫長歷史的文化內容與文化形式,可能會與社會主義文化、新時代主流思想的要求有所背離,甚至會產生嚴重的沖突。因此,在對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和群眾文化進行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調整。比如,有一些宣揚封建迷信的民俗內容和形式在我國民間民俗文化藝術中普遍存在,這與社會主義文化無神論精神在本質上存在矛盾。因此,在對民間民俗文化藝術進行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將這一部分內容徹底消除。與此同時,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市場發展水平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呈現出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西方思潮對我國國民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影響,導致在我國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物質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的思想。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我國相關部門提出了工匠精神,并結合各種手段加大對這一精神的宣傳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對物質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進行了有力改正。除此之外,將新時期主流文化思想元素合理地結合到人民群眾比較感興趣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中,不僅是對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傳承的有效創新途徑之一,也是在傳承的基礎上有選擇性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比如,在我國進行法治化建設的過程中,漢劇、黃梅戲等很多傳統戲劇中出現了大量向農民普及法律知識、指導群眾科學學法用法、鼓勵群眾依法辦事、倡導群眾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身利益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進一步傳承民間戲曲這一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并且還能使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在很大程度上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得到推廣和普及。2019年4月30日,筆者所在文化館根據本縣民間民俗活動組織編排的《游大粽》《連城拳》節目赴上杭參加龍巖市首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民俗展演狂歡節”活動,精彩的演出博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喝彩。
三、民間民俗文化要緊密結合地區特點
不同地區的民間民俗文化藝術中有不同的形式與特點,這與我國各地區不同的發展現狀密切相關,一部分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形式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造成民族文化藝術形式的失傳。因此,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傳承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要結合當地實際特點,對具體形式和內容進行創新,將現代技術和工藝合理結合。比如,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環境下,可以利用網絡媒體資源對民間民俗文化藝術以及群眾文化進行傳承與發展,也可以通過開展民俗旅游以及制作民俗工藝品實現這一目標。與此同時,對開展群眾文化工作而言,加大利用民間民俗文化資源的力度,在當地樹立一些具有突出文化特點的龍頭行業以及地方文化品牌典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民間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值得稱道的是文創產品進入非遺體驗區,如“連城拳”,其武術器械有雙刀、山字耙、鐵尺、勾連槍、锏、雙劍、七星耙等,“連城拳”傳承人制作了袖珍版的木質器械讓游客挑選購買,從而讓“連城拳”走向更加廣闊的空間。又如四堡錫器,游客在傳承人指導下學習錫器制作,覺得滿意了就刻上自己的姓名買走留念。再如連史紙,除了有簡單的工藝流程展示,還有精美的連史紙成品售賣,愛好書畫的游客可以任意購買。
四、對民間民俗文化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在對民間民俗文化藝術進行傳承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不僅要了解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特點,而且還要掌握其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礎上,對存在的優長進行深入挖掘和傳承,對存在的缺陷進行完善和調整。這樣才能保證民間民俗文化中具有的適合社會發展的優勢部分能夠被充分挖掘出來,并且能夠對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部分進行剔除。與此同時,還要重視民間民俗文化與群眾文化之間的有效融合,促進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傳承的同時,進一步發展群眾文化。
五、結語
通過針對傳承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的有效途徑展開的詳細分析和深入研究,使我們能夠更加明確,在我國社會快速發展的環境下,群眾對文化的需求不斷增加。為了有效滿足這種需求,應加大對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發揚與傳承力度,對相關措施進行不斷的創新和改善,進一步推動我國群眾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扎西東知.傳承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的思考分析[J].傳媒論壇,2020(06).
[2]陳景.傳承民間民俗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的思考[J].藝術科技,2019(04).
[3]平懿.民間文化藝術傳承與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研究[J].藝術評鑒,2019(05).
(作者簡介:吳健衡,男,中專,連城縣文化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