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欣欣?張爭爭
【摘 要】隨著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實施,學前教育迎來了飛速發展的變革期,教育人才的培養作為一個不變的核心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深圳市龍崗區立足于本區實際,通過深入調研培訓需求、大膽革新研訓機制、科學設計培訓課程體系,系統整合教育培訓資源,十年探索與追求,形成了以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為核心的區域培訓模式,大大提高了本區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也得到了省內外同行的認可。
【關鍵詞】幼兒教師 專業發展 區域培訓 培訓模式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為全面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和《廣東省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2018—2020年)》文件要求,建設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切實推動龍崗區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科學保教水平,龍崗區教師進修學校立足本地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改革機制,以“科、研、培”一體化區域培訓模式推動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在創新教師培訓工作機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科、研、培”一體化區域培訓模式的必要性
1.形成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合力
隨著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各地對學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然而因為傳統管理體制的原因,學前教育科研人員、教研人員和培訓人員的工作相互分離,各有各的做法,多頭引領讓幼兒園無所適從,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難以保障實效。為了讓一線教師實現整合性發展,龍崗區教育部門將科研、教研與培訓整合,區域推進培訓模式,實現幼兒教師專業的科學、系統及可持續性發展。
2.形成區域培訓資源的合理配置機制
區教育局、區教科研部門和幼兒園是單線管理方式,缺乏系統、完善的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及人員配備保障,也缺乏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和資源支持,使得教師專業發展保障是零散、單線、碎片化乃至形式化。所以,急需整合資源、系統規劃,整體推進。
3.形成幼兒園園本研修的層層示范
園本研修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主要途徑,教師專業水平提升有賴于對園本研修的重視與實施,而園本研修長期是多數幼兒園的薄弱環節。建設時代發展需要的幼兒園,急需提高園本研修的針對性,將科研、教研、培訓聚焦兒童發展,聚焦教育教學的核心問題及需求。
二、“科、研、培”一體化區域培訓模式的內涵
1.區域培訓模式的目標
做好全區幼兒園各類人員的繼續教育,深化“科、研、培”一體化的培訓模式,完善區、片、園三級研修網絡,搭建對外交流的平臺,幫助幼兒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提高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不斷促進全區幼兒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1]。第一,加大對幼兒園園長、業務園長、骨干教師的培養力度。 第二,不斷提高各類培訓及研修活動的質量,調動幼兒園各類人員參加培訓及研修活動的積極性,加大幼兒園教師網絡平臺管理能力的指導力度。第三,不斷探索崗位與領域專題培訓的課程體系,豐富培訓課程內容,讓教師有更多的選擇性,以滿足教師專業化發展需求。第四,開展新建、轉型公辦園的專項培訓,為高質量公辦園建設提供培訓、研修支持。
2.區域培訓模式的內容
(1)以培訓為基礎
一是摸底調查,按需培訓。2008年培訓之初,我們對全區176所幼兒園做了詳細調查,了解培訓與教研的需求。以后每學期開展培訓需求調查,對已有培訓的適宜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和評估,讓培訓緊跟
需求。
二是建立教師研修網絡管理平臺。通過教師研修網絡管理平臺對每位教師的研修報名、學時統計等進行管理。每所幼兒園設一個管理賬號,由專人對本園教師培訓報名與培訓信息對接實施統一管理。平臺也實現了對講師基本信息及授課大綱的管理,尊重了學員的知情權與選擇權。
三是建立暢通的研修溝通平臺。在全區建立幼師家園園長溝通QQ群、業務園長微信群、師訓專干釘釘平臺、骨干教師CCtalk校園版研修直播平臺等,保障培訓資訊及時傳達到各幼兒園,也方便了與各幼兒園的聯系互動。
2008年至今,每學年對全區幼兒園各級各類人
員(園長、副園長、教學主任、教師、保健醫生、后勤管理人員等)實施全方位系統培訓,完成每位教師公需課18學時,區級培訓30學時,園本培訓24學時的培訓任務。
(2)以教研為抓手
一是建立區、片、園三級教研網絡。區級成立了由專職教研員牽頭的中心教研組,并根據幼兒園性質成立了機構辦園教研組和普惠性幼兒園教研組;將所有幼兒園分成若干片區,選取市級16所優質特色示范園,創立了幼兒教師研修基地。區中心教研組、片區基地園、各幼兒園之間,通過層級引領、逐層示范,形成了區、片、園三級教研網絡,幫助各幼兒園推進園本研修質量[2]62。
二是開展區級主題教研,提升園本教研質量。根據國家、省、市各級學前教育文件精神及區域教育教學中的突出問題與發展需求,結合基地園的各自發展優勢,制訂每學期的主題教研計劃,先后開展了“幼兒一日生活科學安排”“室內外環境一體化”“幼兒園高質量游戲指導與觀察”等主題教研活動,由此形成的一系列教研成果在全區乃至全市推廣,對區域材料單一、“小學化”現象等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力的專業支持[2]62。
三是推進公、民辦幼兒園質量監測視導工作。成立以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為主體的質量監測視導團隊,依據《深圳市優質特色示范幼兒園創建指導手冊(試行)》開發有針對性的龍崗區幼兒園質量監測工具,以此來開展質量監測視導工作。工作人員分為若干小組,定期分層抽樣,每三年為一輪,撰寫質量監測視導報告,為研修工作提供方向和內容方面的參考,實現質量監測與教研工作的有效結合。
(3)以科研為引領
以省、市級教育規劃課題為引領,區級教育規劃課題為基本,區級小課題研究為特色,帶動全區各幼兒園開展各類課題研究,形成科研引領教研,教研帶動教學的良好氛圍。我們加強對各類科研課題的指導,對已經申報各級各類課題的幼兒園進行選題、開題、中期匯報、結題等環節的一對一的專業輔導。學前教育研修室結合區規劃課題、區小課題研究,開展了有關科研課題的專題培訓活動,幫助教師學會科學的研究方法。
3.區域培訓模式的保障
在人員保障方面,學前教育研修室的6~8位專職研修員,分為三個團隊(科研團隊、教研團隊與培訓團隊)開展幼兒教師的專項培訓與教科研工作。三個團隊相互配合又相互獨立,形成了縱橫交錯的協同方式。在經費保障方面,龍崗區學前教育教師培訓與教科研經費充足,近幾年隨著龍崗區幼兒園數量的急劇增加,平均每年經費可達450萬元左右,實現了全區所有的公、民辦幼兒園教師全員免費培訓與教科研學習。在機制保障方面,區教育局統籌管理學前教育各項工作,下設的區教育局學前教育科、區教育督導室、區教學研究室、區教師進修學校學前教育研修室四個不同層級的部門相互協作,形成了行政、督導、培訓、教科研“四位一體”的學前教育管理模式,為“科、研、培”一體化區域培訓模式的推進提供了可靠的機制保障。
三、龍崗區學前教育“科、研、培”一體化區域培訓模式的推進措施與成效
1.區域培訓模式的推進措施
(1)成立機構,組建團隊
一個好的培訓模式,需要專業的團隊。龍崗區教師進修學校學前教育研修室成立于2008年3月,是目前深圳市唯一一家專門負責幼兒教師教研、科研和培訓工作的部門。學前教育研修室自成立以來,堅持以“扶持、服務、協調、指導”為宗旨,為本區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搭建平臺,提供支持與保障。2011年,龍崗區教師進修學校被評為廣東省幼兒園園長培訓市級基地、廣東省幼兒教師培訓市級基地,為全省培養園長千余名,通過輻射,支持了廣東省欠發達地區學前教育的發展。近年來,龍崗學前教育培訓模式逐漸在本省各市、區(縣)形成影響力,獲得了同行的認可和肯定[3]。
(2)開發具有動態性、系統性、遞進性的幼兒教師培訓課程體系
培訓初期,我區幼兒教師培訓需求差異性大,部分教師對現有的繼續教育培訓不太滿意。通過訪談后發現,這些問題的根源其實是課程問題。我們提供的課程不能滿足教師當下所需,教師在培訓中選擇性較弱,存在被動培訓的現象。由此,我們通過加大培訓課程總量,為教師提供菜單式培訓,讓教師根據需求選擇適宜的培訓課程。在培訓中,我們首先實施分類培訓,將培訓對象分為三類:園長、教師和其他人員,分類開展培訓;其次,每一類人員由于崗位不同、專業發展階段不同,他們的課程需求層次也不同,因此我們對每類人員再實施分層培訓,讓教師遞進式成長。現階段,我們共開發學前教育課程352門,建立學前教育培訓課程體系43個,極大地滿足了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需要,也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培訓的時效性與精準性。
(3)落實分層培養、按需培訓、開放靈活的培訓策略
龍崗區現有幼兒園488所,約占深圳市總園數的三分之一。龍崗區區域跨度大,幼兒園分布不均衡,幼兒教師參加集中培訓常有不便。為此,我們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策略,減輕教師的培訓負擔,提高教師學習效率。
第一,面授和遠程培訓相結合。為解決幼兒教師工學矛盾,我們設置了一定比例的遠程培訓課程;部分需要教師在學習中充分研討才能保證學習效果的課程,我們堅持采用面授的形式培訓。二者比例適宜,靈活搭配。
第二,大班培訓和小班培訓相結合。大班培訓有利于提高培訓覆蓋面和受益群體量,但小班培訓有利于教師的互動式學習。對于理論性較強的培訓,我們多采用大班授課的方式,而對于實操性較強的培訓,我們則采用小班授課的方式。
第三,集中培訓和跟崗實踐相結合。對于操作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習,集中培訓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而我們開發了大量的跟崗實踐培訓。教師帶著問題和任務入園,跟崗學習后,小組討論,專家提升總結,回園后進行園內分享,既提高了教師學習的責任心,也擴大了跟崗實踐的惠及率。
第四,知名專家的指導與本土師資的培養相結合。師資是培訓實施的重要保障,只有優質的師資才能保證課程的預期效果。我們始終秉承開放包容,虛心學習的心態,經常邀請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我區講學,以提升我區幼兒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同時我們也注重本土師資的培養。他們立足于本區域的實踐,對解決我區幼兒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更具參考性與實操性,有利于經驗的轉化。
(4)聯動區、片、園三級研修網絡,縱深推進“科、研、培”一體化研修模式
我區將區域研修規劃細分到每學期,通過主題式教研,每學期進行不同主題的研修活動,主題之間具有聯系性和層次性,以保證研修規劃的落實。主題式研修通過各層級、各片區的反復研究、實踐,有利于幼兒園對教研核心問題的深入認識,讓幼兒園對該問題吃透、吃準。
2.區域培訓模式的推進成效
(1)研究與專業能力得到提升,夯實梯隊建設
學前教育研修室自成立以來,共承擔了18項各級各類研究項目,其中國家級3項,省級4項;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66篇(其中國外核心期刊4篇,國內核心期刊25篇);主編參編書籍31本,其中公開發行11本;指導幼兒園申報省、市、區各級各類課題百余個,幫助幼兒園走上科研發展之路[4]。2015年,龍崗區有11人獲得深圳市首批學前教育“苗圃工程”名園長、教科研專家、名教師等榮譽稱號。目前,龍崗區建設學前類的名師、名園長、督學工作室7個。在工作室主持人的引領下,培養了一批教學骨干。2017年,龍崗區實施第一批學前教育“優才培養工程”評選活動,共評選龍崗區學前教育名師及培養對象665人。2018年至今,對“優才培養工程”名師及培養對象實施專項培訓,提高名師及骨干教師的專業素養[4]。
(2)提高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推進家庭教育指導
為推動幼兒園高質量教育的開展,促進幼兒教師思維能力的發展,2009年至今,持續推進幼兒思維能力培養與推廣項目,通過專項培訓與片區園課例研修的方式,幫助幼兒教師把握“教學的核心是思維,學習的關鍵是思考”[5]的思維型課堂教學理念,提高教育教學的實踐能力,培養有思維氣質的幼兒園教師。2015年至今,組建了龍崗區幼兒園家庭教育家長培訓講師團,并設計了龍崗區幼兒園家庭教育家長培訓課程體系,為我區學前階段家庭教育培訓與指導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回頭有一路的故事,低頭有堅定的腳步,抬頭有清晰的遠方。我們相信,在各級各方領導的支持和幫助下,在龍崗幼教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學前教育師資隊伍一定會成為龍崗教育發展的新名片,助力龍崗教育事業騰飛!
參考文獻
[1] 孔養濤.幼兒園教師人本化管理探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
2012(7):119-125.
[2] 張靜,單欣欣.深圳民辦幼兒教育發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深圳市龍崗區為例[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8(5).
[3] 張靜,單欣欣.幼兒教師培訓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深圳市龍崗區為例[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1):2-5.
[4] 肖紅春.課程超市、研修基地推學前教育內涵式發展[N].中國教育報,2017-11-21(4).
[5] 林崇德,胡衛平.思維型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9-36.
(作者單位:深圳市龍崗區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高珊
10407562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