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維

各類市場主體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是承載居民就業的主要領域。新冠肺炎疫情對各類市場主體的正常經營活動帶來嚴重影響,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受到較大沖擊。
5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把“六保”作為“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和支撐,穩住經濟基本盤。作為“六保”任務之一,“保市場主體”對各地政府提出了新要求。
面對疫情的嚴峻形勢,江蘇省泰州市也經受住了考驗,一方面嚴格落實疫情防控的要求,另一方面保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兩方面均取得了積極成效。
“下一步,泰州將全力以赴做好‘六穩‘六保,奮力奪取雙勝利。”全國人大代表、泰州市委書記史立軍說。
2月4日,泰州市政府出臺《關于支持中小企業抗疫情渡難關促發展的政策措施》文件。
針對疫情防控期間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用工難等問題,泰州市從金融支持、援企穩崗、減輕負擔3個方面制定了10條政策措施,幫助中小企業抗疫情、渡難關、促發展。
從事新冠肺炎試劑盒研發的江蘇澤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上述政策措施出臺36小時不到,就獲得了200萬元貸款,解了公司等資金購買原材料的燃眉之急。
據統計數據顯示,泰州全市一季度各項貸款余額6055億元,同比增長16.6%,并是首次突破6000億元大關。其中,企業貸款增加466億元,同比多增132億元,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為更好給企業“撐腰”,泰州金融機構積極創新金融產品,累計推出“復產助力貸”“抗擊疫情貸”等31項低門檻、低利率、長期限的創新惠企金融產品,從而助力小微企業復產復工。
自1月25日以來,全市金融機構累計為疫情防控、復產復工以及暫時困難的9301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發放貸款71.86億元。
此外,泰州市還強化對到期貸款的展期、續貸服務。
一季度,全市企業到期貸款3363筆240億元,其中開展展期和續貸業務有2362筆159億元,金額占全部到期貸款的比重超過了2/3,有效緩解了企業臨時性資金周轉困難。
泰州在江蘇省第一個做到了本地確診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成為全省第一批所轄縣(市、區)均為低風險的設區市。
在此基礎上,泰州比較早地提出了加強常態化疫情防控,及早穩妥恢復經濟社會秩序。
“工作中,我們把‘六穩‘六保的著力點放在促進經濟,尤其是實體經濟發展上,出臺政策舉措,實體經濟保持了穩健發展。”史立軍說。
在做強產業方面,泰州著力打造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高端裝備制造和高技術船舶、化工及新材料三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名城。
作為全國首個、江蘇唯一以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為主題的國家級金融改革試驗區,泰州圍繞服務實體經濟聚力鍛造“泰州樣板”。
其中,重中之重的一項工作是,強化要素保障加強金融支持,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難關。
2016年11月,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總行等14個部門聯合發文,泰州成為國家級金改試驗區。
不同于全國其他地區的類似改革試驗,泰州金改為綜合性突破,尋求通過改革撬動更多的資金進入實體經濟,從而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3年多來,該市緊緊圍繞“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的改革主線,結合自身產業特色和發展方向,選準切入點,大膽創新,率先突破,聚力聚焦為中小微企業送去更多金融“活水”。
近日,泰州中小微企業又獲得一個好消息—市政府發布了《關于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廣泰信保業務的通知》,實現“泰信保”業務市域全覆蓋,讓全市所有小微企業共享財政普惠金融政策紅利。
據悉,為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2016年底,泰州市、區兩級財政共同出資,設立初始規模1億元的信用擔保基金,建立起政府、銀行、擔保機構三方合作的風險分擔機制,合力打造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新機制。
2017年5月,“泰信保”業務在市區范圍內正式展開。為讓“泰信保”政策紅利加速釋放,該市又將該業務拓展到靖江、泰興、興化三市。“泰信保”業務擴面后,預計年內可為小微企業新增低成本信貸額度10億元以上。
金改背景下,泰州一項重點任務就是推動更多企業進軍資本市場。
泰州搶抓科創板注冊制和港交所新政推出機遇,超前對接溝通,因企制宜確定主攻方向,同時構建快捷通道,高頻組織活動推進更多優質中小微企業借助資本力量做大做強。
資本市場“泰州板塊”正加快崛起。
“去年,泰州企業上市數量由2018年的11家躍升至16家,新增企業上市數列江蘇第三,實現歷史性突破。截至目前,該市科創板上市或過會企業數在江蘇居第四位。”史立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