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糧足則國泰民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14億中國人的飯碗,我們有能力也務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作為“中華大糧倉”,黑龍江的農業生產備受關注。去年,黑龍江糧食總產1500.6億斤,實現十六連豐,連續9年全國第一,占全國的1/9,每年給全國每人提供100多斤優質糧食。今年,在國內外疫情形勢下,黑龍江將如何穩住農業生產?
“作為糧食生產大省,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態度鮮明,一以貫之地抓好糧食生產,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確保只要國家有需要,我們就能產得出、供得好,為‘中國糧食‘中國飯碗做出龍江新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金會表示。
疫情期間,黑龍江省全力保春耕。為應對疫情影響,黑龍江及早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水稻種子補助等強農惠農政策,還出臺了“黃金十條”穩產保供扶持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據王金會介紹,黑龍江今年采取了多項措施保農業生產。
一是擴面積。黑龍江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嚴守耕地和生態紅線,調動農民積極性,挖掘種植潛力,壓減非糧面積。今年糧食播種面積超2.155億畝,比去年增加50多萬畝。
二是提產量。今年的目標是糧食總產1550億斤,增3%以上。挖增產潛力,運用現代手段,實施水利化、農機化、科技化、標準化等措施,良種、良法、良機、良田相結合,為現代農業插上科技翅膀。良種覆蓋率100%,機械化率98%,科技貢獻率68%;先進技術推廣面積2億畝以上,建設高標準農田8548萬畝,畝增產100斤以上;規模經營面積1.3億畝以上。
三是優品質。發揮寒地黑土、非轉基因、綠色有機優勢,建成國家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今年,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將達到8500萬畝。而且,黑龍江堅持優質化不變。大力發展高賴氨酸、高淀粉玉米等,尤其要選用優良品種,推廣先進技術,提高投入品質量,保證糧食品質上乘。
四是增收益。既要讓糧食增產,更要讓農民增收,全面實現小康。發展專用型玉米,發展畝產350斤以上的“雙高”大豆,發展適口性好的優質粳稻。延長產業鏈,少賣原糧,多銷加工品,確保好土地產好糧食、有好收益。
五是保供給。確保生豬年底出欄2100萬頭,為外省提供400萬頭,恢復到2017年水平。加快奶牛良種繁育,推動奶源基地建設,生鮮乳產量力爭達到500萬噸。蔬菜、雜糧雜豆、鮮食玉米、食用菌等高值高效作物發展到2200萬畝,大宗蔬菜產量達到1100萬噸。
據了解,目前,黑龍江的春耕已經進入尾聲,部分地區已全面進入田間管理階段。
王金會表示,下一步,黑龍江會組織各地適時抓好田間管理,幫助農民落實好旱田鏟趟、增溫散墑、水田肥水管理等關鍵技術,促進苗情轉化升級,加快農作物生育進程。
同時,抓好技術指導服務,組織各級農業干部和農技人員深入一線,強化工作指導,幫助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努力奪取糧食豐產豐收。
此外,抓好防災減災工作,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思想,提早做好自然災害防控預案,抓好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目前,各種農作物全部播插在了最佳高產期,玉米已進入苗期,大豆拱土出苗,水稻進入返青期,抓好后期田間管理,有效防控病蟲等自然災害,今年又將是一個糧食豐收年、農民增收年,穩固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王金會說。
黑龍江的糧食生產離不開黑土。黑土是世界上寶貴的農業資源,黑龍江省處于東北地區黑土帶的核心區域,耕地面積2.39億畝,占東北黑土區耕地的50.6%,成為糧食產量全國第一的農業大省。
近年來,隨著土地墾殖率和土壤利用強度的不斷增加,再加上農藥、化肥過量施用等影響,黑土地退化問題日益嚴重,水土流失嚴重,土層變薄,有機質下降,土壤肥力減退,養分失衡。
近年來,國家開展了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保護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為穩定糧食產能提供重要保障。
40多年來一直與農業打交道,王金會對東北黑土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建議擴大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范圍,由目前的20個縣擴大到全省67個縣(區),每個縣補貼4000萬元。增加翻埋、深松整地補貼,玉米、水稻翻埋還田4500萬畝和3000萬畝,每畝分別補貼50元、20元;深松碎混6000萬畝,每畝補貼20元。
黑龍江將深入推進黑土耕地保護,全省秸稈覆蓋免耕播種面積1200萬畝。大力推進農業“三減”行動,示范面積達到5000萬畝。
王金會表示,“我們一定能擔負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重任,為‘中國糧食‘中國飯碗提供堅強支撐,讓黨中央放心,讓全國人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