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全國人大代表、駐馬店市市長 朱是西
駐馬店地處黃淮平原,土地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是國家和河南省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全國兩會召開期間,恰好是駐馬店小麥收獲的季節,全國人大代表、駐馬店市市長朱是西表示,全市上下將勇扛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有力保證糧食持續穩產增產。
朱是西說,駐馬店是全國、全省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常年糧食產量140億斤,每年外調原糧及制成品超過80億斤。其中,小麥產量占全省的1/8、全國的1/24;油料產量占全國的1/35,芝麻產量居全國第一。平輿、泌陽、正陽分別是全國白芝麻、香菇、花生生產第一大縣,肉、禽蛋總產量常年保持河南省第一、第二位。
2019年,駐馬店共建成高標準糧田568萬畝,糧食總產162億斤,肉、蛋產量,生豬、肉牛出欄量均居全省前列,全國畜牧業工作會議、全國大中城市“菜籃子”產品保供工作座談會先后在駐馬店市召開,駐馬店農業大市地位凸顯。
朱是西表示,駐馬店市勇扛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持續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借助糧食生產核心區優勢,加速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力保證糧食持續穩產增產。
深入實施藏糧于地戰略,全市劃定866.8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34.9萬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占全市耕地面積的72%,“兩區”劃定多次受到農業農村部通報表揚。大力實施藏糧于技戰略,深入開展“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行動,建成基層農技推廣服務區域站89個,在農業生產關鍵時間節點,組織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指導服務。提升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全市農機總動力達1455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6.5%,其中小麥機收率達99.9%,農業機械化水平遠高于全省、全國水平,為高效農業發展提供了裝備支撐。
產糧大市要變成農業強市,必須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朱是西說,駐馬店加強糧食產業鏈建設,著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通過農產品加工拉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業附加值,從而實現由產糧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跨越,讓農業真正成為一個強市富民產業。
截至2019年底,駐馬店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1680家,年實現總產值1800多億元,農產品加工業成為駐馬店第一大支柱產業。通過“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以加工業帶動農業“接二連三”,不斷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走出一條以農定工、以工促農、工農互動、和諧發展的新路子。
接下來,駐馬店還將著手于全市農產品加工產業的提檔升級,打造一批中國食品加工業龍頭型企業,塑造一批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農產品加工品牌,讓農產品邁出國門、走向世界,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實現“買全球、賣全球”的發展模式。
朱是西說,駐馬店將利用中國農加工投洽會與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等平臺,全力打造農產品加工產業國際競爭新優勢,為促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在全國積極開展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2020年,作為農業大市,駐馬店準備如何做?朱是西說,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駐馬店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按照鄉村振興20字方針要求,統籌推進“五振興”,著力唱好“五部曲”,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首先,推動鄉村產業振興。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編制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計劃全年新建高標準農田74.7萬畝,牢牢扛穩糧食安全這一重任。
以推進農業區域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綠色化、品牌化為重點,做實做優做強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加快推進優質小麥、優質花生白芝麻、優質林果、優質草畜等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深入開展名優特產品推廣行動。
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引進一批“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推進調味品、食用菌、果蔬等特色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抓住伊利集團落戶機遇,大力實施奶業振興行動,積極推進優質奶源基地和社會化規模奶牛養殖場建設。
培育壯大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經營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推動人才振興,充分發揮農業科技人才作用,實現金融、科技、農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互聯網+”、“旅游+”、休閑農業等新業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增收、農民致富。
其次,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積極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機制,梯次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加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高質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實現具備條件的自然村90%通硬化路。全面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確保飲水安全100%達標。持續深化農村改革,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開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年提升行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
最后,加強農村基層治理。圍繞組織振興,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深化拓展“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創新鄉村治理機制,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積極調處化解鄉村矛盾糾紛,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庭院、星級文明戶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