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全國政協常委民盟四川省委主委 趙振銑
川陜革命老區涉及四川巴中、廣元、達州、南充、綿陽和陜西漢中、安康、商洛、寶雞和重慶3省份68個縣,總面積15.7萬平方公里,是連接我國西南西北、溝通西部中部的橋梁,是連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通道,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保護屏障。同時,文化底蘊深厚,是重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6年7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實施《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規劃的實施對老區振興起到促進作用,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貧困人口大幅減少。
相比陜甘寧、左右江等革命老區,全國政協常委、民盟四川省委主委趙振銑認為,川陜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基礎設施短板突出,內生發展能力較弱,公共服務水平較低,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趙振銑認為,川陜革命老區存在4方面的問題和困難,即協同推進機制不健全、缺少配套政策措施、部分政策沒有落實到位、缺乏專項資金支持。
川陜革命老區在國家層面未建立統籌協調相關部委的機制和川陜渝3省份合作推進機制,難以解決規劃實施中的重大問題,跨區域重大項目布局、區域統一大市場構建難以推進,各地產業同質化競爭趨勢明顯。振興規劃與“十三五”規劃、專項規劃等銜接不夠、匹配度低,一些事項、項目未進入“十三五”規劃和其他行業規劃。
此外,規劃提出的合理調整資源開發收益分配政策未兌現,勘探開發全環節未實現就地注冊或設立分支機構,資源地收益不能實現最大化;增加資源地天然氣留成指標政策未得到全面落實,老區引進的天然氣綜合利用項目所需用氣指標需向中石油、中石化爭取,供氣價格沒有優惠。缺乏專項資金支持,國家和省級均未單獨安排老區專項資金,老區項目補助資金沒有傾斜和支持。
趙振銑建議,加快編制新一輪《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設立川陜革命老區綜合改革試驗區。支持川陜革命老區全域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動出臺《川陜革命老區綜合改革試驗總體方案》,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后花園。
趙振銑還建議發行老區振興發展專項債券,提高天然氣和石墨等資源開發收益地方留成比例。“加大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建立對川陜革命老區的對口支援機制,中央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東部地區與老區建立定期互派人才交流機制,引導專業技術人才、學術帶頭人等優秀人才到老區創業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