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疫情會否改變全球化進程?

重新開放經濟的誘惑依然強烈,如果發現一種疫苗,或者找到了另一種社會運轉方式,全球化的誘惑依舊非常強烈。但反對意見同樣強烈,這場危機挑戰了全球化的部分基本原則,例如,保障貨物和人員的自由流動。
新冠病毒全球暴發不僅限制了貿易和出國能力,即使是本國的人口流動也遭遇“急剎車”。人們以前認為互聯網已經提供了做出明智決定所需的所有準確信息。但信息透明度在疫情期間正受到嚴重質疑。疫情時間表、受害者人數以及應對衛生危機的措施等問題表明,人群所期望的信息透明度與實際相差甚遠。
法國高等商業管理學院認為,誠然,疫情可能不會同時挑戰所有全球化原則。但一旦行動自由、透明度、合法性和可預測性這四項原則中的任何一項發生逆轉,都將改變世界的運作規則,對經濟全球化的某些基礎造成顛覆。
這解釋了為什么外包可能會再次成為商業中的一個關鍵爭論點:降低的成本是否大于環境成本?供應鏈中的關鍵部分在大洋彼岸甚至更遠地區的風險到底有多高?無法從其他地方(包括當地)獲得產品的情況下公司能怎么辦?以及如何更有效地依賴當地資源?
這場危機還表明,共享價值很重要。許多公司現在明白,如果他們不投資當地的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統可能會從內部腐爛,對公司的生產力產生影響,并最終影響到生產和銷售。社會利益和商業利益之間需要更多思考和協調。
在硅谷(Silicon Valley),整個生態系統都圍繞著一件事:培養“獨角獸”,即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但近年來,在世界各地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獨角獸”已經達到了350只。
“獨角獸”不只是一種估值,它更代表了創業的風氣和過程。當成為一只“獨角獸”是目標時,方法就是快速成長,使用的工具包括豐富的風險資本、深厚的現成人才庫和支持性的初創企業生態系統。一段時間以來,這種方法在硅谷很管用。但在IPO失敗、科技模式受到打壓以及一系列社會問題困擾硅谷之后,這種方式正在失去吸引力。
全球風險投資者、兼職教授Alex Lazarow認為,在硅谷和紐約、倫敦、上海等其他主要中心之外運作的生態系統中,不計成本的增長模式并不太成功。對其他地方的初創公司來說,“駱駝”是更合適的描述方式。在適應性、耐受艱苦條件以及適時快速發展方面,“駱駝”能更好地描述這種企業的發展情況與企業特質。相比虛幻的“獨角獸”,“駱駝”更加真實,且韌性十足。雖然這個比喻可能不那么華麗,但這些初創公司從一開始就考慮平衡強勁的增長和現金流,優先考慮可持續性,從而能在艱苦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患者數據的數字化和基于云的醫療管理系統,在整個價值鏈上創造了效率和新的商業模式。人工智能為醫生提供了更好的決策支持系統,而連接的設備使遠程護理和監控成為可能……不過,醫療保健領域中最重要的轉變才剛剛開始。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常駐企業家,Platformation Labs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Sangeet Paul Choudary認為,醫療需求和數字化最終帶來大型平臺的問世,這些平臺將聚合整個醫療保健行業的需求和供應,實現醫療保健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
電子健康記錄(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EHR)將患者信息數字化,而醫療設備中的傳感器使臨床試驗數據,尤其是醫療成像數據的數字化成為可能。此外,消費者活動跟蹤器(如計步器)的使用正在推動傳統醫療之外的消費者健康數據數字化。
醫療價值鏈上的公司已經將他們的工作流程轉移到云上。最初,是為了降低成本,但也帶來了工作流程的數字化,從而實現了醫療保健供應的數字化。
許多來自不同行業的公司都在尋求捕捉這些數據,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醫療技術制造商飛利浦正在建設HealthSuite,一個以設備捕獲數據為中心的數據分析平臺。銷售收據的數字化使得像沃爾格林這樣的藥房能夠創建病人檔案。谷歌和亞馬遜(Amazon)等科技巨頭正在重新利用豐富的用戶數據進入醫療行業。EHR數據被醫療服務提供商用作其平臺工作的核心。保險公司也正在從服務索賠轉向建立基于連續的病人數據流的生態系統,這些數據流是通過傳感器和連接的服務獲取的。
不同的價值鏈參與者都在致力于建立一個以病人為中心的生態系統。隨著企業投資于整個價值鏈,大型醫療平臺必然崛起。
由于健康、財富和工作方面的不確定性,消費者正減少出門,收緊支出。這種身體上和心理上的退縮對零售商造成了沉重打擊,美國3月份零售額下降了歷史性的8.7%,全美零售聯合會(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的數據顯示,未來預計將至少下降20%。零售商可能不得不裁員。
杜克大學福庫商學院高級工商管理教授、《營銷雜志》主編及CMO調查負責人Christine Moorman指出,對零售商而言,現在最需要加深對客戶的洞察。
營銷人員要每天分析客戶行為和購買習慣,以掌握市場的變化,其中,做好基本訊息的通知非常重要,要保證客戶知道公司仍在運營,并采取措施保證客戶與員工的安全。許多零售商選擇發送電子郵件通知消費者新的衛生程序和其他安全協議;線上溝通則是維持聯系的重要手段,社交疏遠導致社交媒體流量激增。
許多公司擔心,如果他們在這個困難時期與客戶打交道,會顯得有些投機取巧。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建立起伙伴關系的客戶會想知道公司的思路、計劃、措施等,這有助于建立積極解決問題的形象;適應線上銷售則能將公司價值主張延伸至數字世界;公司也應該評估客戶-產品的流程,并重構那些適應線上的流程。零售商同樣可以將這次危機視為一個機會,嘗試全新的、可能具有黏性的產品。
現在的環境中,只會推銷產品的市場營銷人員會面臨巨大的技能空白,他們還需要適當表達同理心和溝通社會倡議。雖然還不清楚這次疫情會何時以何種形式結束,零售商需要做好準備隨時重新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