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雷
摘 要: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也是農業大國,我國農藝技術在過去一段時間里處在較為落后的狀態之下。但是,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和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我國對于農業發展的研究投入力度也逐漸增大,在重視程度與日俱增的情況下,我國農藝技術以較快的發展速度獲得了極大提升。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在農作物需求上非常高,而農藝技術是現代社會農耕工作生產力的重要保障,要想有效提升農業產量、保障我國農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必須重視農藝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本論文從不同方面闡述農藝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希望為研究農業技術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的專家和學者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農藝技術;農業生產;應用研究
農業生產發展及農藝技術提高是現代農業發展密切關注和研究的一個話題,而農藝技術在現實生活中更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尤其是較多地應用于農作物的種植和生產過程中,并對其產生積極影響。通過探討現實生活中農藝技術的應用問題,強調了發展農藝技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促使中國的農藝技術水平能夠真正得到有效提高。
一、農藝技術的發展
為了滿足人口數量快速增加對糧食的需求,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更加關注農藝技術的發展。在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中,農業經濟占全國經濟的比例非常大,只有積極的推動農業進步,深入探究農藝技術,不斷地探索新的農藝技術,才能實現農作物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目標。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結合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以及各種農作物的生長影響因素,運用一定的農藝技術進行生產工作,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工作的效率。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重視農藝技術發展的相關研究工作,并逐步實施科學的農藝種植工作,將極大地促進農業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農藝技術在農作物種植上的作用
(一)保障農作物正常生長
在農業種植過程中,需要科學地控制作物的種植間距。很多作物在種植過程中由于間距問題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只有保障其作物的間距合理,才能讓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如果作物之間間距過大,那么空曠的土地上將會出現較多的雜草,這些雜草不僅嚴重影響了作物的營養吸收,同時還擠占了作物生長所需的生長空間。如果為了種植密度而減小種植間距,那么土壤營養密集度又會低于作物正常生長水平,導致作物生長緩慢最終影響產量。并且,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接受充足的日光照射,只有充分進行光合作用的情況下作物才能正常生長。如果間距過小,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就會互相遮擋導致光照不均勻,進而影響生長導致產量降低。因此,只有在種植管理上科學設置作物間距,才能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長。
(二)增產增收
增產增收是所有農民在種植過程中的目標,想要在同樣的環境下始終保持作物產量,并逐漸提升整體產量,就要充分應用現代化農藝技術。首先,不能完全依賴傳統農業種植過程中的化肥。雖然化學肥料能夠在短時間內大量補充作物所需營養,但從長期種植需求上來看,長期大量使用化肥不僅不能有效改善作物生長情況,還會對土壤造成較大的傷害,導致土壤肥力嚴重下滑,所以遵從現代化農藝技術是非常關鍵的。當前在進行種植施肥的過程中更傾向于化肥和有機肥料的搭配使用,并且在用量上進行細化研究,保障用肥的科學性。堅持定期測量土壤微量元素的具體情況,根據土壤情況決定適宜的作物來進行種植,保障土壤的長期肥力,并且使用現代化技術來改善作物外界生長環境也是農藝技術的重要應用方向。例如,大棚種植、溫度調節、濕度調節等,這些都是能夠通過現代技術來改善農作物外部生長環境。通過一系列的科學調節,能夠將外部環境控制在作物最適宜生長的環境條件,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有效保障作物的高效生長進而保障了整體產量。
(三)提高作物品質
在產量保障之下,有效提升作物的品質也是農藝技術主要的應用方向。作物質量除了與作物本身的品種類型有關之外,與種植過程中的各種管理措施也有很大關系。因此在種植過程中,采用相應的農藝技術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可有效降低病蟲害對于作物品質的影響。在防治過程中,除了使用各種農藥之外,還應深入研究相應農藥對于作物本身品質的影響,開發綠色農藥,降低其毒性,保障綠色作物的特性。同時還推行了生物防治策略,依靠生物本身生活特性來對相應作物進行有效的病蟲害防治。
三、有效提高農藝技術水平的方法
(一)依靠專門的農藝技術人員
重視農藝技術人員的作用和培訓是促使我國農藝技術水平得到提高的一種有效手段。在農藝技術的發展過程中,農藝技術人員是參與者也是奉獻者,而在農藝技術的具體應用過程中,農藝技術人員又是積極的實踐者。因此,意識到農藝技術人員的重要性之后,就需要一方面加強對農藝技術人員的鼓勵嘉獎,并創造良好的條件吸引農藝人員到需要的崗位上工作另一方面積極做好對農藝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專業人才的技術水平,并培養出更多技術性人才。
(二)有賴于與農機的有效結合
農藝與農機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結合可以促進共同發展。在現實生活的應用中,要注重以實際情況為根據,將農藝與農機密切結合起來,采取農業機械培育的方式并不斷對農作物新品種進行改良,這樣一來有助于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的農業技術水平,使農業朝著優質、高產、高效以及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三)準確把握各環節要素
農藝技術本身涉及的內容比較寬廣,在應用過程中也參與到了從農作物選種到病蟲害防治的各個環節中。因此,要使農藝技術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需要各個環節的有效配合,才能使其發揮最大效果。比如在選苗時就需要根據地理環境及氣候特征來確定選擇的品種是否適合,在施肥的時候要注意平衡使用有機肥和化肥等。
總之,農藝技術在現實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農作物的種植生產帶來了非常積極的影響。當前在我國對農業發展大力扶持的背景下,應清醒意識到發展農藝技術的重要性,不僅要將其積極地應用到具體的農業生產實踐中,同時也要不斷對技術進行研究和革新,促使農藝技術發展帶動農業經濟取得持續進步。
參考文獻:
[1]基于化學原理的農業生產高效化方式研究[J].王拓.科技展望.2015(02).
[2]塑料薄膜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現狀、問題、前景[J].趙海麗,徐婉琪,楊元秀.南方農業.2014(15).
[3]如何識別真假復合肥[J].張興安.農村經濟與科技.2002(03).
[4]良種不高產究竟為什么?[J].于麗萍.中國農村小康科技.1998(04).
[5]土壤和肥料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研究[J].郭飛,毛小慧,林彩玲,張娟.鄉村科技.2018(07).
[6]淺談作物栽培科學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J].郭鵬.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