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
摘 要:鄉賢文化與農村基層治理工作緊密相關,已經成為當前農村治理的關鍵,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基于鄉賢文化與農村治理發展現狀,詳細分析了鄉賢文化與農村基層治理相結合的重要性,以此為依據提出有效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鄉賢文化;農村基層治理;激勵機制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1-0046-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D422.6? ? ? ?文獻標志碼:A
鄉賢文化與農村基層治理工作十分重要,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應充分結合當前農村基層治理工作實際情況,注重發揮鄉賢文化優勢,鼓勵鄉賢參與到農村基礎治理工作中,滿足當前農村基層治理工作的實際需要。
1 ?鄉賢文化與農村基層治理發展現狀
第一,鄉賢自身的法治意識及素養水平有待提高。鄉賢積極參與鄉村社會建設、風俗習俗教化、公共事務,并作出重要貢獻,但是部分地區鄉賢的經驗、文化修養不能滿足當前農村基層治理的實際需要。尤其是在向村民傳授法律法規知識的過程中,往往法治意識不強,忽視法治宣傳工作的開展,工作形式化現象較為嚴重。
第二,鄉賢責任意識較差。鄉賢對凝聚人心、促進和諧、重構鄉村傳統文化有重要作用,是連接故土、維系鄉情的精神紐帶,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忽視與群眾的溝通,導致村民對鄉賢會產生敬畏之感。一些鄉賢與群眾之間的距離較遠,在解決村民矛盾的過程中態度不誠懇,工作積極性較低。
2 ?鄉賢文化與農村基層治理結合的重要性
2.1 ?有助于促進鄉村基層治理法治化
鄉賢文化與鄉村基層治理相結合,有助于促進鄉村基層治理朝著法治的方向發展。在農村基層治理過程中,注重發揮鄉賢文化的榜樣作用,提升鄉村基層治理的教化水平,以鄉賢文化激發村民熱愛家鄉的情懷。鄉賢文化所彰顯出的互助、安康及公道等價值信條對村民產生積極影響。在農村發展的過程中,鄉賢作為一個居于鄉村領袖地位的社會集團,是維持正常社會秩序的核心力量。新鄉賢更成為溝通農業、農民、政府的關鍵橋梁,鄉賢文化有助于實現鄉村基層治理的法治。
2.2 ?有助于塑造文明鄉風
鄉賢文化與農村基層治理相結合,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文明鄉風。
第一,鄉賢為推動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撐。鄉賢是農村優秀基層干部、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受到民眾的廣泛愛戴,在鄉村基層治理的過程中應注重與當地政府部門保持密切的聯系,加大力度開展鄉村文化建設,引導鄉村群眾接受積極健康的生活,以此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農業發展離不開創新精神。鄉賢可以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借鑒優秀的生產經驗,逐步創新農業發展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充分結合,為促進鄉村物質文明建設提供保障。
第二,鄉賢文化有助于加強鄉村思想道德建設。鄉賢發揮自身作用幫助村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開展思想道德培訓,營造良好的文明鄉風環境。
2.3 ?有助于推動鄉村社會發展
鄉賢文化與農村基層治理相結合,有助于推動鄉村社會發展。鄉賢發揮自身社會影響力,整合社會各界優秀的資源,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助力。鄉賢借助自身在人文、社會、科技、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成就,幫助農民解讀“三農”政策,幫助從事農業的農民了解新政策,接受新思想、新觀念,引導農民走上現代農業的發展道路。
鄉賢應積極挖掘本地區特色文化產業,帶領廣大群眾參與到產業建設中來,并定期組織相關農業知識培訓大會,豐富群眾的知識儲備,全方位講解農業生產、種植知識,及時解決農民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的發展原則,提升農村整體文化水平[1]。
3 ?鄉賢文化與農村基層治理的有效對策
3.1 ?注重傳承鄉賢文化
在鄉賢文化與農村基層治理過程中,需要注重宣傳鄉賢文化。政府相關部門應發揮自身的優勢,結合地區鄉村基層治理工作的實際情況,重視鄉賢文化的挖掘工作,注重培育鄉土文化,實現鄉賢文化創新轉型發展。以弘揚鄉村文化習俗為重點,繼承與發展鄉村文化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引導群眾了解社會道德體系,擯棄當前鄉村存在的封建迷信陋習,發揮鄉賢文化的作用,營造健康的鄉村氛圍。鄉賢文化根植于鄉土,與農民群眾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傳承鄉賢文化,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型鄉村共同體,增強人民群眾的認同感,帶動鄉村精神風貌建設。
例如,四川省鹽亭縣金雞鎮大力傳承鄉賢文化,激發鄉村振興活力,構建“黨建+鄉賢”的行動路徑。在實際傳承過程中,始終堅持黨建為魂,把優秀鄉賢培養成黨員,把優秀黨員培養成鄉村干部,再用黨員干部引領鄉賢隊伍;堅持鄉賢為范,編織鄉愁紐帶,用鄉愁聯結鄉賢,凝聚鄉賢合力;內培鄉賢參與基層治理,外引鄉賢返鄉創業,助推嫘祖特色小鎮建設。
3.2 ?引導鄉賢參與鄉村基層治理
引導鄉賢參與鄉村基層治理,是鄉賢文化與農村基層治理相結合的關鍵。發揮鄉賢優勢,積極鼓勵鄉賢回鄉創業及擔任村干部,為鄉村基層治理提供智力支撐。
第一,政府相關部門可以為鄉賢回鄉創業制定完善的優惠政策,為鄉賢文化的發展提供保障,注重發展當地特色產業,以此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第二,鼓勵鄉賢融入鄉村生活,參加基層黨組織活動,積極為公益性事業作貢獻。在調節鄉村糾紛過程中,鄉賢應注重維護鄉村穩定,優化農村生產經營結構,加強與政府的聯系,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切實維護好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2]。
例如,四川省鹽亭縣實施“用好鄉賢文化助推鄉村基層治理”,入圍“2019年民生示范工程”候選案例。當地注重完善政策機制,引導新鄉賢回歸。在鄉賢組織競選的過程中,積極引導杰出鄉賢、經濟能人、村社區兩委干部、公益熱心人等社區能人參與,廣泛凝聚鄉賢力量,搭建多元參與平臺,出臺《鹽亭縣培育和弘揚新鄉賢文化助推鄉村基層治理實施方案》。相關部門積極開展新鄉賢聯誼會,鼓勵廣大鄉賢廣泛參與,推選新鄉賢、收錄優秀在外新鄉賢,定期召開新鄉賢大會,為新鄉賢搭建認識、溝通交流的平臺,廣泛凝聚鄉賢力量。
3.3 ?建立鄉村基層治理激勵機制
建立鄉村基層治理激勵機制,是鄉賢文化與農村基層治理相結合的核心。通過制定獎勵機制的方式,調動鄉賢參與鄉村基層治理的積極性。正確認識鄉賢文化對于農村基層治理的重要性,引導鄉賢明確自身的社會價值并全身心投入到鄉村基層治理工作中,發揮創新性思維,全面提升鄉村基層治理水平。國家相關部門要制定相關的政策扶持機制,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為鄉賢參與基層治理提供組織保障。制定科學的激勵機制,將分類分層培育鄉賢作為發展的重點,樹立典型,定期開展相關主題的表彰大會,充分調動鄉賢工作的積極性與熱情[3]。
例如,四川省鹽亭縣在鄉村基層治理的過程中,為鄉賢提供完善的優惠政策。結合當地鄉賢發展實際情況,制定鄉賢激勵機制、幫扶禮遇政策,關心鄉賢的日常生活與工作情況。與鄉賢保持密切的聯系,解決好其在生活及工作上遇到的問題,對在鄉村基層治理中有突出貢獻的人員提供醫療、養老、生活等社會公共優惠服務。對于回鄉創業的鄉賢人員,政府對其提供一系列幫助,支持與鼓勵鄉賢回鄉作貢獻。
3.4 ?構建鄉賢理事會
要想實現鄉賢文化與農村基層治理相結合,需要構建鄉賢理事會。堅持“民事民辦、民事民治”的基本原則,積極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為農村基層治理提供新鮮活力。在構建鄉賢理事會中要結合實際發展情況,充分調動老黨員、老干部及老教師的積極性,使他們參與到農村基層公共服務工作中來。切實解決好農民群眾的實際問題,大力推進農村公益性事業的建設。在理事會人數的設定上,要結合地區實際情況,采用投票選舉的形式進行。要堅持公開透明的基本原則,引導理事會人員明確自身的職責與權限,為鄉村基層治理工作奠定基礎[4-5]。
例如,四川省鹽亭縣鄉賢理事會為群眾辦理實事,化解基層矛盾,實施“黨建+鄉賢”行動,探索“黨員議事會+群眾協商會+鄉賢理事會”的“三會”模式。在開展理事會工作過程中,積極開展“鄉賢故事學子講”等主題活動,加強與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系。鹽亭縣黨員隊伍和鄉賢隊伍互聯互融,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重塑鄉賢文化,鼓勵鄉賢融入鄉村生活為鄉村經濟發展服務,提升人民群眾的認同感,維護鄉村經濟的平穩運行,提升農村基層治理水平。
4 ?結束語
鄉賢文化與農村基層治理相結合的路徑具有多樣性。要充分結合鄉賢文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大力度創新農村基層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構建鄉賢理事會,整合鄉村各項資源優勢,促進鄉賢文化與農村基礎治理的有效結合,提升農村基層治理水平。
參考文獻:
[1]黃莉,付星吉.鳳岡縣“黨群直議”對“新鄉賢治理”的啟示[J].理論與當代,2018(12):26-29.
[2]陸發桃.“兩山”理論在浙江的生動實踐[N].學習時報,2018-08-03(004).
[3]曹健敏.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鄉賢文化培育與鄉村基層治理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8,2(22):9-10.
[4]段曉靜,陳娟.鄉賢文化與中國現代法治治理[J].法制與社會,2015(3):205-206.
[5]劉淑蘭.鄉村治理中鄉賢文化的時代價值及其實現路徑[J].理論月刊,2016(2):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