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在20世紀80年代,國外就已經出現了EVA概念。2010年,國資委開始對中央企業實行EVA考核,引導企業由追求規模向追求效益轉變。各中央企業也逐步開始加強對EVA水平的提升。對于各一級央企,目前國資委有統一的EVA計算方法,但對于下級企業,如何更合理地設置EVA指標方案,成為業界普遍關心的課題。
關鍵詞:中央企業;EVA
中圖分類號:F275;F276.1 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2096-3157(2020)06-0100-02
一、EVA概念解析
EVA(Economic Value Added),又稱經濟利潤、經濟增加值,是一定時期的企業稅后營業凈利潤與投入資本的資金成本的差額。EVA概念最早由美國的思騰思特咨詢公司于1982年提出,是為了克服傳統指標的缺陷,準確反映公司為股東創造的價值。后經許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如可口可樂、IBM、美國運通、通用汽車、西門子、索尼、戴爾、沃爾瑪等運用和發展后逐漸為業界所熟知。
但是,無論是從思騰思特公司提出EVA概念的初衷,還是從各個成功的實踐案例來看,EVA都不是被定位為一個死板的數據指標,而是被看成一個公司不斷改進管理的推進器,被看成一個公司重塑價值理念的奠基石。從這方面講,EVA與凈利潤、銷售收入、資產負債率、權益報酬率等許多純粹的數據指標都是不一樣的,EVA一般都被刻上每個公司自身的烙印,有其公司自身的特點。對不同的公司來說,EVA的計算方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該隨著各個公司的特點,隨著公司的管理要求而不斷地改進;EVA的實施過程也應該是在充分考慮企業自身特點的前提下,由簡單、易行開始逐步推進,而不要太苛求在一開始就建立一個完美的EVA體系。
二、影響EVA的因素
從傳統的EVA公式來看,EVA=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占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該公式也可簡單變通為:EVA=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投資收益-所得稅-權益資本×權益資本成本率=銷售收入×銷售毛利率-管理費用+投資資產×投資收益率-所得稅-資產×(1-資產負債率)×權益資本成本率。分析該變通公式,影響EVA的因素主要有:
1.銷售收入
一般情況下,銷售收入越高、EVA越高。
2.銷售毛利率
銷售毛利率越高,EVA越高。
3.管理費用
如果能夠更好地實現管理費用的節約,一般能夠提升EVA指標。
4.投資規模以及投資收益率
當投資收益率大于加權平均資產成本率時,可擴大投資量以增加EVA;當投資收益率小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時,應減少投資量;投資收益率越高,EVA一般越高。
5.所得稅率
當所得稅率越低時,EVA越高。
6.資產利用效率
當資產周轉率越高時,一般EVA指標越高。因此盡可能多地利用供貨廠商給予的信用條件,減少預付款項,增加應付款項,充分利用固定資產及無形資產,減少利用率低的固定資產及無形資產的留存量等都可以提升EVA水平。
7.借款利率
當借款利率小于權益資本成本率時,增加舉債,以債務資本來替換股權資本一般會增加EVA水平。
三、中央企業EVA指標設置
1.對比西方企業的差異
自上世紀80年代EVA概念被提出以來,世界上有很多公司都實行了EVA體系,特別是西方的許多非常優秀的公司,其中不乏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我們可能無法直接復制他們的成功模式,因為西方公司和我們的中央企業有很多不同。
首先,從股權結構上來說,西方的那些優秀的大公司大多是公眾持股公司,股權極為分散,很少能見到有絕對控股的情況出現,并且股東遠離經營一線,信息不對稱,在這樣的股權結構下,股東們對公司的短期業績會高度敏感;而我們的中央企業的出資人對經營的整體情況、長期表現甚至社會責任較為關心,并且因可以對經營信息的掌握占有優勢等方面的因素而傾向于股東價值的中長期體現、傾向于跨越短期價值導向的發展戰略。
其次,從公司治理結構上來說,西方公司早在實行EVA之前就已經建立了比較成熟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職業經理人制度也已相當成熟,公司實行EVA體系只是對原來的治理結構,對原來的職業經理人考核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換句話說,西方公司實行EVA體系是有其制度和理念基礎的,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需求;而我們大部分的國有企業目前仍難談得上已經建立了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實行EVA體系可以說是對公司治理體系的一次深刻的變革,與西方公司相比,我們的難度更大。
最后,從公司的經營目標上來說,西方公司著眼于提升經濟價值,最終提升股東價值;而我們國企的目標不僅僅提升經濟價值,還需要兼顧社會責任、國家戰略,甚至有時候后兩者會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上差異提醒我們在建立自己的EVA體系的時候要對國外的成功案例保持謹慎接受的心態,不能盲目照搬。我們向他們學習的更多的應該是EVA理念,要學習他們把EVA當做找尋和增加企業價值創造源泉的工具,而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需要跟我們企業自身的特點相結合。
2.國資委EVA計算公式的不足
國資委自2010年開始逐步對中央企業實行EVA考核,現在已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個考核指標。國資委對中央企業考核采用的EVA計算公式為:EVA=稅后凈營業利潤-調整后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其中,稅后凈營業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非經常性收益調整項×50%)×(1-25%);調整后資本=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對于該計算公式,本文認為可能至少需要考慮以下問題:
(1)資本成本率怎么確定?按照國資委的辦法,基本是采用統一的資本成本率(5.5%),對于非工業企業,如果資產負債率在80%以上,則規定資本成本率為6%。這種確定資本成本率的方法比較明顯的優點是簡單,但是它也有比較大的缺陷,就是未能考慮企業低融資成本的優勢,忽視了企業低融資成本創造的價值,同時有鼓勵企業進行高債務成本融資之嫌。
(2)稅后凈營業利潤怎么調整?按照國資委的辦法,稅后凈營業利潤是在凈利潤基礎上對稅后利息支出、稅后研發費用、稅后非經常性收益等進行了調整。對于這些調整可能有一些不足之處:第一,對研發費用的全額加回可能會導致研發的重復和無意義研發的膨脹;第二,非經常性收益的調整具體有哪些比較模糊;第三,對于個別企業有所得稅優惠的情況未加以考慮;第四,未體現市場開發等活動的價值創造作用。
(3)資本占用如何調整?按國資委的辦法,資本占用為總資本的基礎上扣減無息流動負債和在建工程。其中無息流動負債是指“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款項”“應交稅費”“應付利息”“其他應付款”“其他流動負債”。這種方法在各企業實際應用時也有一些缺陷:第一,在形成在建工程的同時可能產生了應付賬款等無息負債,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同時從資本中扣除在建工程和無息負債會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復扣除,會造成占用資產過低的假象,可能會導致企業短期內增加低效的建設和投資項目;第二,對無息負債的扣除未包含“應付職工薪酬”,對該科目余額較大的企業的EVA會有較大影響;第三,未扣除無息的非流動負債,例如“長期應付款”“預計負債”“其他非流動負債”等,高估了該部分負債的成本;第四,各項計提減值準備的資產還未進行實際的處置,其減值準備仍然是對資本的占用,未對該部分減值準備進行充分的考慮。第五,對于凈資產為負的企業,即使當期虧損,也可能算出正向的EVA數值。
(4)各子公司內部往來、內部借款如何考量?在企業集團內部,往往會存在較多的內部往來以及內部借款,內部往來一般都是無息的,內部借款一般也都是比較優惠的利息。這些內部往來以及內部借款可能會導致高估資金輸出公司的資本占用、低估資金占用公司的資本成本。
3.建議修正的EVA計算公式
綜合考慮上述問題,建議對EVA計算公式修正為:EVA=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占用×平均資本成本率。其中,稅后凈營業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發支出調整項+市場開發支出調整項)×(1-企業實際所得稅稅率);資本占用=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帶息負債-平均在建工程調整項+平均資產減值準備+其他調整項;平均資本成本率按照企業實際債權資本成本率以及股權資本成本率進行加強平均;債權資本成本率=利息支出/平均帶息負債;股權資本成本率可在設定一個標準值的基礎上根據企業資產負債率水平進行調整。對于該更新公式,具體操作中應注意:
(1)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稅后凈營業利潤及資本占用的調整可以大大減少。例如“研發支出調整項”“市場開發支出調整項”“平均在建工程調整項”“平均資產減值準備”“其他調整項”這幾項在一般情況下數值都為零,只有符合特別要求并對EVA的計算結果有較大影響的時候才會進行調整。并且所有調整一律采用個別認定法。
①研發支出及市場開發調整項。該類調整須有內部批準的研發或市場開發申請,并落實了申請中的相關條件。
②平均在建工程調整項。對單獨核算的在建工程進行調整,調整額為平均在建工程余額扣減由于該項在建工程產生的對應無息負債平均余額后的差額,未單獨核算的在建工程不作調整。
③平均資產減值準備。該項可直接選取資產負債表中的數據。很多凈資產為負的企業,都是因為賬面計提了大量減值準備,通過該項調整,可以較大程度上避免虧損企業反而算出正向EVA的問題。
④其他調整項。該項主要用來調整內部往來、內部借款的影響。
(2)債權資本成本率按照利息支出/平均帶息負債計算得出。利息支出不包含“利息收入”“貼現利息”“匯兌凈損失”等與帶息負債余額無關的利息支出;帶息負債要按月平均。
(3)股權資本成本率的標準一般應高于1年期貸款利率。對于資產負債率超過80%的企業,可上調0.5%~1%;對于借款利率高于股權資本成本率的企業,建議將股權資本成本率調整到比債權資本成本率高1至2個百分點。
(4)企業所得稅率一般為25%,但對于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等優惠稅率的,應按照優惠稅率調整。
四、結語
EVA指標應該是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管理理念的提升、企業戰略管控需要等不斷進行調整、修正。設置合理的EVA指標計算公式只是建立EVA考核體系中最初步的環節。真正要將EVA的優勢發揮出來,還需要適時地將EVA納入考核,逐步融入企業整體的管理理念中去。總之,EVA體系的建立是一個復雜、循序、持久的過程。一個合格的EVA考核體系應能夠體現公司的戰略導向,應能讓公司的各層級員工都能清楚地看到公司鼓勵什么、抑制什么,應能促進每個員工的行為都朝著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EB/OL].http://www.sasac.gov.cn/n2588035/c10652592/content.html.
[2]尹凌青.央企EVA考核的來龍去脈[J].中歐商業評論,2010,(4).
[3]Charies M.C.Lee-Accounting-Based Valuation:Impact on Business Practices and Research.Accounting Horizons,December,1999;Vol.13 No.4:413~425.
作者簡介:
王浦,供職于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