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萍 劉巖



摘要:為研究上海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及自貿區設立對其影響,本文首先利用四個指標測度上海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再以波特“鉆石模型”為基礎,對上海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進行回歸分析。指標測度結果表明,目前上海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與新加坡相去甚遠,不具比較優勢。實證分析結果表明,逐步擴大金融開放合作,鼓勵我國金融機構充分參與市場競爭,對于提升上海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及邁入全球金融中心行列有積極影響。但在開放市場的同時,要注意鼓勵和支持出口,積極應對開放市場帶來的競爭加劇和外來沖擊。最后以此為依據,為上海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提出建議。
關鍵詞:上海;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752.68;F832.7?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2096-3157(2020)06-0112-07
近年在眾多舉措推動下,上海服務貿易規模不斷提高,2017年服務貿易總額達到1955億美元,總量規模全國居首,占全市對外貿易的29.1%。金融服務貿易作為上海服務貿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取得了一定發展。自 2006 年以后,上海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結構趨向多元化,保險業比重降低,但其仍處于起步階段。上海市商務委員會數據顯示,上海2018年金融保服務貿易占服務貿易總額比重僅為0.7%,和上海金融產業的重要地位不相匹配。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隨后其經歷了三個階段的金融改革,這為上海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帶來契機,將促使上海金融服務貿易進一步開放。上海作為我國金融服務業改革發展的排頭兵,肩負著重要使命,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門在2019年聯合印發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要求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邁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金融服務發展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題中應有之意,不僅是提升上海金融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在自貿區背景下,通過與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發達城市對比,分析上海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因素,能幫助認清上海金融服務貿易現狀和發展方向,有效指導上海金融服務貿易的未來發展和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一、上海金融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1.上海金融服務貿易進出口狀況
2000年~2017年上海金融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增速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2000年~2017這18年來上海金融服務貿易主要呈現以下特點:(1)從進出口總額上看,2000年~2012年金融服務貿易總額呈逐步增長趨勢,2012年后明顯萎縮。2008年~2012年這五年中,進出口總額增速雖有所放緩,金融服務貿易總額仍在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2007年后入世保護期結束,上海逐步開放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在上海加快集聚。2013年~2017年這五年中,前三年貿易總額表現為穩步增長,后兩年又表現出負增長。(2)從貿易差額上看,進口額長期大于出口額。其中,2008年~2012年呈現出顯著貿易逆差,近五年由于金融服務貿易規模明顯萎縮,逆差較小,且2013年~2015年為順差。(3)從金融服務貿易出口增速、進口增速及進出口總額增速上看,波動幅度較大。除個別年份出口增速大于進口增速外,其余年份均小于進口增速。從2015年~2017年這三年來看,三者增速變化仍然較大,以出口增速為例,2015年出現增長高峰,增速為118.31%,2016年又降至-43.23%,2107年同為負增長。綜上,上海金融服務貿易發展性與不穩定并存。
2.上海金融服務貿易行業結構及逆差構成狀況
就上海服務貿易行業結構而言,由圖2可知,目前旅行、運輸兩大傳統服務貿易仍占較大比重,旅行服務貿易總額占比最大,高達53.08%。在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中,專業管理與咨詢服務表現較為亮眼,排名位于運輸服務貿易之后。相比之下,上海金融保險服務差距明顯,發展滯后。2017年金融保險服務總額比重為0.77%。UNCTAD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金融服務貿易出口額為6338.3億美元,占據服務貿易出口額的10.8%;而上海2008年~2017年這一比重僅在1%~3%徘徊,這與上海金融產業的重要地位不相匹配。這說明上海金融服務尚未形成強大的規模競爭力,自貿區作為金融開放創新的突破口,在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上任重道遠。
從金融服務行業內部結構上看,如圖3所示,保險服務業不論是在出口額還是進口額上,都占據了絕對地位。2008年~2017年中,除2008年保險服務貿易總額占比為78.06%外,其他年份占比均在80%以上。2016年與2017年的保險服務貿易總額分別是銀行及其他金融服務貿易總額的12.12倍和9.07倍,2009年更是高達20倍之多。這說明目前銀行及其他金融服務貿易份額遠低于保險服務貿易份額,上海金融服務貿易行業結構分布不合理。相較之下,新加坡銀行及其他金融服務業務對金融服務貿易貢獻巨大,占據主導地位,而上海金融服務貿易主要依靠保險服務業拉動,這說明上海銀行及其他金融服務貿易發展潛力巨大。
從金融服務貿易逆差構成上看,如圖4所示,上海金融服務貿易逆差主要由保險服務貿易逆差構成,不過這是因為銀行及其他金融服務總額占比較小,保險服務貿易總額占比較大所致。其中,2008年~2012年,保險服務貿易呈現明顯貿易逆差,逆差最大時為42.7億美元。2013年、2014年及2015年,保險服務貿易為順差,2015年時順差額最大,為7.8億美元,2016年、2017年由于進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再次出現逆差。除了2009年、2010年及2011年,銀行及其他金融服務貿易呈現為順差外,其他年份均為逆差狀態,但并不顯著。
二、上海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對比分析
下文將研究上海與新加坡金融服務貿易的差異及自貿區成立前后其國際競爭力變化。一方面,考慮到上海與新加坡二者同是世界著名港口,具備發展現代服務貿易的地理基礎,在貿易環境和經濟規模上也存在相似性;另一方面,新加坡是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其經濟開放度較高,金融服務貿易發達,具有國際參照性。因此,鑒于評價對象的代表性與相關數據的可得性,特選取新加坡為參照,選取2008年~2017年相關數據,綜合利用國際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力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金融服務貿易開放度這四個國際競爭力指標測量上海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
1.各指數具體介紹
(1)國際市場占有率分析(MS指數)
國際市場占有率,即一國或地區某種產品的出口額占世界該同種商品出口額的比率。該類產品的出口額所占世界同類產品出口額比重越大,即MS指數越大,和其他國家或地區同種產品相較,競爭力就越大。因此,MS指數可以用來衡量該國或該地區對這種商品的整體出口競爭力水平。用公式表示為:
X金融服務貿易出口額,i表示上海市或新加坡兩地,j表示金融服務貿易,W表示世界。
(2)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分析(RCA指數)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即一個國家某種商品出口額占其出口總額的份額與世界該類商品出口額所占相應份額的比值。通過 RCA 指數可以判定一國的哪些產業更具出口競爭力,從而揭示一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用公式表示:
Xij表示上海或新加坡金融服務貿易出口總額,Xwj世界金融服務貿易出口總額,Xw表示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通常認為,RCA指數大于2.5,則該類產業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若RCA指數小于0.8,則該類產業國際競爭力不具備國際競爭力;當RCA指數處于[1.25,0.8]時,則認為該類產業國際競爭力較強;RCA指數處于[1.25,2.5]時,則認為該類產業國際競爭力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
(3)貿易競爭力指數分析(TC指數)
RCA指數的缺陷在于只反映了出口方面,并沒有考慮進口對整個金融服務貿易部門比較優勢的負面效應。因此本文又引用了貿易競爭指數作為補充。TC指數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某種產品或服務凈出口與其進出口總額的比例。它剔除了各經濟體通貨膨脹等宏觀總量波動的影響,解決了各經濟體規模不同而不可比的問題,是衡量某一產業凈進出口能力的度量指標,可用于研究該類產業行業結構競爭力。用公式表示為:
X和M分別表示金融服務貿易出口額和進口額,i表示上海市或新加坡,j表示金融服務貿易。貿易競爭力指數的取值范圍為[-1,1],如果TC指數接近于0,表明一國或地區的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接近于國際平均水平;TC指數越接近于1,表明該類產業競爭力水平越弱,不具備國際競爭力;TC指數越接近于1,表明該類產業競爭力越強。
(4)金融服務貿易開放度分析
金融服務貿易開放度又稱對外貿易依存度,它可用一國或地區的金融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占其當年GDP總值的比例表示。該指標反映了一國或地區參與金融服務貿易競爭的程度,是衡量一國或地區市場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用表示公式為:
X和M分別表示金融服務貿易出口額和進口額,i表示上海市或新加坡,j表示金融服務貿易。因服務業屬于高附加值行業,因此該指標也反映了一國或地區參與高層次的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的能力。該比值越大,表明其金融服務部門參與國際競爭程度越高。
2.各指數測算結果分析
由表1可見,在國際市場占有率上看,2009年上海國際市場占有率最低,為0.09%,經兩年連續增長后逐步回落,又經兩年逐步回升,并在2015年達到峰值,為0.27%,2017年又再次下降為0.12%。上海這十年國際市場占有率一直低于新加坡,新加坡金融服務貿易國際市場占有率持續上升狀態。
從RCA指數上看,上海金融服務貿易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一直低于0.8,不具備國際競爭力。2013年~2017年除了2015年RCA指數達到0.26外,其余四年變化并不大。新加坡該指標始終在1.25~2.5之間,說明新加坡金融服務業比較優勢較強,具有中上等水平的國際競爭力,上海還有很大的追趕空間。
從TC指數上看,除了2013年、2014年及2015年上海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為正數,其余年份均為負數。相反,新加坡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一直在0.45左右,發展較為平穩。對比之下,上海金融服務貿易呈現出明顯比較劣勢。
從金融服務貿易開放度上看,上海該產業發展水平低下,在0.3%~1.85%之間。且以2013年為分界點,除去2012年后由于金融服務貿易規模萎縮引起的服務貿易開放度降低外,2014年、2015年與2016年的金融服務貿易開放度分別高出2013年2個百分點、23個百分點及16個百分點,2017年又有所回落。對比這三年數據發現,上海GDP一直在穩步增長,該指數無法平穩變化是由于金融服務貿易規模未能持續增長。反觀新加坡,該指數一直比較穩定且遠高于上海。
綜上,上海的各個指標均低于新加坡,上海金融服務貿易綜合發展水平較低,不具比較優勢。縱向對比上海各個指標變化趨勢看出,以2013年為分水嶺,自貿區成立后的四年中,各個指標在2015年都迎來峰值;此后兩年,除了TC指數在2017年有所回升外,其余指數均呈有所減小或保持不變。以上表明上海金融服務貿易處于曲折發展之中。
三、上海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1.變量選取及數據處理
國際競爭優勢理論又稱波特鉆石模型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該理論認為國家整體競爭優勢取決于四個基本因素及兩個輔助性因素的協調整合作用。四個基本因素為生產要素條件、需求要素條件、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和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兩個輔助性要素是指政府政策及機遇。這六個要素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形如完整的“鉆石系統”。為研究自貿區設立對上海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下面本文將借鑒康增奎(2017)及丁一(2015)等學者的研究,以鉆石模型為基礎,本文選取2008年~2017年的金融業從業人員人數等數據對上海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具體見表2。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以及更加全面地反映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狀況,因而選取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TC指數)為因變量,將六大要素具體量化為12個自變量指標。以下數據均來源于歷年《上海統計年鑒》及歷年《上海服務貿易發展報告》。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2.建立計量模型
首先,為了消除各個解釋變量之間的異方差性,本文對所有解釋變量進行對數化處理。擬構建計量模型如下:
其次,本文選取的解釋變量有12個,在時間序列模型中,容易產生解釋變量間多重共線性的問題,在進行回歸分析之前,用SPSS25.0對各變量進行相關性檢驗。
最后,為了篩選并剔除引起多重共線性的變量,以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TC指數)為被解釋變量,用對所有解釋變量進行簡單回歸,然后以對被解釋變量貢獻最大的解釋變量所對應的回歸方程為基礎,再逐步引入其余解釋變量,直到所有變量都顯著影響。
3.實證結果分析
(1)相關性分析
經過SPSS25.0計算的相關性系數矩陣如表3所示。
各變量系數為正,表示變量間為正相關,系數為負表示變量間為負相關。由表3可知,LNX11、LNX10及LNX12與上海金融服務貿易TC指數呈現顯著相關。此外,除了LNX3和LNX5外,其余解釋變量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性,其中對TC指數影響最為顯著的LNX10與LNX12相關性達98.5%,為顯著相關。進行第一次逐步回歸后,發現得出的模型多重共線性仍嚴重存在。考慮到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主要是指一國在國際金融服務市場上,通過出售其金融服務并占據國際市場,創造外匯收入的能力,因此對LNX12予以剔除。下面對11個解釋變量進行第二次逐步回歸。
(2)逐步回歸分析
軟件首先引入了變量LNX10,建立了模型1;再引入變量LNX11,建立模型2,最終建立的模型包含了LNX10、LNX11,最終回歸模型校驗如表4所示。
表4給出了最終兩個模型擬合狀況。模型2含有對數化后的金融服務貿易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兩個解釋變量,其回歸方程調整后R2為0.962;此外,兩個模型F顯著水平均接近于0,均小于0.05,,說明回歸程度顯著,表明擬合程度很好。
表5給出了三個模型參數得估計值,即回歸系數和標準化系數,以及用于檢驗的t統計量及相應的顯著性水平,檢驗結果均為顯著。模型2中兩個自變量的容忍度均大于0.1,VIF均小于10,這說明所建立的回歸模型多重共線性并不嚴重。根據理論分析及上面的回歸結果,得出如下線性回歸模型:
Y=0.357-0.5777LNX10+0.549LNX11
可以看出,金融服務貿易出口依存度對上海金融服務貿易TC指數有正向影響。金融服務貿易對外依存度則相反,很可能是由于上海金融服務貿易長期為逆差所致。兩個解釋變量系數絕對值由大到小依次是LNX10、LNX11,表明其對金融服務貿易TC指數的影響力依次遞減。
(3)結論
由實證檢驗結果知,金融服務貿易出口依存度對TC指數均為正向影響,可見逐步擴大金融開放合作,鼓勵我國金融機構充分參與市場競爭,對于提升上海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及邁入全球金融中心行列有積極影響。基于波特鉆石模型的眾多影響因素中,金融服務貿易對外依存度對上海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最為顯著,但系數為負,表明在開放市場的同時,要注意鼓勵和支持出口,調整貿易結構,改變金融服務貿易長期逆差狀態,同時抓住發展機遇,應對開放市場帶來的競爭加劇和外來沖擊。
四、促進上海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提升的建議
從自貿區設立出發,對于未來如何提升上海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建議如下:
一是要重視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吸引國外資本和優秀人才。金融服務業屬于知識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所需要的高級生產要素主要體現在人才和資金以及技術要素上。自貿區成立以來,金融服務領域不斷開放,對外商投資限制逐漸放寬,吸引了許多外國公司紛紛進入我國金融市場。這不僅彌補了自貿區建設資金的不足,加速了區域經濟發展,也必然導致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人才需求的增長,擴大人才聚集效應。高級知識人才聚集反過來又會推動金融產品的創新,滿足未來業務拓展的需要,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從而提升區域整體金融服務水平。
二是借力相關和支持性產業,實現協同發展。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是建立在第三產業發展的基礎之上的,第三產業越發達,越能夠為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支撐。此外,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為實現貨物貿易業務來往而服務的,即一般認為貨物貿易量越大,也會帶動金融服務貿易市場份額增長及其產品創新。《2018年上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上海生產總值達到32679.7億元,比2017年增長8.7%,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9%,表明以第三產業為主導的上海經濟結構得到增強。貨物貿易出口總額方面,2018全年上海市出口13666.85億元,增長4.2%,占據全市生產總值的41.82%。但目前上海金融服務貿易發展水平明顯滯后于相關產業,這意味著該產業的國際市場機會還未充分挖掘。
三是要逐步有序地擴大金融市場對內與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在我國,金融壟斷程度較高,長期以來大中型國有銀行在我國金融市場占據了很大份額,我國私營金融機構生存空間小。同時對于市場主體境外投資的管制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市場競爭,不利于金融資源優化配置。上海自貿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在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公正市場環境方面樹立了標桿作用。例如,2013上海自貿區自主探索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后成為全國性的制度安排。負面清單設立之初為190項,2018年版減至45項,2019年修訂進一步縮減了負面清單長度。金融領域的擴大開放,在促進了自貿區金融業競爭的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使我國企業能充分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去,不斷釋放發展潛能。
四是要提高金融服務創新活力,培育出口核心競爭力。國家競爭優勢理論的核心是創新是國際競爭力的源泉。對于提升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而言,第一,要創新金融服務產品,優化產品供給。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企業規模的擴大為金融服務提供了需求動力,這需要為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第二,要完善和創新金融服務的硬件設施和制度安排,為金融服務提供制度保障。第三,要進行金融科技創新,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持續深化,技術要素與金融業的結合是大勢所趨,這對金融服務業重塑有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Fariborz Moshirian.Financial services:Global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2004,28(2):269~276.
[2]Marija Lindemane.Country's strategy in export of financial services[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24):960~971.[3]丁一.自貿區設立對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的實證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5,(12):22~26.
[4]康增奎.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7,(01):134~136.
[5]羅芳,宋慧曄.中國(上海)自貿區對金融服務業發展的促進作用[J].中國集體經濟,2014,(15):94~96.
[6]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7]王領,呂思思,楊陽.上海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4):22~29.
[8]張悅,王著偉.基于滬港比較的上海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J].經濟師,2010,(12):18~20.
[9]殷鳳,龍飛揚.上海自貿試驗區深化金融開放創新對策[J].科學發展,2019,(03):57~65.
作者簡介:
1.李華萍,四川農業大學學生。
2.劉巖,四川農業大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