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婧涵
【摘 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文章主要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企業商業管理產生的影響及啟示進行了分析與研究,旨在為企業日后更好地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給予一定的幫助,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經濟;企業;商業管理;影響;疫情
【中圖分類號】F32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5-0235-02
0 引言
2020年初,一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簡稱新冠疫情)在數月之內席卷了我國。為了阻斷新冠疫情的快速蔓延,全國各地都實施了為期數月的“封城”措施,例如交通停運、企業停工、學校停課、商場關門等,國人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居家隔離生活,對中國短期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1-3]。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把雙刃劍,此次新冠疫情對很多企業的發展是一次嚴重的打擊,但是也是一次考驗和機會。通過此次疫情,企業應該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商業管理能力,提高企業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將重大突發事件的危機變成自我革新升級的契機,從而促進企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1 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1.1 國家層面
(1)GDP增長降速。據有關專家分析表明,抗疫過程會持續半年至一年之久。因此,按照樂觀估計及部分專家的測算,新冠疫情會使我國全年GDP降低0.2%~0.5%。
(2)增大財政壓力。為了應對新冠疫情,政府加大財政支出,主要有6個方面的用途:①加大醫療救助、防疫物質、醫療研發的投入;②減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的增值稅和所得稅;③給予企業一定的財政補貼;④給予低收入人群及困難群眾補助;⑤加大參與一線防治醫護人員的補助;⑥適度降準降息,提前做好基建項目儲備[2-4]。
(3)影響市場預期。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對市場預期的影響主要分為4個方面:①人們大大減少了外出消費的概率,線下消費活動急劇減少;②對股票和大宗商品市場交易的影響比較大,交易市場波動性將增大;③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消費、生產與投資等活動,實體經濟在短時間內將會持續走弱,而債市將會走強;④人們對市場預期比較悲觀,市場避險情緒上升,帶動利率下行。但是,新冠疫情的影響只是短期的,社會經濟活動在后期會將逐漸恢復正常。
1.2 企業層面
(1)相關行業受損嚴重。近年來,第三產業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排名第一,已經超過60%,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領域多屬于服務行業,新冠疫情發生在春節前后,對餐飲、電影、零售、旅游、交通等服務行業沖擊最大,2020年第一季度增長率下滑明顯。此外,我國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國,疫情期間,國際貿易往來難度增加,出口行業壓力增大。
(2)企業三重增壓。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國各省市企業一再推遲復工復產,嚴重打亂了企業既定的生產經營計劃,對其造成了嚴重影響,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①由于企業停工,減少了生產經營收入;②企業仍需繳納員工的工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等,而且仍然要付房租、債務利息等,使得企業的資金流緊張,壓力陡增;③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人員流動非常困難,大批企業員工無法按時復工,將會出現暫時性的“用工荒”。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新冠疫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人們的消費欲望和觀念在短時間之內也很難恢復到從前的狀態,將會使得一些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困難[3-5]。
2 新冠疫情給企業商業管理帶來的啟示
2.1 夯實自身,加快企業轉型
新冠疫情的爆發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我國很多企業還比較脆弱,在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上都存在短板,普遍存在融資困難、產品結構單一、缺乏創新性等問題。“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企業要想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夯實自身,提高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主要可以從以下5個方面入手:①對于大型企業而言,平時就要儲備一定數量的應急資金,以備不時之需;②對于中小微型企業而言,應該積極關注政府相關的扶持和信貸政策,多方籌資,確保資金流穩定暢通;③積極推進企業轉型,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將企業的產業鏈向高附加值方向升級,向數字經濟產業轉型;④對于新冠疫情中暴露的短板、弱項,企業要積極進行改進和完善,加強內部建設和管理,提高生產經營效益,并且要長遠謀劃,抓住商機;⑤在日常的生產和管理中,企業要積極做好發生突發事件時的備選方案,并切實維護好企業與各方的關系。
2.2 增強應急能力,穩定企業“軍心”
由于重大突發事件的發生不會十分頻繁,所以很多企業平時不重視建立應急管理機制,導致其應急能力有所欠缺。企業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與傳染性疾病進行抗爭有可能成為今后人類生活的常態,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增強自身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主要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①做好應急預案,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聘請專業人員對員工進行應急演練,一旦發生重大突發事件,就可以快速地建立應急防控小組,在應急預案的指導下開展相應的工作;②建立和完善基礎設施設備,并且安排專人定時定期進行維護,確保在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基礎設施設備可以正常使用;③密切關注政府有關部門發布的相關文件,認真做好防范工作;④在平時的生產和管理中,傳播正能量,營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增強員的歸屬感,在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可以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
2.3 生產和管理智能化、辦公信息化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手機、電腦等信息技術已經融入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技術為企業打開了突破傳統企業運營模式的一扇天窗。將信息技術引入企業管理和生產中,可以彌補傳統企業運營模式的缺陷,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運營的質量和效率。對于企業而言,雖然線下的很多工作會受到約束和限制,但是企業可以借助各種信息技術工具和手段進行在線辦公,開展視頻會議。很多企業都可以借助于大數據、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手段進行生產和管理,節省人工成本,優化生產模式,提高生產質量和效率,進而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5,6]。
2.4 改變營銷模式,實現線上線下銷售互補
在新冠疫情期間,由于不能外出,大部分人都宅在家里,線下經濟基本停業閉市。但人們的空余時間較多,67.32%的人將玩手機和電腦作為打發時間的首選,許多人每天玩手機和電腦的時間由原來的1~2 h延長到6~7 h,在線娛樂、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辦公等在線經濟迅速崛起,在年輕人的帶動下,甚至老年人都開始使用手機進行網購。據有關部門統計,近年來,我國手機用戶連年上升,2019年我國的手機用戶數量為108 680萬。隨著5G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用戶將會迎來爆發式上漲。因此,企業應該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入手:①改變營銷手段,借助網絡平臺宣傳自己,打造品牌效應;②借助微信、QQ、微博、淘寶、抖音、快手等互聯網平臺,實現線下體驗、線上銷售互補,不斷拓展銷售渠道,不要過于在乎短期利益得失,而應該將眼光放長遠,重視用戶體驗和滿意度,盡可能地提高市場占有率[6,7]。
3 結語
總而言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只“黑天鵝”的不期而至對我國經濟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但是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十分有限的,不會對我國經濟造成長期的影響。真正的強者,應該在順境中找到陰影,而在逆境中找到光亮。面對類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重大突發事件,企業應該不斷變革,積極轉變思維,創新商業管模式,抓住商機,變不利為有利,成為真正的強者,使企業更加穩定、更具實力和競爭力,從而實現企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 考 文 獻
[1]薛敏,沙曉君.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應對[J].中國經貿導刊(中),2020(4):4-5.
[2]姜峰,閆強明.北大經院學者“新冠疫情對經濟影響”筆談綜述[J].經濟科學,2020(2):130-136.
[3]滕泰.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影響的延伸分析及政策建議[J].國際融資,2020(4):15-18.
[4]汪彬,許正中.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及應對策略[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20(3):57-61.
[5]張毅峰.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河北金融,2020(3):16-18,43.
[6]陳春花.危機之下,企業如何尋找發展契機[J].中國眼鏡科技雜志,2020(3):41-43.
[7]張銀平.疫情之下企業危機與生機[J].企業管理,2020(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