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南林 唐耕硯
圖書版權貿易具有文化屬性,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民心相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支撐。①同時,圖書版權貿易也具有經濟屬性,是各國文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國文化貿易的發展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圖書版權貿易發展迅速。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2010年的圖書版權輸出總數為5 961項,2018年的圖書版權輸出總數則達到了12 778項,增長率為114.36%。
然而,在圖書版權貿易迅速發展的同時,中國圖書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卻相對不強,既沒有形成具有明顯優勢的規模效應,也沒有形成品牌效應,缺乏具有鮮明文化符號的國際圖書品牌。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國的圖書版權貿易企業在交易的過程中未能充分區分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制度、經濟等差異,使得圖書版權貿易的文化折扣程度較大,未能充分發揮圖書版權貿易的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
基于此,本文將經濟學當中的“距離效應”引入圖書版權貿易領域,提出研究假設,進而建立數理模型檢驗假設,以判斷“距離效應”是否在中國圖書版權貿易中顯現。在此基礎上,本文也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期推動中國圖書版權貿易的發展。
現有文獻對“距離效應”展開了大量研究,且大致可以分為“距離效應”的概念、測度以及應用三個方面。
在“距離效應”的概念方面,盧奧斯塔里寧認為在母國與東道國之間,一方面能夠創造需求,另一方面又阻礙需求流動,并導致其他流動也受阻礙的要素總和,可以稱為“距離效應”。②梅耶則進一步將“距離效應”的概念清晰化,認為“距離效應”就是指不同國家因為經濟、文化、制度的不同而產生的差異,這種差異通過數值量化后就成為“距離”,并且可以對貿易產生影響。③
在“距離效應”的測度方面,李文宇、劉洪鐸等人將母國與東道國的人均GDP和經濟規模作為變量,并構建重力模型公式測度了經濟距離。方慧等人則利用改進的KSI指數和歐幾里得空間測算方法計算出了母國與東道國之間的文化距離。④萬倫來、高翔等人則借助世界銀行的全球治理指數構建了相關模型,測度了制度距離。⑤
在“距離效應”的應用方面,許家云、周紹杰等人基于“一帶一路”國家的空間面板模型檢驗了制度距離與雙邊貿易的關系,發現制度距離抑制了中國雙邊貿易的發展。⑥施炳展、冼國明等人則通過構建引力模型,發現地理距離會顯著減少中國的貿易流量,并認為提升中國的貿易廣度和價格是重要的政策導向。⑦
關于“距離效應”對圖書版權貿易影響的文獻不多。通過知網檢索關鍵詞“距離效應”“圖書版權貿易”發現相關文獻僅有3篇。如劉欣雅、李麗等人通過構建引力模型,利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距離公式檢驗后,發現整體上文化距離對中國圖書版權貿易產生了抑制作用。⑧張宏偉結合需求偏好相似理論,發現文化距離會對中國的圖書版權貿易產生負向影響。⑨李凱倫、李瑞萍等人基于中國主要版權貿易國家的面板數據,利用擴展的引力模型實證分析了文化距離對中國版權貿易的影響,發現文化距離對中國版權貿易具有負向影響。⑩
此外,在谷歌學術檢索關鍵詞“book copyright trade”以及“distance effect”,發現直接相關的研究為0篇,間接相關的研究為2篇。在間接相關的兩篇研究中,毛瑞恩基于面板數據,發現當文化距離較低時,文化距離通過比較優勢的差異所帶來的利益正向影響貿易。?塔迪斯則認為移民是一個重要的間接影響因素。對于美國的進出口貿易,移民的出口效應至少部分抵消了文化距離對貿易的抑制作用。?
回顧上述文獻發現,關于“距離效應”對中國圖書版權貿易影響的研究還存在兩方面的不足。一方面,研究的數量還較少,這難以為中國圖書版權貿易的實踐提供足量的實證經驗。另一方面,既有研究僅僅將單一距離維度納入研究范圍,還不足以全面地窺探影響圖書版權貿易的因素。基于此,本文從不同維度考察距離因素對中國圖書版權貿易的影響,在豐富相關研究的同時,也試圖彌補相關研究存在的不足。
一般而言,兩國間的商品貿易會受到空間距離的影響。兩國的空間距離越大,商品貿易所付出的運輸成本就越高,因此空間距離對普通商品貿易而言會產生負向影響,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兩國間普通商品貿易的發展。然而,圖書版權貿易不同于普通的商品貿易,它屬于許可證貿易范疇,是一種無形的財產貿易,交易標的不以實體產品的形式存在,所消耗的時間成本遠遠高于運輸成本,因此貿易過程受到空間距離影響的程度較小。?基于前述推論,本文提出假設1。
假設1:空間距離對圖書版權貿易的影響不顯著。
經濟距離是指國家間經濟實力的差異。經濟實力差異較小的國家,往往會在圖書版權貿易上采取抱團策略,以尋求獲得共振。但是這種做法會制約貿易雙方的市場需求,使得圖書版權貿易的邊界難以進一步擴張。而經濟實力差異較大的國家,則會在競合關系之中形成雙方在圖書版權貿易上的比較優勢,從而加強貿易的互補性,提升圖書版權貿易的交易量。?基于前述推論,本文提出假設2。
假設2:經濟距離對圖書版權貿易產生正向影響。
文化距離由學者霍夫斯塔德提出,他將文化距離劃分為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不確定性規避(uncertainty avoidance)、個人主義/集體主義(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剛柔性(masculinity/feminality)、長期取向(long-term orientation index)等五個維度。?這五個維度反映了不同國家在文化上的差異。圖書版權貿易作為一種承載著文化因子的貿易,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文化距離的影響。文化差異越大,圖書版權貿易雙方所產生的文化折扣可能也就越大,雙方的圖書版權貿易量因此可能減少。基于前述推論,本文提出假設3。
假設3:文化距離對圖書版權貿易產生負向影響。
國家和地區之間由于政治體系以及治理方式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異。對于圖書版權貿易來說,其具有文化特殊性,在貿易的過程中傳遞著意識形態。因此不少國家都采取不同方式的政治性審核程序,以確保本國意識形態不受到侵害。當兩國之間的制度距離越大時,雙方的圖書版權貿易可能會因為政治審核程度、流程的不同而產生交易障礙,從而降低雙方圖書版權的成交量。?基于前述推論,本文提出假設4。
假設4:制度距離對圖書版權貿易產生負向影響。
如表1所示,空間距離(Ds)是國家間的地理距離,本文對國家間空間距離的測算與度量也采用國家首都之間的距離。經濟距離(De)是國家間經濟實力的差異,參考李文宇、劉洪鐸(2016)的研究,本文使用國家人均收入的差距來代理經濟距離變量,并采用常見的重力模型公式計算。文化距離(Dc)由Hofstede提出,本文相關數據采用其提供的六個文化維度計算得出,并加入了兩國間的建交年數消除模型的共線性。制度距離(Dz)借助世界銀行每年提供的全球治理指數,經求和得出。
本文選取產業結構(Gy)、市場干預程度(Gov)以及購買力(Buy)等控制變量。這是因為前述三個變量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圖書版權貿易:文化產業結構的差異會帶來不同的圖書版權需求,從而影響圖書版權貿易交易的規模;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會影響貿易生態,進而對圖書版權貿易的交易量產生影響;民眾的購買力越大,其對圖書等精神消費品的需求越大。控制變量的計算方式和數據來源見表1。
表1 變量名稱、計算公式和數據來源
本文構建了基于空間、經濟、文化和制度的多維距離分析框架。這里針對中國和主要圖書版權貿易國家的貿易往來進行實證研究,以驗證“距離效應”對中國的圖書版權貿易是否能夠產生影響,以及這種影響究竟是阻力還是推力。本文設立的計量方程如下:
Tradeit=α+γDs+φDe+ηDc+λDz+Σβn Xit+μit
上式中,下標i和t分別表示主要版權貿易國家以及對應年份,tradeit表示第t年中國與主要版權貿易國家i間的貿易流量,α為常數項,其中Ds、De、Dc和Dz為本文的解釋變量,分別表示中國與主要版權貿易國家i間的空間距離、經濟距離、文化距離和制度距離;Xit表示除距離因素外影響雙邊貿易往來的一組控制變量;μit為隨機擾動項。
如圖1所示,根據本文的數據統計,中國2010年—2018年的圖書版權貿易呈現出以下趨勢和特征:
第一,除韓國以外,中國與大部分被統計國家的圖書版權貿易量呈總體上升趨勢。其中,中國與英國、日本、法國的圖書版權貿易量增長趨勢較為明顯。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與前述三個國家的圖書版權貿易量開始大幅增長。例如,中英的圖書版權貿易量增長了93.27%,中日的圖書版權貿易量增長了43.14%,中法的圖書版權貿易量增長了40.09%。
第二,中國的圖書版權貿易布局單一,主要以發達國家作為貿易對象,具有較強的經濟導向性。國家統計局所公布的中國主要圖書版權貿易國家名單中,除俄羅斯、新加坡外,其余國家均屬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公布的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占據了中國圖書版權貿易的大量份額。其中,我國與美國、英國的圖書版權貿易量占到了我國總圖書版權貿易量的60%左右。
圖1 中國與主要圖書版權貿易國家2010-2018年的交易量
經過豪斯曼檢驗后發現,本文所設定的模型應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回歸結果見表2。表2中,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為主要變量的依次回歸結果,模型(5)為所有變量的統一回歸結果。
模型(1)顯示,空間距離(Ds)系數在10%的水平下不顯著,說明空間距離在單次回歸中不對中國的圖書版權貿易產生影響。模型(2)(3)(4)均顯示,經濟距離(De)、文化距離(Dc)以及制度距離(De)系數在10%的水平下顯著負相關,說明經濟距離、文化距離和制度距離在單次回歸中對中國的圖書版權貿易產生負向影響。模型(5)顯示,在將所有變量統一回歸后,經濟距離、文化距離以及制度距離的顯著性增強到1%,說明經濟距離、文化距離和制度距離對中國的圖書版權貿易產生了較顯著的負向影響。而空間距離系數在10%的水平下依然不顯著,說明空間距離不對中國的圖書版權貿易產生顯著影響。
表2 模型估計結果
本文基于中國2010年—2018年的圖書版權貿易數據,通過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實證檢驗,發現“距離效應”作為經濟學當中的理論,在版權貿易領域依然能夠顯現。同時,本文也發現,“距離效應”對圖書版權貿易所產生的是“負效應”,即“距離效應”會阻礙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圖書版權貿易活動,抑制雙方之間的貿易流量。特別是在經濟、文化、制度等三個維度上,“距離效應”還表現出了更強的負效應。因此,中國圖書版權貿易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需充分考慮距離效應的影響,盡量彌合國家之間在不同維度上的距離。
在“距離效應”中,空間距離作為影響貿易的重要因素,其影響機制在于交易過程產生的運輸成本。一般而言,當國家間的空間距離越遠時,所產生的運輸成本就越高。受此影響,以市場為導向的貿易活動可能就越弱。但是本研究的實證模型發現,空間距離的系數在10%水平下不顯著,說明圖書版權貿易不易受空間距離影響。因此,假設1成立。
究其原因,圖書版權貿易具有較強的特殊性,其雖然也屬于國際貿易的一個類別,但卻不同于以實體產品為交易標的的貨品貿易,而是一種無形的財產貿易。這種無形的貿易形式不受制于運輸成本等交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切斷了“距離效應”中空間距離對貿易流量的影響機制,使得“距離效應”難以通過運輸成本影響貿易流量。這也間接證明了在線上版權交易迅速發展的當下,“距離效應”中的空間距離越來越難成為圖書版權貿易的制約因素。
模型(5)中,經濟距離系數為負,且顯著性水平由模型(2)中的10%增強到1%,說明經濟距離對中國圖書版權貿易的負向影響較大。因此,假設2不成立。這證明了“距離效應”的經濟維度可作用于圖書版權貿易。但是,這種作用是負向作用,換言之,“距離效應”的經濟距離會阻礙中國與其他國家間的圖書版權貿易往來。一些已有研究也表明,“距離效應”可以通過經濟維度顯現,當經濟距離越大時,東道國與對象國之間的貿易流量反而越小。?
究其原因,圖書版權貿易具有市場和消費導向性,會受到“距離效應”的調節。當兩國之間的經濟距離越大,雙方對圖書產品消費力的差異就越大。這種差異會抑制讀者的圖書產品消費需求,減少圖書版權貿易企業的進出口數量,進而增強“距離效應”對圖書版權貿易的負向影響。例如,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經濟總量上差異較大。這種差異導致中國圖書版權企業的定價策略偏高,而東南亞的圖書版權企業難以承擔較高的版權貿易價格,由此產生了抑制效應,使東南亞國家的圖書版權企業對中國圖書產品的需求量較小。因此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圖書版權貿易額遠遠低于中國與歐美日韓等的圖書版權貿易額。
要縮短兩國之間經濟距離、削弱“距離效應”負向影響,中國政府可通過調節財政策略和稅收策略實現。這是因為財政策略和稅收策略作為“看不見的手”,可調節市場規模,平衡市場需求,進而彌合經濟距離。?為此,中國政府一方面可考慮進一步增強對圖書版權貿易的資金扶持力度,鼓勵更多從事圖書版權貿易的企業與東南亞、西亞等與中國經濟距離較大的國家展開合作,通過采取階段性的定價模式,擴大雙方市場規模,彌合經濟距離;另一方面,可以考慮增強關稅扶持,進一步打開東南亞、西亞的圖書版權貿易市場,減弱距離效應的負向影響。
模型(5)中,文化距離的系數為負,且顯著性水平由模型(2)中的10%增強到1%,說明文化距離對中國圖書版權貿易的負向影響較大。因此,假設3成立。這證明了“距離效應”的文化距離可作用于圖書版權貿易。同經濟距離相似,“距離效應”的文化距離也會阻礙中國與其他國家間的圖書版權貿易往來。同時,模型中文化距離的標準化系數小于經濟距離的標準化系數,表明經濟距離對圖書版權貿易的負向影響程度大于文化距離的影響程度。
“距離效應”之所以透過文化距離影響圖書版權貿易,是因為圖書版權貿易具有文化折扣屬性。兩國之間的文化距離越大,雙方讀者對圖書版權貿易所帶來的產品的認知差異就會越大。這會降低圖書版權的實際價值,提高圖書版權貿易的文化折扣,并加劇“距離效應”對圖書版權貿易的負向影響。?此外,“距離效應”中經濟距離的影響程度大于文化距離的影響程度,是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圖書版權貿易企業更具有自發性,加之圖書產品是一種經濟產品,因而圖書版權貿易企業更關注目標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圖書市場規模、讀者的消費能力等經濟因素。
出于縮短兩國之間文化距離、削弱“距離效應”負向影響的目的,中國從事圖書版權貿易的企業可考慮采取更具針對性的市場調研方式來降低文化折扣。這是因為國家之間往往擁有不同的文化異質性,需更深入地調研、了解各國讀者的文化偏好,才能做出更加精準的市場判斷。?因此,從事圖書版權貿易的企業在從事貿易活動時,要注意開展更具針對性的市場調研,充分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彌合圖書版權貿易的文化距離,降低“距離效應”的負向影響。
模型(5)中,制度距離的系數為負,且顯著性水平由模型(2)中的10%增強到1%,說明制度距離對中國圖書版權貿易的負向影響較大。因此,假設4成立。這證明了“距離效應”中的制度距離會阻礙中國與其他國家間的圖書版權貿易往來。既有研究也發現,部分發展中國家與中國的制度環境存在不同梯次的差異,使“距離效應”產生了更強的負向影響。?
對于圖書版權貿易而言,其是著作權人轉讓、許可經濟權利的過程。相比于實體產品的交易過程,這種權利的轉讓過程,更需要法律的呵護。兩國間在制度上的距離越大,則雙方可能在維護圖書版權上的政策差異越大。這種差異又會誘發“距離效應”,使雙方產生交易和交流障礙,從而阻礙中國圖書版權貿易的發展。例如,相比中國對圖書版權的保護力度,越南、緬甸、老撾等國家對版權的保護力度較弱。中國圖書版權貿易企業在這些國家應對侵權現象時,往往面臨申訴難、維權難等問題,由此導致其從事貿易活動的積極性降低,進而對圖書版權貿易產生負向影響。
為了彌合中國與其他國家在圖書版權貿易上的制度距離,中國可考慮牽頭制度國際化的標準。這是因為,制度距離體現的是國家間對圖書版權貿易的治理差異。這種差異需靠制定統一的標準、采取相似的保護力度才能彌合。?目前,國際上對圖書版權貿易的保護,尚無統一的標準。即使有《伯爾尼公約》等關于版權的國際約定,但法國、德國等國家在圖書版權貿易上仍采取了文化例外的措施,導致各國的制度距離較大。?為此,中國政府可考慮牽頭成立關于圖書版權貿易的國際性組織,針對圖書版權貿易的保護制度等制定更統一的條文和標準,以此彌合制度距離。
注釋:
① 車南林,唐耕硯.中國與瀾湄五國文化產品貿易特征及安全度分析[J].國際傳播,2019(5):62-77.
② WELCH L S, LUOSTARINEN R.Internationalization:Evolution of a Concept[J].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 1988, 14(2):155-171.
③ MEYER K E, ESTRIN S, BHAUMIK S K, et al.Institutions,Resources, and Entry Strategies in Emerging Econom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9, 30(1):61-80.
④ 方慧, 趙甜.文化差異與商品貿易:基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考察[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 2017(3):57-68.
⑤ 萬倫來, 高翔.文化、地理與制度三重距離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貿易的經驗數據[J].國際經貿探索,2014, 30(5):39-48.
⑥ 許家云, 周紹杰, 胡鞍鋼.制度距離、相鄰效應與雙邊貿易—基于“一帶一路”國家空間面板模型的實證分析[J].財經研究,2017(1):76-86.
⑦ 施炳展, 冼國明, 逯建.地理距離通過何種途徑減少了貿易流量[J].世界經濟,2012(7):24-43.
⑧ 劉欣雅,李麗.文化距離對中國圖書版權出口影響實證研究[J].出版科學,2019,27(1):62-69.
⑨ 張宏偉.中國圖書版權貿易影響因素測度研究—基于需求偏好相似理論的擴展和應用[J].出版科學,2011(2):48-53.
⑩ 李凱倫, 李瑞萍, 溫焜.文化距離與友好城市關系對中國版權貿易的影響研究—基于擴展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J].管理現代化,2019,39(1):106-109.
? LANKHUIZEN M, GROOT H L F D, LINDERS G J M.The Trade-Off betwee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and Exports:The Role of Multiple Dimensions of Distance[J].World Economy, 2011, 34(8):7-34.
? TADESSE B, WHITE R.Do Immigrants Counter the Effect of Cultural Distance on Trade? Evidence from US State-level Exports[J].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8, 37(6):0-2318.
? RASHMI G, POOJA P, RAJIV K.Spatial Distance Preservation based Methods for Non-Linea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13, 69(20):37-41.
? 李文宇,劉洪鐸.多維距離視角下的“一帶一路”構建—空間、經濟、文化與制度[J].國際經貿探索,2016,32(6):99-112.
? TIHANYI L, RUSSELL G C J.The Effect of Cultural Distance on Entry Mode Choice,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and MNE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5,36(3):270-283.
? DEAN X, ODED S.Institutional Distance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 27(4):608-618.
? 程華,李珍珍.多維距離、異質性與技術轉移—基于企業技術吸納視角[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5):83-88.
? 郭長林.財政政策擴張、縱向產業結構與中國產能利用率[J].管理世界,2016(10):13-33+187.
? TANG G.Analysis on the Position of Copyright Trade in the Sino–US Trade Friction[J].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2020,37(2):1-13.
? 劉紅.融入世界科技圖書大市場 將版權貿易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J].科技與出版,2003(1):4-6.
? 許家云,周紹杰,胡鞍鋼.制度距離、相鄰效應與雙邊貿易—基于“一帶一路”國家空間面板模型的實證分析[J].財經研究,2017,43(1):75-85.
? 丁世豪,張純威.制度距離抑制了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嗎[J].國際經貿探索,2019,35(11):66-81.
? 吳承忠,牟陽.從WTO與“文化例外”看國際文化貿易規則[J].國際貿易問題,2013(3):13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