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人》特約撰稿 林海
提起文藝復興,無不提及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然而實際上,同樣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納大區的小城錫耶納,當年也曾風光一世。錫耶納畫派創始人杜喬(Duccio,約1255—約1319)與佛羅倫薩畫派創始人、文藝復興先驅者之一的喬托(Giotto,約1266—1337)師出同門,都是意大利畫家契馬布埃的弟子。然而,錫耶納的城市政治和文化氣氛促使杜喬走上一條別具一格的“錫耶納道路”。他的學生安布羅吉奧·洛倫采蒂(中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萌芽期錫耶納派畫家)兄弟更是繼承衣缽,將蛇形曲線、精細修飾與“珠光寶氣”發揮到了極致。
本文所解析的就是安布羅吉奧·洛倫采蒂兄弟的一幅不朽壁畫作品《好政府和壞政府的寓言》(The Allegory and Effects of Good and Bad Government),從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錫耶納共和政府時期的政治主張和理想施政目的。

好政府的寓言圖組 資料圖片
“錫耶納畫派”自開創以來,生產的大量作品就是“接受當地銀行家的肖像訂單”,除此之外,也接受市政廳委托的文宣作品,《好政府和壞政府的寓言》就屬于這一類,該幅經典壁畫完成于1338—1339 年,根據賬單顯示,在1338 年2 月26 日 至1339 年5 月29 日 之間,安布羅吉奧·洛倫采蒂兄弟收到的畫作酬勞是113 個金弗羅林 (12—13 世紀的一種黃金貨幣)。

壞政府的寓言圖組 資料圖片
安布羅吉奧是洛倫采蒂兄弟中比較年輕的那一位,和他們的老師杜喬一樣,早年曾在佛羅倫薩活動。文獻記錄顯示,1321 年,他曾在佛羅倫薩以債務人的名字被記錄在冊。回到錫耶納后,他受政府委派,創作“帶有宣傳功能”的壁畫。
了解《好政府和壞政府的寓言》的創作背景,就不能不提到著名的“九人議事廳”。1287 年—1355 年間,“九人議事會”是錫耶納城邦的最高統治機構,又被稱為“九法官”。當時,錫耶納最有權勢的人莫過于金融寡頭和權貴家族,然而和人們想象的不同,“九人議事會”不但不是他們的代言人,反而是為了制約這些金融寡頭的權力而產生并存在的。
建成于1304—1310 年的市政廳,當時是共和政府的辦公場所,現在則是市立博物館。市政廳中央,就是“九人議事廳”,《好政府和壞政府的寓言》就掛在議事廳的北壁,由3 幅壁畫系列以及6 個場景組成。
當時,在錫耶納的 “金融權貴”不同于傳統貴族,他們既是大商人,又是大地主,還是新興的銀行家。14 世紀的歐洲,特別是意大利的商業活動開始活躍。市場和集市常設化、交通方式專業化、商業模式復雜化“同步”發生。這個階段,以錫耶納為代表的意大利城市成為商業和金融業中心。貨幣兌換、信貸業務迅速發展,銀行業引領著整座城市抵達了繁榮的頂峰。
另外,跨國(跨城邦)貿易的興起,使得商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匯票,在錫耶納更是出現了遍布全歐洲的商業網絡和銀行組織,相當一部分傳統封建貴族投資商業金融活動,成為重要的商人銀行家。同時,很多銀行家又投資地產,成為擁有身份的新“權貴”。
這些“權貴”階層對于城市具有極強的控制力。根據當時城市財政部門記載,1257 年下半年,市政府獲得邦西尼奧里、薩林貝尼、托洛梅伊等家族的巨額貸款,1262 年下半年總貸款高達16000 里拉。1260 年,蒙塔貝蒂戰役前夕,薩林貝尼家族又向政府提供了巨額貸款。正是這些“金斧頭”,幫助錫耶納在蒙塔貝蒂戰役中戰勝了佛羅倫薩。不過,這些銀行家并不是慈善家,他們向政府貸款時,需要以城市地產作為擔保,且利率不低,年利時常高達30%。在城市政府償還不起的時候,更多土地就落入了這些銀行家的口袋。
比如1275 年,薩林貝尼家族就通過代償債務,從錫耶納城市手中獲取了奧爾恰谷地的城堡以及附帶的領主權。獲得土地,不但能夠獲得土地上農民的進貢,還能獲得土地上生活的騎士(武裝力量),可謂“人財兩得”。然而,銀行家們的權勢擴張又形成了私斗。彼此之間戰事不斷,城市幾近分崩離析。于是,作為市政廳核心團隊的“九人議事會”,其主要使命,從組織軍力對外擴張,變成了調停權貴之間的糾紛,亦擁有“九法官”之名。
最初,一些“權貴”也會參加“九人議事會”,如托洛梅伊、薩林貝尼、邦西尼奧里等家族成員。但隨著政府功能的轉變,“九人議事會”變得更加專業化,由財政部門監督官、商會領事和騎士領袖組成,逐漸將“權貴”們排斥在外。
但是,雖然名為“九法官”, “九人議事會”卻沒有真正的法律背景。為了確保能夠專業從政,議事會不但排斥權貴參加,還將專業階層(如律師、醫生)以及小行會成員(如屠戶、面包師、理發師、木匠,以及勞工階層代表)
都排除在九人之外。1309—1310 年的市政法令甚至規定:“九人政權應當屬于錫耶納城商人,即中等階層……法令決定,錫耶納城的任何貴族,騎士、法官、律師、公證人、醫師都不能成為九人政權成員。”
因此,錫耶納人究竟需要一個什么樣的政府,“好政府”和“壞政府”的區別又是什么,成為各階層心底的困擾。
在安布羅吉奧·洛倫采蒂兄弟的壁畫作品中,創作原型雖然是“九人議事會”,但其中也蘊含了很多畫家的政治思考。比如,“好政府”不該是由“權貴”組成的寡頭政權,而應該是代表著公平的平民政府。
在這3 組壁畫中,分別由6 個場景組成:善政的寓言;不良政府的寓言;城市不良政府的影響;不良政府對國家的影響;良好政府對城市的影響;良好政府在國家中的作用,其中的幾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好政府和壞政府的寓言》(細節圖) 資料圖片
一條紅灰色的繩索從天平上垂下,握在和諧女神手中。她將繩索交予一位市民手中,其余23 位市民正在排成兩列向右移動——他們都緊緊握著這根繩索——繩索的盡頭,和象征“九人議事會”的權杖相接。天平秤盤下緣延伸出紅、白兩色的繩子,它們在前景左側的和諧女神手里交織成一條繩索,并由24 位錫耶納公民(象征1236 至1271 年間執政的錫耶納二十四人政府)牽引著,聯系著畫面另一端位居高臺主位上的長者。
這一組畫面將政府的定位和功能描繪得昭然若揭:一邊維持社會秩序,分清善惡是非,揮劍懲奸除惡;另一邊主持經濟民生,分配社會財富,維護核心正義。
如果粗心的觀眾沒能抓住壁畫傳遞的信息,壁畫下方的拉丁文銘文可以幫助進一步理解:“在這神圣的美德‘正義’統治之地,她使許多靈魂聯結起來,創造出一種公共利益來作為他們的主人。為了統治她的國家,她將再也不把目光從坐在其身旁的美德的燦爛臉龐移開。因此,她的勝利帶來了稅收、貢品和貴族的產業。沒有戰爭,每一種公民福祉自然而來。”
可以說,這幅作品的文宣氣息在銘文中彰顯得淋漓盡致。
和“好政府”對應的,是“壞政府”。在議事廳西側的壁畫上,描繪的則是“不良政府的形象及影響”——畫中坐上王位的是一位頭上生角、口中長牙,手握高腳杯、腳踩黑山羊的暴君。在他頭上飄浮著3種邪惡的象征:貪婪、傲慢和虛榮。左邊是殘忍、背叛和欺騙,右邊是狂暴、分裂和爭執。他處在騷亂的城市中,房屋崩塌、兵痞劫掠、罪犯謀殺。一個渾身青黑、像鬼魂一樣的形象,披著破爛麻衣的右手持劍,頭頂上的拉丁文標注為“恐懼”。這一切,似乎正在警告錫耶納市民,如果不珍惜現有秩序,情況恐怕將壞得令人難以想象。
今天看來,將政府描述為“三權”或“五權”、“聯邦”或“邦聯”,并不是一件復雜的事。但在中世紀,對政府做出概念性的解釋,并非自然而然。因此,這組壁畫的政治寓意為歐洲憲政史研究提供了極佳案例,這也就是為什么該作品被認為是“西方藝術史上曠世杰作”的原因之一。用牛津大學政治學教授戴維·米勒的話說,要想懂得什么是政治哲學,以及我們為何需要它,看看安布羅吉奧·洛倫采蒂兄弟的恢宏壁畫,是再好不過的方法了。
米勒教授認為,這組壁畫以引人注目的視覺形式,表達了政治哲學最核心的幾個理念——政府采取的形式不是預先確定的,我們可以做出選擇;我們能夠知道“好政府”與“壞政府”的區別,可以探究不同政府形式的后果,了解哪些品質有助于構成最好的政府形式。這個邏輯是非常寶貴的。我們無法選擇信仰,但我們可以選擇(或影響)政府的組織形式。
須知,那是13 世紀的意大利。諸多藝術作品都離不開隱喻性的宗教橋段。然而,這組壁畫描述的卻是世俗政府。瑞士歐洲文化史研究專家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開篇中說,“國家是‘一件藝術品’,當我們關心藝術史和文藝復興時,可能忘記了另一種‘拿畫筆的手’”。
毋庸置疑,《好政府與壞政府的寓言》是一組文宣作品,加深了當時人們對政制架構的理解,解釋引領了城市共和國政治走向的意識形態,讓市民了解并支持統治者的政治抉擇,這在當時仍處在君主制結構之中的西歐而言,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錫耶納在“九人議事會”時代達到鼎盛,該組畫作的政治宣傳作用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