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校服產業研究中心
中國校服產業研究中心發布首個校服產業白皮書
5月18日,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校服產業研究中心發布了國內首份針對校服產業的專業白皮書—《2019中國校服產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填補了國內校服產業現狀及趨勢信息的空白,為校服行業如何滿足國內千億市場需求提供了專業建議參考。
《白皮書》顯示,目前中國有1.89億中小學生,校服市場需求規模約為1 130億元—1 250億元,此外,受“全面二孩”的人口政策影響,一波生育需求得到集中釋放。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2017年,我國新增出生人口數總體呈波動增加的趨勢,但2018年出現了較明顯的下滑。由此可以預見,對于校服企業來說,既面臨著基于近期出生人口增長帶來的短期繁榮的機遇,也同樣面臨著因出生人口增長率下跌帶來的增量市場壓力。而目前小微企業占全國校服生產企業的95%,因此,校服行業在未來將呈現更加嚴峻的優勝劣汰局面。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楊金純表示,中國校服行業是一個具有龐大市場潛力的細分板塊,但供給端與需求端的不匹配仍是目前中國校服產業面臨的突出矛盾。本次校服產業白皮書的發布是我國校服細分領域的首次產業研究報告發布,從我國校服的發展歷史、當前情況、市場分析、價格要素、采購模式、質量標準、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解析,并且客觀提出了產業存在問題和相關建議,應該說將對業內企業、從業人員具有重大啟發和引領意義,對于研究機構乃至政府部門,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總體而言對提升校服產品質量,規范校服領域的產業發展和采購科學合理化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對于提升校服滿意度、贏得中國校服乃至中國服裝應有的口碑和尊重,同樣具有深遠的意義。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對品質要求的提高,品牌校服消費增長迅速,但由于起步晚、市場基礎差,中國校服產業內部依舊面臨市場分散、質量參差不齊等現狀,外部面臨政策環境各地冷熱不均、校服采購機制更新滯后等問題。

臆想中校服企業的利潤

實際校服企業的利潤

第二年不中標時校服企業的利潤
相關數據表明,近年來我國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衣著消費性支出等方面均有了大幅度的發展。除此之外,服裝原材料價格也有較大漲幅。但與此同時,國內對于校服行業的價格限制還停留在較低的水平。當前的限價不能滿足人們對品質校服的需求,給校服限價“松綁”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過低的價格對企業而言增加了許多困難與風險,并且不利于保證校服品質。校服比一般服裝產品在售后服務上繁瑣許多,一旦留有逾期庫存將增加企業風險、壓縮利潤空間。
除不合理限價外,近年來所謂的“天價校服”事件頻出,引起社會關注和討論。中國校服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方認為,一方面學校在校服采購過程中需遵循民主陽光透明的原則,及時做好家校溝通,尊重家長意見和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切實考慮國情民意。另一方面,監管單位和企業在制定價格時,既要考慮到不同地區的發展情況與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本的逐年增加與實際情況的變化,也要考慮到地區、學校類型之間的顯著差異,綜合來制定校服產品的價格。
王方表示:“近年來國家出臺了針對性的校服工作政策與國家標準,為提升校服生產質量提供了政策支撐。隨著大眾對校服品質要求的不斷提升,校服產業轉型也將進一步提速。”
目前我國的校服產業發展面臨的現實情況是我國國土面積遼闊,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不一,學校辦學模式多樣且采購機制復雜。對于現狀下存在的具體問題,《白皮書》將問題進行了匯總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建議。
目前政策環境在各地域區別較大、“冷熱不均”等導致存在以下問題:校服采購缺乏明確的法規、規章指導和制約,各地具體操作差異較大;各地政府側重于事先入圍管控,而往往忽略事中和事后的監管;各地教育系統對校服采購管控普遍采用入圍招標模式;質量監管力度不一,標準仍有優化空間。
《白皮書》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提出了如下建議:政府部門應清理妨礙校服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營造良好的校服營商環境;國家部委、地方政府應完善校服采購機制的立法,確保校服采購有法可依;利用好標準修訂窗口期,質量監管應統一,并健全“黑名單”機制。


另外代收費定向采購模式中也存在一定常見問題,如采購校服的決定者及招標人的不確定性;學校、教育系統、招標代理機構不具備服裝行業專業知識,且各地投標報名方式不統一、不合理;“低價者得”的中標機制和“最低限價”背后隱藏的校服質量隱患與涉嫌的行政壟斷問題等。
《白皮書》對這部分問題的解決建議則是厘清教育系統、學校、家長委員會在校服采購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健全競爭機制、保障校服市場的公平性等,并對代收費定向采購模式的校服招標流程進行了進一步優化。
據《白皮書》預測,中國校服產業未來將形成市場化、品牌化運營的趨勢,打破傳統校服生產模式,促進校服行業簡歷更為完善的規范標準。資質高、運營成熟的大型企業的進入,有利于推動行業發展更為規范。此外,相關政策將不斷完善,采購更加透明。很多省級層面已經明確構建協同管理的工作格局,并給出了推動校服優質供給的建議。
校服不僅是學校的管理工具,更是學校禮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的重要載體,代表著學校的形象和學生的精神氣質。美感需要從小熏陶和后天的引導、訓練,如今學生對得體、精致校服的需求日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