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劉靜 馬井新 徐麗 任鶴
摘 要 林業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給人們日常生活提供了豐富的木材資源,更為我國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了基礎保障。但在林業的生產過程中,常會遇到病蟲害問題,嚴重時會給整片林區帶來毀滅性打擊。基于此,總結了林業常見病蟲害的識別,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對策,以期為林業的正常生產提供幫助。
關鍵詞 林業病蟲害;識別;防治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9.035
1 常見蟲害的識別及防治措施
1.1 松毛蟲的識別與防治措施
松毛蟲又名馬尾松毛蟲,屬鱗翅目枯葉蛾科昆蟲,主要為害馬尾松、黑松、黃山松、濕地松、火炬松等。以幼蟲取食針葉,常把葉吃光,導致松林似火燒狀,造成成片松林死亡。成蟲呈枯葉顏色,前翅中外橫線雙錘呈波浪狀或者鋸齒狀。雄蛾觸角近乎羽狀,雌蛾呈短櫛狀。陽具尖刀狀,表面多有小刺。幼蟲具長毛,中、后胸有毒毛。末齡幼蟲體長47~100 mm,體色有棕紅、灰黑、黑褐、煙黑、灰褐等,兩側有長毛,全體滿布白、黑、棕色長毛或短毛。此外,該蟲毒毛觸及人體會引起紅腫或糜爛,毒毛還會污染水源,影響人體健康。
防治措施:封山育林,營造混交林,以自然的手段遏制蟲害的發生。但這種方法見效慢,一般多采用人工干預的方式進行防治。人工干預的方式主要有在松毛蟲產卵時釋放赤眼蜂、人工摘除卵塊、用黑光燈誘殺等。見效最快的是噴灑化學藥劑,在大發生初期防治小面積蟲源地,可迅速壓低蟲口。在北方對下樹越冬的松毛蟲,在春季上樹和秋季下樹前,可采取在樹干上涂、縛擬除蟲菊酯類藥劑制成的毒筆、毒紙、毒繩等毒殺下樹越冬和上樹的幼蟲[1-3]。
1.2 楊小舟蛾的識別與防治措施
楊小舟蛾以蛹在樹洞、落葉、地下植被內越冬。成蟲多灰褐、灰綠體色,幼蟲大約2 cm,微帶紫色有光澤,在體側各有一條黃縱帶,背有肉瘤不顯著,腹部肉瘤大些,生在第一、第八節,上有灰色短毛瘤。
防治措施:1)營造混交林,避免單一樹種為其提供生存空間;2)在其產卵期間在林區釋放赤眼蜂,促使赤眼蜂寄生其卵內,從根源上降低蟲口密度;3)采用人工干預的方式防治,主要通過人工滅蛹和化學防治等手段進行。其中化學防治的效果最佳,可在蟲口密集區采用噴灑化學藥劑的方式來滅殺害蟲。
1.3 蛀干類害蟲識別與防治措施
蛀干類害蟲主要鉆進樹木體內為害,影響了樹木的生長,且防治難度較大。目前,對多數常見樹種能造成為害的主要有各種天牛類、楊干透翅蛾、日本雙棘長蠹、柏膚小蠹等。蛀干類害蟲的主要為害方式是鉆蛀樹木的樹枝條、根部,橫向或縱向在木質部或韌皮部蛀食,在樹木內部形成坑道,不僅影響整個樹木的健康生長,同時也降低了木材的利用率,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防治措施:主要有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兩種方法。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害蟲的天敵防治,如用啄木鳥、郭公蟲、棕色小螞蟻、益螨等防治雙條杉天牛;用大腿蜂防治松梢螟;用昆蟲病原線蟲防治木蠹蛾類、天牛類蛀干害蟲;利用微生物和激素防治蛀干害蟲。化學防治就是葉面噴藥、根部埋藥或澆灌藥液、樹干注射化學藥劑或刮皮涂藥、蟲孔插放毒簽等。但采用化學防治方式不能過量或過多使用農藥,過量使用農藥會在殺死害蟲的同時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而過多次數使用則會導致害蟲產生抗藥性[4]。
2 常見病害及防治措施
2.1 幼苗猝倒病
幼苗猝倒病是苗圃中威脅最大的病害,幾乎見于所有苗圃和育苗溫室,針、闊葉樹種均可感染。出土一個月之內的針葉樹幼苗最易受害,未木質化的幼苗受侵襲后迅速倒伏,木質化的苗木根系腐爛,地上部枯死。病原主要是絲核菌屬、鐮刀菌屬和腐霉屬的部分病菌,寄主范圍很廣,對環境適應性強,能長期生活在土壤中,不易根除。
防治措施: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較好,不黏重,無病地或輕病地作苗圃,不用舊苗床土。精細整地,深耕細整,施用凈肥。在發病初期,先拔除病苗集中處理,然后向幼苗基部噴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25%百菌靈800~1 000倍液,或者用1∶1∶(120~170)波爾多液,也可用草木灰、石灰按8∶2比例混勻后撒于幼苗基部[5-6]。
2.2 松皰銹病
松皰銹病主要為害幼苗和20年生以內的幼樹樹枝、干皮部,開始在枝干皮部出現淡橙黃色的病斑,不易發現。病斑逐漸擴展并生裂縫,8月下旬至9月初在病部擠出初為白色后變橘黃色的蜜滴,具甜味。生蜜滴的皮下干后,可見血跡狀斑痕。
防治措施:由疫區輸出苗木時要檢疫,在病區附近不設松類苗圃,如設苗圃時,應在冬孢子成熟前進行化學防治。造林后加強撫育管理,鏟除樹旁林內的雜草和轉主寄主。有條件的地區可用五氯酚鈉、2,4-D鈉鹽或銨鹽、萎去凈等消滅轉主寄主。對發病率在10%以內的林木,可用松焦油原液和不脫酸洗油進行涂干,或用300 mL·kg-1內療素注射皮部治療。發病率在40%以上的幼林要進行皆伐,改造其他樹種[7-8]。
2.3 楊樹爛皮病
楊樹爛皮病主要發生在主干的樹皮上,有一些發生在大枝和樹干分杈處。發病初期在光皮樹種上表現為淡褐色微腫起的水漬狀病斑,隨后病斑迅速壞死,變軟腐爛,用手壓會流出褐色液體,有淡淡酒糟氣味。病斑干縮時下凹,甚至產生龜裂,隨后在病斑上產生密集的小黑點,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遇水會生成橘紅色至赤褐色卷須狀物體,為病菌的分生孢子角。粗皮樹種病部無卷須,卻在皮縫處擠出黏液堆成孢子塊,橘紅色。病患處韌皮部與內皮層常呈褐色或暗褐色,糟爛如麻,易與木質部脫離。若樹干環形腐爛,就會導致樹木枯死。
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栽植,在栽植時防止干旱脫水,栽植后加強養護。2)合理的種植密度也是保障植株不被染病的主要措施。3)在栽植之后,要對樹枝進行合理修剪。4)營造混交林,減少病菌的轉播途徑。5)在春秋季節對樹干進行涂白處理,具有防日曬、防病、防蟲等多種作用,但這種方法只適用于城鄉綠化及公路林,并不適用于大片的林區防治。6)采用化學方式進行防治的效果最佳,可用刀刮掉病皮,涂以2%康復劑3倍液,10%雙效靈10倍液,堿水10倍液,75%百菌清可濕粉400倍液。
參考文獻:
[1] 盧慧穎.東北地區楊樹主要病蟲害的識別與防治措施[J].鄉村科技,2016(8):81.
[2] 呂相民.東北地區干旱陽坡造林技術要點分析[J].現代園藝,2016(8):46.
[3] 東北氣溫偏高易發病蟲害需做好防治[J].山東農藥信息,2010(6):45.
[4] 穆建曄,侯林英,王曉燕,等.略論我國林化工業及其在東北地區的發展[J].林產化工通訊,1999(3):25-28.
[5] 農業部召開東北地區抗旱保春播工作座談會[J].中國植保導刊,2012,32(2):1.
[6] 于成龍,劉丹,何鋒,等.東北地區自然植被火動態特征及其對干旱的響應[J].水土保持通報,2019,39(4):9-16,43.
[7] 李屹.東北地區落葉松生物量和碳儲量估計[J].林業建設,2017(3):44-46.
[8] 姜照錦.落葉松栽培技術[J].黑龍江科學,2014,5(1):142.
(責任編輯:劉昀)
收稿日期:2020-02-21
作者簡介:張波(1978—),女,吉林磐石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森林病蟲害防治。E-mail: 9584337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