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彥 王莉 周雋如 石小俠

【摘 要】 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發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以本院心內科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單雙號將受試者進行分組,對照組(n=55)和研究組(n=55),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循證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干預效果及護理滿意率。結果:研究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及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及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各生活質量評分較干預前均明顯提高,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循證護理可有效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率,在心肌梗死患者并發心力衰竭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循證護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心肌梗死是心內科疾病中的常見類型,具有起病急、病情變化快、危險性高、預后差的特點,一旦治療不當則易引發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常發生在心臟功能障礙時,使心臟血液循環受限,從而導致心臟循環系統障礙。有研究表明,針對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除了臨床對癥治療外還需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來提升臨床治療效果[2]。本研究以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心內科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循證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心內科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相關檢查確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排除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伴有嚴重并發癥、精神病史、認知障礙及無法配合治療者。其中男61例,女49例;年齡為51~78歲,平均年齡為(67.98±3.43)歲;病程為2~16d,平均病程為(9.32±1.25)d;合并癥:高血壓性心臟病27例,冠心病58例,擴張型心肌病25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1例,初中32例,高中27例,大專及以上30例。根據入院單雙號將受試者進行分組,對照組(n=55)和研究組(n=55),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對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嚴密監測病情變化、遵醫囑用藥、健康宣教、配合醫師完成搶救等。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循證護理,具體為:1)循證過程。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小組內組織學習循證護理理念,通過查閱大量相關文獻資料并結合臨床實踐經驗共同討論疾病護理中所遇到的問題,探尋循證支持依據,并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保證護理期間能有效遵循循證方法[3]。2)護理實施。嚴密監測患者的血壓、呼吸頻率、脈搏、心電圖變化等,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調整輸液速度,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及意識變化,一旦出現面色蒼白、反應遲緩、大汗等情況應及時上報醫生并協助搶救。全面評估患者的心理特點,主動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傾訴內心的不適感,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保持患者情緒穩定。當患者發生心絞痛時應遵醫囑應用鎮痛劑。為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保證室內溫濕度適宜,并控制探視頻次及時間,保證患者充足睡眠。強化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進食低鹽、低熱量、優質蛋白、易消化食物,多食用新鮮的水果、蔬菜,并給予腹部按摩,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秘,避免因排便用力而加重心力衰竭程度,必要時應用緩瀉劑。定期協助患者變換體位,按揉受壓部位,預防壓瘡。待患者病情穩定后,指導患者適當活動,活動頻次和時間應該循序漸進,以自身耐受為宜。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并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測評問卷評價兩組護理滿意度,滿分100分;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估問卷表(GQOL-74)從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4個維度評價干預前后兩組生活質量,每項0~100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4]。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n(%)]和計量資料(±s)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及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及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干預前后兩組生活質量變化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各生活質量評分較干預前均明顯提高,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心肌梗死患者并發心力衰竭后治療難度及死亡率明顯增加,患者常因擔心自身安危及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而伴有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不利于預后改善,因此在治療期間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循證護理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護理模式,其核心為“以患者為中心”,根據科學、可靠的文獻資料結合臨床實踐經驗,在循證醫學指導下提出問題、查閱資料、尋找循證支持依據,針對性的分析疾病及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科學性、規范性的干預措施,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導致疾病發生的不良因素,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進而提高治療及護理效果[5]。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及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及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兩組的各生活質量評分較干預前均明顯提高,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可有效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率,在心肌梗死患者并發心力衰竭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健.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循證護理的應用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9):161-163.
[2] 王憲新.循證護理對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的積極作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7):134-136.
[3] 田敏,張珂.循證護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發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69):18-19.
[4] 程麗.循證護理在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08):203-204.
[5] 朱樹芳.循證護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發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效果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01):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