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暖 吳遠亮 蔡忠強 鄭言鑫 于濤 林建國 任利群
摘要 通過進行條斑紫菜養殖試驗,比較了深水翻臺式養殖與傳統養殖模式下條斑紫菜的生長情況及養殖成本,試驗表明深水翻臺式養殖方式紫菜平均產量為7 500 kg/hm2,而傳統養殖方式紫菜平均產量為5 550 kg/hm2;翻臺式養殖方式投入35 250元/hm2,而傳統養殖方式投入47 250元/hm2,養殖設施資金投入深水翻臺式養殖明顯低于傳統養殖;同時,養殖區由淺海向深海延伸,也極大地拓展了養殖海域,提高了海區利用率。由此可見,深水翻臺式養殖方式產量高,質量好,結構簡單,組裝方便,降低了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海區利用率,是提高紫菜養殖效益的一種有效養殖模式。
關鍵詞 紫菜;深水;翻臺式
中圖分類號 S968.43+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11-0107-03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of Porphyra yezoensis cultiv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the growth and cultivation cost, differences between deepwater rollover type cultivation and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were compared,the test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yield,investment of rollover type cultivation per hectare were 7 500 kg,35 250 yuan,but the average yield,investment of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per hectare were 5 550 kg,47 250 yuan.The investment of aquaculture facilities in deepwater rollover type cultivation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cultivation.At the same time,the breeding area extends from shallow sea to deep sea also greatly expanded ?and increase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sea area.Thus it can be seen,with high yield,good quality,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assembly,the deepwater rollover type cultivation method reduced the cost and improve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sea area,which is an effective breeding mod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yezoensis cultivation.
Key words Porphyra yezoensis;Deepwater;Rollover type
紫菜是我國藻類養殖的第二大品種,創匯的主導品種之一,紫菜養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水產養殖業的代表之一,其規模在藻類養殖中僅次于海帶。2016年我國紫菜產量約13.53萬t[1],產值超過100億元,在我國海藻養殖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干紫菜中粗蛋白含量達30%~50%,富含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及鈣、鉀、鎂等微量元素,還含藻類特有的藻膽蛋白,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2-3],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海洋食材,也是我國東南沿海農村經濟的支柱產品。
然而,隨著近海養殖規模化擴大,養殖筏架雜藻滋生,養殖海域面積逐漸飽和,養殖密度過大,加之近年來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加強,養殖海岸線向外延伸,藻類近海養殖出現諸多問題。
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成為世界第一紫菜養殖大國。然而養殖筏架上滋生雜藻卻成為限制我國紫菜養殖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上海海洋大學研究了2種氧化劑對雜藻的影響和滅殺效果,結果顯示,選擇過碳酸鈉作為除藻劑滅殺綠藻的同時,可以相應地降低對海洋的二次污染[4]。雖然通過眾多科學手段能夠減少病害雜藻的影響,但是紫菜也面臨著充當綠潮藻的天然附著基的角色。據有關調查顯示,2007年以來,在我國南黃海出現爆發性生長的滸苔災害,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使紫菜生長受到影響,使其成為綠潮藻生長附著基,導致條斑紫菜產量減少、品質降低,已嚴重影響了我國條斑紫菜對外出口[5-11]。近年來,由于工業污水、生活污水等大量排入海洋,近海地區水域污染較嚴重,海水中石油類、砷等有毒有害物質逐年增加[12],海水養殖逐漸向深處延伸。雖然我國紫菜產業迅速發展,出現了一系列實際問題,但紫菜養殖具有重要實際意義,為保障漁民生活、沿海地區漁業生產等做出了積極貢獻,也為凈化海洋環境,保持海洋生態平衡,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障海洋生態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13-15]。
該試驗通過引進先進的紫菜養殖技術,因地制宜,調整優化細節,滿足當地養殖條件,利用翻臺式養殖模式,使得紫菜養殖海域向深海拓展,以期緩解近海養殖受限問題,減輕海水養殖環境壓力,改善近海水質。
1 研究方法
1.1 養殖海區選擇
養殖環境與養殖品種之間相互影響,紫菜葉狀體同樣與所處環境關系密切。深水翻臺式養殖試驗海區選擇長島海域,該海域自然條件適宜,水流通暢,風浪較小,餌料豐富,無污染。紫菜養殖所選養殖海域條件如下。
1.1.1 海域條件選擇。養殖海區應時有風浪而風浪又不太大,潮流流速應為15~40 cm/s,而選擇的長島養殖海域無時常大風影響,平均流速為30 cm/s左右。
1.1.2 底質和坡度。養殖海區的底質應為沙質、泥沙質,便于打樁為宜,坡度要求平坦即可。
1.1.3 紫菜生長海域位置。條斑紫菜最適生長海域為潮間帶,潮間帶是指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間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漲至最高時所淹沒的地方開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時露出水面的范圍,特定生長海域限制了紫菜的規模化養殖拓展。該試驗采用的翻臺式養殖模式通過人為干預翻轉浮球進行紫菜的干露,打破了潮間帶的地域限制,養殖海域延伸到深水海區,對于潮位無特殊要求。
1.1.4 生長區水質條件。良好的養殖水體對于紫菜健康生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紫菜養殖成功的關鍵。長島海域地處黃渤海交匯,海區營養鹽豐富,水質條件優秀,十分有利于紫菜生長。該試驗養殖海域為長島深水海域,能夠有效滿足紫菜生長需求。
1.2 材料選擇
1.2.1 養殖筏架。加長加寬養殖筏架,平均每公頃養殖海域養殖筏架15臺,筏架上張掛網簾15張,網簾長900 m,寬45 m。
1.2.2 竹子。選擇外徑為6~7 cm,厚度大于0.5 cm的優質毛竹。
1.2.3 養殖浮球。為保證養殖筏架紫菜網簾能夠實現下沉和干露,需采用紗網系緊養殖浮球將其綁牢在養殖筏架上,圓柱浮球大小規格隨實際試驗效果設置,保證最佳養殖效果。
1.2.4 養殖繩。紫菜養殖需要用到較多養殖繩,包括綁繩、纜繩和強力繩,這些養殖繩均采用聚乙烯材料。綁繩直徑相對較細,選擇12 mm聚乙烯繩即可;而纜繩相對較粗,需采用20 mm直徑繩子;地扣繩為了能夠與養殖海域水下固定樁牢固結合,需采用24 mm直徑的高分子聚乙烯繩子。
1.3 養殖筏架結構設置
1.3.1 養殖筏架固定。為使養殖筏架穩定,試驗順利進行,該試驗8月就采取手段,將養殖地扣繩打入養殖筏架位置底部,垂直海區底下深度需4 m以上,同時,根據養殖海域具體實際底質情況,具體分析打入位置,保證養殖區水流暢通,海水交換,做好各項地扣工作,確保養殖筏架能夠穩定不被水流沖拉影響養殖試驗。
1.3.2 養殖筏架設置。用纜繩固定好地扣,固定好養殖筏架,每個養殖筏架設置浮架,筏架、浮架間距隨試驗調整,初始設置16個浮架,浮架間距5 m,筏架間距設置25 m以上,保證沉海和浮架翻轉順利,實現網簾浸海和干露。
1.4 養殖試驗管理
1.4.1 紫菜采苗、入海。10月底進行紫菜采苗工作,將采集后的苗簾月內培育至2 cm左右,調查養殖海域水溫范圍,根據具體氣候條件,選擇適宜時間掛網入海,初期控制好網簾浸海和干露,每周控制干露2次,初步設置每次干露時間2 h。
1.4.2 紫菜海上養殖。紫菜采苗入海后,即進行紫菜的海上養殖工作,首先需要注意養殖筏架的穩定性,檢查各環節有無松動等情況,確保養殖安全,在確保養殖筏架無礙的情況下,合理翻轉紫菜養殖網簾,適時按照天氣等條件,人工實施紫菜的干露,減少養殖雜藻生長,促進紫菜健康生長,抑制病害發生。
1.4.3 紫菜采收。經過采苗、入海和海上養殖過程,紫菜葉片生長45 d基本可達25 cm大小,此時即可進行第一次采收。基本不到30 d即可采收1次,采收前需關注天氣變化,既要防止陰天爛菜,又要防止海上紫菜藻體長度過長,要勤收紫菜,以免造成紫菜減產。
2 養殖試驗結果
2.1 養殖面積及產量
項目實施期,實施翻臺式養殖面積8 hm2,傳統養殖面積8 hm2,比較2種紫菜養殖方式結果。調查顯示,項目實施期間共收獲養殖紫菜50 000 kg,平均產量達7 500 kg/hm2;而傳統紫菜養殖方式共產紫菜37 000 kg,產量僅為5 550 kg/hm2,結果表明深水翻臺式養殖方式養殖紫菜具有明顯生長優勢。
2.2 養殖成本比較 2種養殖方式的養殖投入設施基本相同,但由于結構的不同,相應投入材料有所區別。該試驗中,傳統養殖方式每公頃養殖設施大約需要600張網簾、615根竹子、1 575根繩子,折算設施費用為47 250元左右;而翻臺式養殖模式每公頃僅需15張網簾,510根竹子,繩子1 050根,折算設施費用為35 250元(表1)。
比起相對廉價的泡沫浮球,傳統養殖設施需要更多數量網簾、毛竹及纜繩,生產成本相對較高,結果表明深水翻臺式養殖方式養殖成本較傳統養殖方式低,可節省7 500~12 000元/hm2。
3 討論
3.1 深水翻臺式養殖紫菜產量較高
試驗表明,深水翻臺式養殖模式下,紫菜生長正常,產量為7 500 kg/hm2,相對傳統養殖模式產量(5 550 kg/hm2)較高,經濟效益顯著。根據試驗期間具體情況,分析其產量增長的具體原因可能如下:①深水翻臺式養殖模式,養殖期間人為控制紫菜干露,通過觀察雜藻生長等情況,合理適時采取翻轉干露紫菜,既避免了雜藻滋生影響紫菜生長,又延長了紫菜水中生長時間,通過人為操作,精準控制紫菜干露時間可能是紫菜產量增產的重要原因;②養殖產量的增加也可能與海區養殖密度有關,傳統養殖方式養殖海域為淺海潮間帶,易受近海環境污染影響,而深水翻臺式養殖在深水海域,不受人為活動影響,10 m以上深水海區水流豐富,水質條件較好,紫菜生長條件優秀,因此,其養殖產量增加,品質也相對較好。
3.2 深水翻臺式養殖紫菜簡便、易操作
傳統紫菜養殖需要網簾等材料投入較多,人工完成投入設施較為繁雜,近年來人工成本逐年上升,傳統模式既需要較多人力,又需要較多物力,操作不便且成本投入較高。而深水翻臺式養殖紫菜相對簡便且容易操作,養殖筏架每公頃僅需15張網簾,且可人為控制翻轉浮架,實現養殖紫菜的浸海和干露。精準的紫菜干露控制和簡便、易操作的特性,使得深水翻臺式紫菜養殖模式人力、物力投入少,在節約了材料成本的前提下,還保證了紫菜生長品質,提高了養殖紫菜的產量,其養殖過程中只需簡單培訓和多次操作練習,即可正常完成紫菜的深水翻臺式養殖。
3.3 深水翻臺式紫菜養殖推廣價值高
傳統紫菜養殖模式受限淺海養殖海域,其養殖環境易受近岸污染影響。深水翻臺式養殖紫菜成本低,操作簡單,極大地釋放了勞動力,同時病害雜藻問題的有效優化防控,提高了養殖經濟效益,因此,紫菜深水翻臺式養殖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是提高并改善紫菜養殖受限問題的一種有效途徑。通過試驗結果可知,翻臺式養殖紫菜單位面積投入產出比較為合適,以較低的資金投入,可獲得較高的紫菜產量,經濟效益顯著,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近年來近海養殖規模持續擴大,養殖密度較高,十分影響紫菜的養殖生長,通過翻臺式養殖,可以極大地拓展紫菜養殖空間,通過深水養殖模式的引進,可以最大化利用養殖海域,凈化水質的同時提高養殖效益,因此深水翻臺式養殖技術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 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2017中國漁業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
[2] FLEURENCE J.Seaweed proteins:Biochemical,nutritional aspects and potential uses [J].Trend Food Sci Technol,1999,10(1):25-28.
[3] NODA H.Health benefits and nutritional properties of nori [J].J Appl Phycol,1993,5(2):255-258.
[4] 朱瑩.紫菜養殖筏架固著綠藻的清除方法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學,2014.
[5] 國家海洋局.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6] 劉英霞,常顯波,王桂云,等.滸苔的危害及防治[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20):9566-9567.
[7] 劉峰.黃海綠潮的成因以及綠潮滸苔的生理生態學和分子系統學研究[D].青島: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
[8] 穆新武.黃海南部海域綠潮物種的生物學特性及分子地理學調查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0.
[9] 張浩.黃海綠潮暴發機制分析及防治研究[D].大連: 大連海事大學,2013.
[10] 王洪法,李新正,王金寶,等.青島近海滸苔暴發期大型底棲動物群落的生態研究[J].海洋科學,2011,35(5):10-18.
[11] 劉材材,徐韌,何培民,等.南黃海綠潮暴發與紫菜養殖的關系[J].海洋科學,2017,41(2):35-43.
[12] 殷小琴,張靜波,李冰.江蘇如東紫菜增養殖區水環境質量評價[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7,34(7):85-88.
[13] 劉文禮,閻希柱.基于生態足跡的近海壇紫菜養殖可持續發展評估:以福建晉江為例[J].應用海洋學學報,2017,36(4):580-585.
[14] YANG Y F,LIU Q,CHAI Z Y,et al.Inhibition of marine coastal bloomforming phytoplankton by commercially ?cultivated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Rhodophyta) [J].J Appl Phycol,2015,27(6):2341-2352.
[15] TROELL M,RNNBCK P,HALLING C,et al.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 aquaculture:Use of seaweeds for removing nutrients from intensive mariculture[J].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1999,11(1):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