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擴散,世界越來越多民眾健康遭受病毒威脅。截至3月18日,全球有159個國家和地區發生疫情。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9日說,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多個同家出現,該疫情構成全球性大流行的威脅“已經變得非常真實”。新冠肺炎的強傳染性決定了任何國家在這場戰疫中都不是“旁觀者”,都是“局中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這場戰疫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人類實際上已成為抗疫命運共同體。
構建抗疫命運共同體的重大現實意義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威脅蓿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歷史上,人類從未如同現在身處一個戰壕中,共同抗擊同一個敵人。受交通條件限制,歷史上多數瘟疫傳染范圍都局限在地區范圍,跨區域甚至全球擴散的極為少見。新冠肺炎疫情呈全球蔓延之勢,人類構建抗疫命運共同體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構建抗疫命運共同體有利于阻擊疫情蔓延失控。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傳染性,這與同家、民族、宗教信仰、社會制度、經濟發展程度沒有任何關系。全球同此涼熱。任何人都可能是病毒傳播者,任何人也都可能是病毒受害者。有的可能受到感染,飽受疾病折磨。有的并未感染,卻因疫情無法正常工作、生活和學習。交通發達的今天,人流量巨大,活動范圍廣泛,無形中助長了疫情擴散。這種一傳十、十傳百并以此類推形成的蝴蝶效應,足以讓人類陷入集體恐慌。構建抗疫命運共同體并非虛無縹緲的藍圖,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面對疫情,人類不會坐而待斃,也不應孤軍作戰,而是積極行動,共同抗疫。世界不少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最大限度切斷人流,降低傳播率。同時,各同間加強溝通協調,共享抗擊病毒的科學方法和經驗,抑制疫情蔓延擴散。
構建抗疫命運共同體有利于改進全球衛生治理。全球衛生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與全球經濟、安全、氣候變化治理相較,其受重視度不是特別高。在聯合抗疫中暴露出了短板,國際社會相互協同配合不夠,甚至出現“各掃門前雪”現象,這顯然不是抗擊疫情的科學方法。科學知識儲備不足,致使疫情爆發初期人們驚慌失措,應對吃力,邊認知邊治療。此次疫情有助于倒逼各國重視全球衛生治理,更能自覺制定并實踐全球衛生治理機制。
構建抗疫命運共同體有利于全球經濟恢復。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還傳導至經濟領域,給本就復蘇乏力的全球經濟一記“重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活力下降,石油需求不旺,致使油價暴跌,與新冠肺炎疫情“聯手”,向全球金融市場傳導壓力,股市一瀉千里,十余個國家觸發熔斷機制。盡管新冠肺炎疫情不是當前全球經濟下滑的唯一原因,卻給本就低速增長的全球經濟雪上加霜。在世界各同共同努力下,盡早結束疫情,其給全球經濟造成的負面傳導效應隨之消失,有利于全球經濟釋壓反彈。
積極構建抗疫命運共同體
從共同利益角度看,人類已是抗疫命運共同體。但抗疫命運共同體是否真正充滿活力,需要世界各國協同配合的行動、大愛無疆的情懷、以強扶弱的擔當,否則抗疫命運共同體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懸置半空,虛無縹緲。
構建抗疫命運共同體要有感同身受、大愛無疆的情懷。中同是全球最先遭受疫情的國家,疫情發生以來共有170多個國家領導人、40多個罔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以電話、信函、聲明等方式對中國表示慰問和支持。但也有少數同家缺少同情,說三道四。甚至少數媒體突破人類道德底線和職業操守,對我國無端攻擊和抹黑,圍繞病毒米源對我國污名化,還搞種族歧視。大敵當前,玩意識形態那一套,人為制造次生災害,不利于抗擊疫情,還會弱化抗疫戰斗力。構建抗疫命運共同體就要從人性大愛的角度看待每個國家的疫情,感同身受每個國家民眾因疫情失去親人的痛苦,形成情感共振。
構建命運疫情共同體要有同仇敵愾、勠力同心的行動。疫情當下,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首要。面對共同敵人,隔岸觀火、落井下石不是正確選擇,攜手共進、勠力同心才是戰疫王道。各國不僅要打好本國的局部戰役,還是相互協同配合打好全局戰役。罔家間要加強協調合作,共享疫情防控經驗,實現地區和全球的聯防聯控,盡最大努力阻止疫情擴散蔓延。加強在藥物、疫苗、檢測試劑等方面的科技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和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行動共同體。
構建抗疫命運共同體要有守望相助、以強扶弱的擔當。世界每條戰疫線上的薄弱一環,都可能會成為打穿整條戰疫線的突破口,導致疫情防控功虧一簣。對于一些發展中國家,公共衛生體系脆弱,醫療水平較低,抗擊疫情能力有限,物資儲備不足,一旦疫情肆虐,很可能難以徹底、全面、高效的防控。要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向它們提供緊急幫助,幫助渡過難關。
構建抗疫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實踐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和救治舉措,有力維護了人民健康安全,也為全球疫情防控贏得了時間。在抗擊疫情中,我國積極開展同際合作,用實際行動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承諾。
醫務人員海外馳援。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后并未松懈,而是鞏同戰果,爭取最后勝利。同時,時刻關注國外疫情發生情況,并向疫情嚴重國家如意大利、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塞爾維亞等國派遺醫療專家,與這些國家分享戰疫經驗,幫助其少走彎路,爭耳義早日實現勝利。此外,陸續向日本、韓國、伊朗、西班牙等國家提供檢測試劑、遠程協助、醫療物資等各類幫助。向世界衛生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助力抗疫。
向國際社會及時通報信息。我國一開始就高度重視國際衛生合作,本著公開透明原則,及時向世界通報疫情信息,分享病毒基因序列,與世界衛生組織、周邊和有關圍家密切合作,邀請國際專家并肩工作。及時向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分享抗疫經驗,發布了7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6版防控方案,翻譯成多語種同世界各國分享。
與相關國家建立聯防聯控機制。疫情發生后,中國和東盟召開關于新冠肺炎問題特別會議并發表聯合聲明,特別提到“強化地區應對疫情合作,及時通報疫情信息和最佳實踐,交流已有的流行病學信息,分享防控、診斷、治療和監測技術指南和解決方案,增強應急準備和響應能力”。中國和韓國建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合作機制,隨后擴大到中日韓三國,加強溝通協調,統籌開展聯防聯控。此外,我國醫療專家還與歐美同行分享經驗,為全球戰役貢獻中國力量。
(鄭東超: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