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在倡導和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應對國際舞臺風云變幻的過程中,中國不斷提出擴大對外開放的新思路新理念。其中,同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展自南貿易協定談判,努力爭取與之共建更高質量的自由貿易區,就是極具影響力的新政策新舉措之一。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文所說的自由貿易區,在不同語境下具有不同內涵,一個是指FTA(Free TradeArea),另一個是指FTZ。本文所涉及的自由貿易區(FTA),源于WTO的有關規定,其主要特點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關稅主體之間,取消關稅和其他貿易限制,同時各自保留獨立的外貿政策。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北美自貿區、中國東盟自貿區、中國與新西蘭、韓國等國締結的自貿協定都屬于FTA。
據統計,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同與其他同家或地區在建的自貿區共有20多個。其中,已簽自貿協定的共有14個。分別是中國一東盟、中國一新加坡、中國—巴基斯坦、中國—新西蘭、中國—智利、中國—秘魯、中國—哥斯達黎加、中國—澳大利亞、中國—韓國、中國—冰島、中國—瑞士。中罔內地與香港、澳門建立的更緊密的經貿關系(CEPA)、中同大陸與臺灣建立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亦屬此類。
目前我國正與外方談判的自貿協定還有9個,除中國一海灣合作委員會、中國一斯里蘭卡、中國一挪威外,也包括中日韓白貿區談判、中同一東盟自貿協定(“10+1”)升級談判。此外還有東盟與中岡、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16困共同參與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談判。RCEP是以WTO規則為基礎的更高水平的自貿區域合作。這一協定如能達成,不但有利于深化區域內各國互利合作,同時也為全世界提供共謀發展的良好范例。
大力推進自貿區建設,使中國對外經貿關系出現飛躍性發展。2006年10月,中國與智利的自貿協定正式實施,中國在南美洲沒有白貿區的歷史宣告結束,其示范作用十分明顯。2010年4月,中國與哥斯達黎加簽署了中國在中美洲的第一份自貿協定。根據這份協定,中哥兩圍對90%以上的對方產品分階段實行零關稅。哥方同時對華開放45個服務部門,中方對哥開放7個服務部門。
又如,中國與巴基斯坦于2006年締結自貿協定第一階段議定書。雙方各對35%的產品稅目實行零關稅。此后不久,中國即成為巴國第一貿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同,巴國則成為中國在南亞的第二人貿易伙伴。由于中巴共建白貿區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雙方于2011年開始第二階段自貿協定談判。去年12月,中巴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達成協議。中巴之問零關稅產品稅曰將從原來的35%增加到75%。另有5%的產品稅目相互減稅,幅度為20%。
2017年5月,中國與格魯吉亞簽署自貿協定。格方對中方96.5%的產品、中國對格魯吉亞93.9%的產品實行零關稅。2018年9月,中國與毛哩求斯完成自貿談判,中國在非洲建成首個自貿區。
中、韓間自貿協定是我國與周邊國家締結的最成功的一項協定。由于該協定覆蓋面廣,雙方貿易額增長很快。雖然韓方只有5000多萬人口,但中韓貿易額已達3000億美元左右,遠大于中同與俄羅斯貿易額。盡管俄羅斯擁有1.4億人口,但中俄貿易額去年剛剛超過1000億美元。可見自貿協定有與沒有,真的大不一樣!
中同同樣重視與發達國家的自貿區建設。新西蘭是率先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發達國家,2008年,中新締結白貿協定。2014年,中國與瑞士結束了白貿協定談判。瑞士開始對中罔99.7%的產品實行零關稅,中國則自瑞士84.2%的產品實行零關稅。2015年,中同與澳大利亞簽署自貿協定,中澳雙方各對來自對方的85.4%的產品實行零關稅。2018年,中國與新加坡結束自貿協定升級談判。雙方在協定中首次納入“一帶一路”合作內容。
中日韓三國的FTA談判近來也有了一定進展。三方決心共同打造“RCEP+”模式,以便提升區域內貿易和投資白由化水平。但去年年底印度突然表示不再繼續參與RCEP談判,日本隨后也做出了消極表態。盡管如此,若其他國能夠相向而行,共同努力,該協議正式簽署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屆時,中日韓+東盟+澳新的世界最大白貿區將橫空出世。
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國。中美兩同的經貿合作對彼此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遺憾的是,多年來,盡管雙方貿易額不斷上升,但始終未能啟動自貿談判。雖然雙方第一階段貿易談判有了-一點成果,但兩同經貿關系曰益復雜的局面并未根本改變。美國與北美鄰國以及歐洲日本等貿易伙伴重構經貿關系以孤立中國,在經貿科技金融能源等領域與中國“脫鉤”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大。
在目前的情勢下,特別是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可能陷入全面衰退的大背景下,加速推進與日、韓兩國的自貿區談判尤顯重要。日本與韓國是東北亞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很高、國際競爭力很強的兩個重要經濟體,也是中國在本地區最重要的貿易伙伴。雖然受新冠疫情影響,其經濟運行將與中國一樣面臨巨大困難和挑戰,中日韓三國正常的經貿往來與合作不得不暫時放緩,但疫情終將過去,中國與日韓兩國共建東北亞自由貿易區的談判目標不可改變,決心不應動搖。與此同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即RCEP以及“RCEP+”的談判協商工作,雖然也受到防控新冠疫情的沖擊和影響,但擇時恢復相磋商與談判,包括繼續努力做印度工作,仍應是不變選擇。
俄羅斯是中國重要鄰困,雙方政治互信與睦鄰關系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但中俄兩同至今未能就建立自貿區一事達成真正共識。面對世界格局深刻重組、力量對比持續變化的歷史大勢,中俄兩國宜盡早啟動自貿區談判,建立既適應時代特點又具有示范效應的新型經貿關系。這不但符合雙方當前利益和長遠需要,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水平,同時也會帶動中同與蒙古、哈薩克斯坦等周邊各國的經貿關系,為擇機談判建立中蒙、中哈、中國—中亞自貿區積累經驗。
當然,謀求建立自貿區的努力白始至終都不會局限于周邊地區。我們還要在全球范圍內加大工作力度,尤其應爭取在與歐盟啟動自貿談判方面有所突破。同時,還要努力加強與剛退出歐盟但渴望在世界經貿格局中擁有獨立地位的英國的合作。總而言之,持續加強自貿談判和自貿區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和經驗,不僅會直接助力于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偉大事業,同時也彰顯中國與時代同步、與世界同行的崇高意志和堅定決心。
(于洪君:中聯部原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