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婷婷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不斷蔓延,目前全球已經有150多個國家受到波及。包括伊朗在內的一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新的疫情重災區,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意大利等國也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許多國家紛紛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利益受到嚴重威脅。因此,在抗疫局勢不斷惡化的當前,有必要建立抗疫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各國的安全和發展利益。
人類命運共同體基于人類共同的利益
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首要前提就是確保成員同共同的安全利益和發展利益。
安全利益是人類存在的前提
無論是公民還是國家,安全是社會主體得以存在的前提,是重要的利益存在和體現。從公民角度來講,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是公民安全的重要內容;從國家的角度來講,安全涉及到國家運行的方方面面。橫向來看,國家安全涉及政治安全、經濟安全、軍事安全、文化安全、資源安全、社會安全、信息安全、環境安全等。縱向來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對安全的定義也在不斷演變。例如,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進步,近年來,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成為安全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隨著生物科技的不斷進步,國家也開始重視傳染病等生物安全。2020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中指出,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
《周易》中曾記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始終將確保國家安全作為國家發展的前提。改革開放后,根據國內外形勢的不斷變化,經過幾代領導人的不斷發展,最終形成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中同新安傘觀。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
人類社會的進步得益于社會的不斷發展。1986年12月4日,聯合國通過了《發展權利宣言》,承認發展是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的全面進程,確認發展權利是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始終將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根據不同時代的發展要求,確立了不同的發展觀。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將公民的發展權解釋為勞動權。改革開放后,中國將經濟建設作為發展的核心,形成了以解決溫飽為核心的小康發展觀。隨著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得到了解決,中國對發展又有了新的認識,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釋中網應該怎么發展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發展觀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形成了以全面脫貧和生態建設為核心的全面小康觀。
疫情威脅安全與發展
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征上可以稱為大流行”,疫情對國家和個人的安全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截至目前,全球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20萬,其中累計死亡病例超過9000。受疫情影響,一些公司不得不削減工資和裁員,一些城市被封鎖,居民被要求在家隔離,不得外出,個體發展面臨考驗。
從國家角度來講,疫情對國家安全的沖擊是全方位的。疫情區國家在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都遭受r損失。根據意大利米蘭酒店業協會的初步評估,僅半個月的時間,米蘭酒店業的損失已超過800萬歐元。而澳大利亞大學預計將損失80億澳元,光是學費就要少收60億澳元。為了應對危機,澳大利亞、加拿大、中陽、日本等主要經濟體央行紛紛頒布量化寬松政策,美股也屢次打破歷史記錄,10天內出現了四次熔斷。不少國家也面臨著嚴重的政治和軍事安全。韓國、美國、波蘭等同家的軍隊也出現了感染。
疫情下的“一帶一路”國家面臨考驗
當前,疫情已經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利益構成了嚴重威脅。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這些國家需要重視以卜問題:對疫情認識不足、抗疫物資緊缺以及社會經濟受到沖擊。
對疫情認識不足
中國能在短時間內遏制住疫情的關鍵在于對疫情的客觀認知,抗疫初期,中國就樹立了正確的抗疫指導思想。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議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反復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強調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要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當前,疫情之所以在歐洲迅速蔓延,很大程度上在于歐洲一些國家沒有樹立正確的抗疫思想。疫情初期,很多國家采取了僅針對中同的“馬奇諾防線”式的抗疫思路,并沒有積極全面布防。事實證明,由于采取消極抵抗政策,最終導致了全球大流行。3月13日,世衛組織宣布,歐洲已成為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震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要從歐洲同家的認識錯誤中汲取教訓,避免由于麻痹大意導致疫情大流行。
抗疫物資緊缺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部分為發展中國家,很多國家的經濟以資源輸出型為主,例如中東、中亞、北非等國家。很多國家并沒有完備的醫療物資生產線。例如,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等處于戰爭狀態的圍家。此外,由于一些國家停工停產,或者是采取貿易限制問題,一些國家面臨原材料供應緊張問題。例如,受疫情影響,柬埔寨國內原材料告急,中國于3月9日向柬埔寨緊急調配了第一批63個集裝箱紡織原材料。而早在中同抗疫初期,印度等圍家就直接宣布停止醫療物資出口。因此,物資緊缺將會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抗疫中面臨的重要問題。
社會經濟受到沖擊
受全球經濟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也受到了波及。俄羅斯股市兩大指數分別為2019年10月(2744 .19點)以及2019年8月(1279.74點)以來的最低點。3月17日,俄聯邦審計署署長庫德林也公開指出,世界經濟已經處于危急邊緣。3月9日,俄羅斯央行宣布停止國內市場外匯交換30天。而受全球股市影響,3月12日,泰國、菲律賓、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等“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股市經歷熔斷。此外,受國際油價影響,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吉爾吉斯坦等國的貨幣出現了大幅度貶值。
建立“一帶一路”抗疫聯防機制
抗擊疫情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中國抗擊疫情成功的關鍵在于,抗疫初期就建立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目前,韓國司已經率先與中國建立了疫情聯控機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可建立統一的聯防聯控機制。
形成科學的抗疫“戰術”
聯防聯控機制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必須從上、中、下三個階段入手準備。第一,上游環節。當前,世界很多同家都因為無法及時檢測病毒,從而無法及時篩選出病人,造成了大規模的集體性感染事件。在前期的監測工作中,中國建立了以社區為單位的監測網絡,及時將病毒感染者排查和篩選出來,避免病毒在社區大規模傳播。其次,要做好輿論宣傳工作,及時向公眾傳播正確的防疫措施,不制造恐慌、不傳謠,堅決杜絕“黃禍論”等制造爭端,不利于團結的行為。第二,中游環節。做好抗疫物資和醫療人力資源保障,確保所有病人都能夠得到及時救助,不會因為病人沒有得到及時救助引發死亡或者大規模集體性感染。此外,疫區垃圾也是重要的傳染源,一定要及時清理。最后,下游環節,在做好防護工作的前提下,國家還要做好企業的復工復產工作,也可以鼓勵企業轉型自救。開辟網絡會議、數字經濟、智能化辦公模式。
防疫物資和人員保障
物資保障可以分為三大類,包括救援醫療物資、疫區民眾基本生活物資和救援醫護力量保證。第一,從救援物資來看,疫情爆發初期,俄羅斯、白俄羅斯、伊朗、土耳其、柬埔寨等1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中國提供了大量的救援物資。隨著中國國內疫情情況得到控制,大部分中同企業都開始復工復產。此外,為了應對疫情,2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出一系列貼息和稅收優惠政策來支持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在政策的推動下,一些企業開始轉型生產醫療物資,中圍航空制造技術研究院利用殲一20大飛機技術轉型全自動口罩生產機,每臺每分鐘生產100只口罩。如今,中國每天的口罩生產量也過億,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抗疫物資。目前,中國已經向伊朗、塞爾維亞、阿富汗、波蘭、巴基斯坦、吉爾吉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意大利、法國、比利時、西班牙等對“一帶一路”響應積極的國家捐助了試劑盒、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大量救援物資。第二,從基本生活物資保障來看,中歐班列復工率已達90%以上,向俄羅斯遠東地區運送了大量的蔬菜、水果等基本的生活物資。第三,從救援醫護力量來看,中國已經分別向伊朗和意大利派遣了兩支醫療隊,還向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國派遣了醫療隊。
科研攻關聯防聯控機制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國科學的診療方法非常重要。科學有效的治理方案對降低死亡率,縮短救治時間,降低救治成本非常重要。中國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例如中西醫結合、中醫治療等方案,可以在其他國家認可和接受的條件下,和他們分享經驗,提供相應的救治方案。其次,疫苗是最終戰勝疫情的關鍵,可以成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疫苗緊急攻關小組,組織一批最頂尖的科學家,聯合研發疫苗。當然每個國家的疫情可能存在差異,不同種族的基因序列也不一樣,也可以以各個國家定期會晤分享經驗的形式進行。
總之,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個人,當前的疫情都威脅到了人類共同的安全和發展利益。因此,為了維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利益,需要構建抗擊疫情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捍衛國家和個人的安全和發展利益。
(張婷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員助理研究員)
中國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例如中西醫結合、中醫治療等方案,可以在其他國家認可和接受的條件下,和他們分享經驗,提供相應的救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