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偉
摘 要檔案消毒工作是檔案館檔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檔案實體保護技術之一。本文對檔案館檔案消毒技術規范的制定進行了系統研究,闡述了有關檔案消毒定義、檔案消毒原則和工作管理流程的制定,對檔案館檔案消毒范圍進行了確定,對檔案館檔案消毒室建設及檔案消毒工作、檔案館庫房檔案消毒工作等技術要求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檔案館 檔案消毒 消毒技術 規范制定
檔案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記錄,是國家的寶貴財富,保護好檔案是檔案部門的歷史責任。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進步,檔案的需求越來越多,檔案的利用價值越來越高,檔案如何及時、有效地得到安全保護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延長檔案的壽命等問題,在檔案工作中變得尤為重要。
檔案消毒是檔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檔案技術保護工作之一。檔案消毒是利用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將檔案中攜帶的有害微生物及害蟲進行殺滅,但在消毒的過程中不能對檔案的實體構成破壞。選擇正確的方法對檔案進行安全消毒,是做好檔案消毒工作的關鍵。
檔案館檔案消毒技術規范是檔案行政部門指導檔案館檔案消毒工作的準則,是檔案館進行檔案消毒工作的具體操作指南。檔案館檔案消毒技術規范規定了檔案消毒工作的范圍、技術方法和工作制度等,對于檔案館制訂消毒工作計劃,有效地開展消毒工作,正確使用消毒技術,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我們通過多年的檔案消毒技術研究和具體檔案消毒實踐,查閱和總結了有關的檔案保護技術規范,對檔案消毒技術規范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檔案消毒技術規范制定的粗淺認識。
一、檔案館檔案消毒技術規范制定的意義和方法
長期以來,由于缺少正式的檔案消毒技術規范,檔案館檔案消毒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取得更加實質性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檔案消毒工作是一項業務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和其他檔案業務工作一樣,缺少工作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檔案消毒工作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如果不明確消毒概念和消毒范圍,檔案部門無法明確哪些檔案需要消毒,無法針對不同檔案消毒目的采用不同消毒技術和方法。檔案消毒技術和方法的正確使用需要制定正確的規范,如果檔案消毒技術不科學,使用方法不正確,不但檔案消毒效果不好,起不到保護檔案的作用,還會對檔案造成危害。只有研究和制定科學有效的檔案消毒技術規范,才能夠指導檔案部門做好檔案消毒,達到檔案安全保護的目的,延長檔案的使用壽命。
檔案館檔案消毒技術規范的制定必須以國家檔案局檔案行政法規、規章及有關技術標準為基礎。首先,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JGJ25-2000)、《檔案庫房技術管理暫行規定》(1987年8月29日頒布)等有關規定的要求,制定檔案消毒技術規范。其次,檔案消毒技術規范的制定需要借鑒檔案系統和檔案專業廠家有關檔案保護技術的科研成果,他們研究出了切實可行的檔案消毒技術和方法。制定檔案消毒技術規范還要以檔案保護的實踐經驗作參考,制定符合檔案消毒實際、可操作的技術規范。
二、有關檔案消毒定義的確定
檔案消毒的目的是采用科學的技術和方法殺滅檔案中的有害微生物和害蟲。我國檔案害蟲的種類有幾十種,檔案中有害微生物的屬種更是繁多,我國南方、北方的檔案中發生和生長的有害微生物和害蟲的種類存在很大差異。檔案中常見的有害微生物有細菌、放線菌和霉菌等一些菌種,常見的檔案霉菌有曲霉、青霉、木霉、毛霉、念珠霉、交鏈孢霉、芽枝霉等,對檔案危害較大的有毛霉、青霉、曲霉、根霉、木霉等。常見的檔案害蟲有檔案竊蠹、煙草甲、藥材甲、黑毛皮蠹、花斑皮蠹、家白蟻、毛衣魚、德國小蠊等。
檔案消毒是殺滅檔案中攜帶的一切微生物的過程,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細菌芽孢和真菌孢子。滅菌是個絕對的概念,滅菌后物品必須是完全無菌的,然而事實上要達到這樣的程度是困難的。根據我們多年來對檔案消毒的研究與實踐的經驗,認為檔案滅菌后滅菌率應該在95%—98%,原則上符合檔案消毒的要求。檔案消毒時間,一般參照醫學消毒的實驗標準,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鑒定時,指受試指示物樣本,經滅菌后全部樣本無菌生長的最短作用時間。殺滅率是表示消毒效果的指標,用消毒過程中殺滅微生物的百分比來表示。
三、檔案館檔案消毒原則和工作管理流程的制定
規范應強調檔案消毒工作要堅持安全第一原則。使用的消毒設備必須是具有安全性的合格產品,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設備、消毒產品應經產品質量監督局、衛生行政部門批準或符合相應標準技術規范,在檔案消毒技術上應被國家檔案局批準,并應遵循批準使用的范圍、方法和注意事項。制定科學合理的安全保障制度,制定和執行檔案消毒的安全制度,正確使用檔案消毒設備和方法,確保檔案消毒質量,防止檔案消毒過程中對消毒工作人員造成安全危害。目前,許多檔案館將檔案消毒工作外包,外包公司工作人員的消毒工作要在本館人員或視頻監控下進行,必須保障檔案的實體安全和信息安全。
規范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檔案消毒流程,確保檔案消毒工作的高效開展。檔案館應根據規范的要求,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可操作的消毒、滅菌制度與標準操作程序,并具體落實。檔案館應加強對消毒工作人員的培訓,培訓內容應包括消毒、滅菌工作對檔案技術保護工作的意義,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消毒的基本原則與知識,消毒設備的正確使用及安全操作。檔案館使用的消毒設備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并應對消毒產品的相關證明進行審核,存檔備案。
四、檔案館檔案消毒室建設及檔案消毒工作的技術要求
檔案消毒室是檔案館專門用來進行檔案消毒的功能用房,采取封閉式布局,與其他功能用房隔離,建筑應便于清潔、消毒。消毒室安裝獨立的排、送風管道。消毒室配置檔案專業消毒設備,主要為殺蟲、滅菌設備。
檔案消毒室消毒范圍包括檔案館新接收進館的檔案,破損修復中的檔案,利用后的檔案,數字化加工中的檔案。如果這些檔案中發現霉菌、害蟲,需要對其進行消毒。檔案館接收檔案進館過程中,在入庫前,需了解有無霉菌、蟲害歷史,做好檔案蟲、霉等消殺鑒定,并對檔案pH值進行測量,填寫《接收進館檔案消殺鑒定表》。對于需要消毒的檔案做好檔案消毒,檔案消毒后方可入庫。經過霉菌及害蟲檢查,發現存在比較嚴重問題的進館檔案,應對接收進館的檔案所屬單位進行實地檢查,及時對檔案庫房防霉措施、設備存在的隱患提出整改意見。
建立嚴格、科學的檔案消毒室工作制度是做好館藏檔案消毒的關鍵。首先,確定消毒室檔案消毒范圍。經過消殺鑒定確定需要消毒的新接收進館檔案和需要消毒的館藏檔案,應在檔案消毒室進行消毒。嚴肅檔案消毒調卷制度,對檔案進行消毒,消毒人員必須與檔案所屬部門具體負責人員清點、核對檔案數量,認真填寫《消毒調檔登記表》,雙方簽字確認。檔案消毒后,應填寫《檔案消毒工作記錄》。檔案消毒完畢后應及時歸還,消毒人員與檔案所屬部門具體負責人員必須清點、核對檔案數量,并填寫《消毒調檔登記表》,雙方簽字確認。檔案消毒過程中,消毒人員應嚴格按檔案消毒規范和設備要求操作,確保消毒質量和設備穩定。做好消毒設備的維護與保養,認真閱讀檔案消毒設備操作手冊,掌握正確使用維護方法,定期對消毒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檔案館檔案消毒工作一般采用外包公司或雇傭臨時人員來完成,一定注意檔案實體和信息安全,不準抄錄、復制、損毀、丟失檔案。
五、檔案消毒室消毒方法及設備的技術要求
檔案消毒工作是利用檔案消毒專業設備完成的,使用的檔案設備必須是正規檔案設備生產廠家或檔案部門研制和生產的,經過各級國家質量監督局及產品質量檢驗所檢驗合格的產品,有些產品是經過檔案行政部門產品性能鑒定的專業設備。消毒室使用的消毒設備主要包括檔案殺蟲設備和檔案除霉滅菌設備。檔案殺蟲方法有檔案低溫冷凍機殺蟲和檔案真空充氮殺蟲等,設備有檔案低溫殺蟲機和檔案真空充氮殺蟲機。檔案低溫冷凍殺蟲是根據檔案害蟲的生物學特性,將檔案害蟲置于致死低溫條件下達到殺死的目的。檔案真空充氮殺蟲是將密封的容器內部形成真空狀態,充入氮氣以降低氧氣濃度,達到殺滅害蟲的目的。檔案除霉滅菌方法有臭氧消毒法、藥物熏蒸法、紫外線輻射法、低溫冷凍法、真空充氮法及微波消毒法等,但臭氧消毒法消毒效果好,對檔案無危害,被普遍采用。檔案消毒室使用的滅菌設備主要是各類臭氧型消毒設備。
低溫冷凍殺蟲消毒柜是用于檔案殺蟲消毒的設備,消毒原理是采用低溫冷凍及干燥的方法,對檔案進行殺蟲消毒處理,使用多種混合制冷劑按一定比例制冷,保持物體表面的干燥。低溫冷凍柜最低溫度-40℃,從常溫降到-40℃,溫度可調節精度0.1℃。具有消除空氣中的水蒸氣功能,保持檔案的干燥程度(柜內濕度在45%—65%),能全部殺滅檔案中所有害蟲的成蟲、幼蟲、蟲卵、蟲蛹,殺滅率為100%。真空充氮殺蟲滅菌消毒機是用于檔案殺蟲消毒的設備,通過物理方法(充氮微氧)滅蟲,既環保又安全可靠,同時不會對處理的檔案帶來任何有害的影響。首先,將檔案放入一定體積的容器內,用真空泵抽出殺蟲柜內的空氣,達到真空狀態,然后充入適量的氮氣,經過幾抽幾充,使容器內達到嚴重缺氧,導致檔案害蟲因缺氧窒息死亡。真空充氮殺蟲處理,既能殺死檔案害蟲,又對檔案紙張、字跡顏色無影響。
檔案電子消毒柜是小型檔案除霉滅菌設備采用“高頻陶瓷延面放電生成臭氧技術”進行消毒,在短時間內產生高密度臭氧氣體,對檔案中的有害微生物、害蟲蟲卵具有較強的殺滅作用。該設備設計有獨特的引風工藝,在檔案中始終充填高能量的消毒氣體,保證了對檔案由表及里的消毒。引風消毒改變了以往檔案消毒設備只限于對檔案表面消毒的弊端,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實現了檔案的張頁消毒。由于檔案平時排列緊密,檔案紙張長期處于密封狀態,因此,紙張中的酸性物質不能及時排放,并且易從空氣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子,引風系統、尾氣排放系統可以將檔案中的酸性物質、過量水分子、被殺滅的有害微生物、害蟲的殘骸、灰塵從檔案中清除出去,達到對檔案清潔、去濕的效果。檔案圖書消毒倉系統是用于大中型檔案館的檔案除霉滅菌消毒設備,主要解決檔案館檔案實時消毒問題。其消毒原理是應用臭氧、紫外線、中藥熏蒸綜合消毒技術對檔案進行消毒。檔案消毒倉系統一般由若干單部消毒倉組成,每部消毒倉配置三個消毒車。消毒倉側壁滾筒風機組成的引風裝置與消毒車的機械裝置相互配合,使檔案、圖書實現了張頁消毒,對檔案消毒能達到95%以上,并對檔案起到了去塵、去濕及驅避害蟲的作用。系統性能具有流程合理、操作方便、消毒效率高等特點。
六、檔案館庫房的檔案消毒工作的技術要求
根據館藏檔案情況,技術保護部門在保管利用部門的配合下定期對館藏檔案霉菌和害蟲進行檢查。根據館藏檔案全宗、進館時間制訂消毒檢查計劃,檢查方式采用抽檢。認真做好檔案消毒檢查工作,如實填寫《檔案館館藏檔案消毒檢查情況表》。發現需要消毒的檔案,按照消毒工作安排,履行調檔程序,在檔案消毒室統一消毒。簡單的檔案庫房空間消毒一般采用分體庫房臭氧消毒機。臭氧消毒機電子臭氧發生裝置產生臭氧分子,利用臭氧分子對于霉菌的氧化作用,殺滅庫房空氣中、檔案和裝具表面的霉菌、真菌和一些危害檔案安全的微生物,實現庫房的空間消毒。對空間進行清潔消毒,還增加了負離子空氣凈化功能,去除霉菌等各種異味,達到除味凈化效果。臭氧消毒機增加了臭氧還原分解裝置,在臭氧消毒結束后,把多余的臭氧還原分解成氧氣,同時使空間的空氣更清新、舒暢。
定期對檔案裝具和設備進行消毒清洗,檔案裝具和設備表面較臟時,使用消毒液對其進行消毒清洗。消毒液的配制:消毒液的有效濃度為200ppm,采用擦拭、噴淋的方式,對裝具和設備表面進行消毒。
利用中央空調凈化技術對檔案庫房進行空間消毒。空氣凈化技術是實現檔案庫房室內空氣潔凈、消毒的一項綜合性技術,主要通過粗效、中效、高效三種過濾器過濾掉空氣中的微粒、有害氣體,利用空氣消毒技術殺滅霉菌,使室內空氣達到凈化和消毒的效果。目前,室內空氣凈化技術主要包括除塵技術、氣體凈化技術、殺菌消毒技術,除塵技術主要是采用活性炭過濾法,殺菌消毒技術主要是紫外線殺菌消毒技術。紫外線消毒技術是物理性殺滅空氣中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所有被集塵器吸附的病菌都會被8200V高壓殺滅。電子集塵器裝置釋放適量的臭氧,能殺滅空氣中的細菌。滅菌機理是破壞細菌衣殼蛋白的四條多肽鏈,并使核糖核酸受損。
七、檔案館建筑物外圍及過渡部分生物消殺工作的技術要求
檔案館建筑物外圍環境有害生物源是檔案館館藏檔案有害生物發生和滋生的根源,檔案館建筑物外圍的生物消殺是檔案消毒工作的組成部分。消殺檔案館外圍的有害生物給檔案帶來的潛在的風險及危害,蟲鼠害尸體或排泄物可造成檔案庫房的污染,鼠類、蟑螂咬噬檔案、電線和庫房設備造成安全隱患。規范消殺工作流程,有效殺滅和控制檔案館外部老鼠、蟑螂等害蟲的生長和存活,切斷害蟲的危害。在檔案館建筑物外圍和建筑物進入通道安裝擋鼠板或者固定裝置投藥,防止蟲、鼠害入侵,化學防御如針對污水區投放緩釋劑預防蚊子的滋生,實現高效治理、安全控制,減少化學藥劑帶來的負面影響及二次污染。消殺工作由專業資質的消殺服務公司完成,并簽訂消殺服務協議書。消殺藥物一般用敵敵畏、滅害靈、敵百蟲、菊酯類藥噴灑劑等,消殺方式以噴藥觸殺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