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可見真正的教育是心靈的對話。那么作為小學班主任,我們應該如何與學生談心呢?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分享一些想法。
一、營造輕松的氛圍
當我們把學生叫到辦公室時,他們是忐忑不安的,如果教師正言厲色,大多學生會感到恐慌,這樣談心將無從談起。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不會去聽教師的呵斥。我們不妨放下教師的架子,柔和地與學生一起回顧他的行為,并適時問問學生的想法。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溝通,更容易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主動修正他的不良行為。
二、保持良好狀態,耐心傾聽學生說話
語文課上,我讓一名學生回答一道復習題。但他說話含糊不清,于是我大聲叫道:“你到底在說什么啊!”我的話音剛落,他垂下了頭,不再發出半點聲音。
課后,我調整了自己的情緒,邀請這名學生來到辦公室,溫柔地問道剛剛課堂那道題。他仍然支支吾吾,說不清楚。但這次我聽得很認真,當聽到他說出某個關鍵詞時,我及時夸獎了他,并告訴他回答很正確。當我夸獎完,他的聲音明顯變大了。
縱觀整個教學生涯,我發現部分學生在教師面前說話時,會出現緊張的情況,有的學生甚至支支吾吾,不敢說話。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通常會比較著急,但越著急越事與愿違。我們不如耐心傾聽學生的話,并及時鼓勵學生。久而久之,學生在教師面前會越來越大方,越來越敢于表達。
三、注重欣賞與引導,拒絕命令和訓導
班主任與學生談心時,大多是采用說教的方式,總想著如何批評學生,這樣往往適得其反。
班上一名學生的家庭作業字跡潦草,而且經常只完成一部分。我把她叫到辦公室大聲訓斥。然而第二天,她交上來的作業仍然不盡如人意。
我再次把這名學生叫到辦公室,溫柔地說道:“你能把‘白鷺這個詞語寫在這里嗎?”“嗯,這兩個字寫得不錯,很工整。你能再寫一個詞語‘晝夜嗎?”“晝夜”是她在家庭作業中寫錯的一個詞語,果然,她又寫錯了。“好遺憾啊!如果昨天你認真聽寫了,今天就不會寫錯了,老師就能把準備好的禮物送給你了!”她聽到有禮物時,眼里閃過一道明亮的光。我抓緊時機說:“在老師心中,你是非常優秀的孩子。你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好,就是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讓老師有些失望。你的字其實寫得很漂亮,如果家庭作業中的字也能寫得這么漂亮,以后老師每天第一個看你的作業。如果你連續一周都能認真完成作業,老師就送你一個禮物!”
第三天,這個學生的家庭作業本上字跡工整,并且正確率達到了百分之百。我在班上大力表揚了她。一周過去了,她順利拿到了我準備的禮物。
四、給予學生尊重,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選擇權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個人和社會的尊重和認可。學生隨著年齡增長,自我意識越來越強,我們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選擇權,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給學生選擇權,實質上是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既能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又能使師生間的關系更加融洽。
五、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
與學生的溝通中,班主任需做到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以寬厚的胸懷寬容學生的某些不足。每個學生的發展速度是不一樣的,對一些成績落后的學生我們需體會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基本需求,以一顆平和的心面對他們,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愛與期待,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自然水到渠成。
綜上所述,班主任應注重與學生的有效溝通,要營造良好氛圍、耐心傾聽、注重欣賞與引導、給予尊重、寬容以待。我們要通過良好的溝通,向學生滲透正確的價值觀,加強對學生行為規范的教育與管理,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