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霞
(河北省黃驊市羊二莊鎮雙廟中心校 河北 黃驊 061100)
語感是對語言直覺的整體感受,是在長期規范的語言操作和語言訓練中培養出來的對語言特征的相對直接、快速、敏感的理解。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的語感”“學生良好的語感的形成有助于學生積累和體驗文學作品,并在閱讀實踐中積累和發展語感,加深理解,受到啟迪”。因此,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培養語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感,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品詞析句,體驗句段中的語感,理解作者語言應用的準確性,體驗作者的生動情感。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品詞析句是提高語感的一種最基本也是比較重要的方法。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開國大典》 這篇課文的時候,首先要通過閱讀課文使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強烈的情感色彩。通過閱讀啟發學生,引導他們掌握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感受這個莊嚴的宣言,感受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中國人民的歡呼雀躍。所以,教學時要重點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產生共鳴,為國家的強大、民族的獨立而感到驕傲,這種語感的培養能夠振奮民族精神,鼓舞斗志。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去深入學習課文內容,分析文中的句子,能切實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語感。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要以“閱讀”為主,在引導學生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重點閱讀,通過反復誦讀來調動各種感官,將語言文字符號、語言的意義有機地聯系起來,訓練學生的語感。學生反復誦讀會使作品的主題在腦子里不斷轉動,從而全方位的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思想內涵,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和主要內容。例如,在學習《林海》 這篇課文的時候,學生從反復閱讀中很輕松的理解了文章的主題“林”“?!?,也感受到文章內容描述的“林與海”,學生讀出了情感,讀出了快樂,贊美自然的想象的風景浮現在腦海。
培養語感還有一個比較人性化的方法,那就是閱讀中通過聯系生活來培養語感。因為學生在生活中有很多感受,所以,在培養學生語感時,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關注閱讀文本中的細節,并與自己平時的生活感受關聯,引導學生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來學習感悟語言。這樣,通過將對文本語言的理解和人生經歷聯系起來,從而形成一種同理心。例如,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 第八自然段時,筆者讓學生回想自己平時被燙的感覺來體驗邱少云在烈火中所受的痛苦。這種聯系生活體驗文本語言的方式往往會讓學生獲得非常真實的感受,有時甚至比長時間反復閱讀獲得的感受更真摯。
在閱讀教學時,采用一些直觀形象生動的方式創設情景,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特別是可以利用多媒體來輔助閱讀教學,通過多媒體創設類似于真實的教學情境,化靜為動,創建與課文內容相符的生活場景,會使學生感覺的更具體,更容易獲得閱讀的語感。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 這一課的時候,應用多媒體播放圓明園毀滅前的優美風景與毀滅后的場景進行對比,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同時,也會感受到對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的暴行引起的強烈仇恨。通過場景的營造,豐富了表象,發展了形象思維,降低了訓練語感的難度。
而習作練筆是把現實生活中看到的人、物、事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寫作的過程是就是組織語言的過程,組織語言的過程就是訓練感知語言、體驗語感的過程。所以,引導學生通過習作練筆來強化語感是培養語感的重要方法之一。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經歷,要讓學生有感而發書寫心中的所思所感,把生活中的意義通過文字來表達,這個表達的過程就是很強的語感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