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炳亮
(河北省鹽山縣教育局 河北 鹽山 061300)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關注人的發展,即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核心理念體現在教學中就是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數學作為中學的主要學科之一,擔當著新課程改革的重任。那么,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落實新課程理念呢?筆者就精準施策新課程理念談一些做法與體會。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成為教學改革的關鍵,特別是在今天開放的格局下,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能力成為老師的共識。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建立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模式。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采取了先大致講解知識的框架,然后引導學生采取自由結合、分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充分展示自己,然后通過交流、探討、相互補充形成最后的觀點。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強,老師再根據各小組的觀點和意見,向全班同學呈現討論的結果,或提出關鍵性的建議,最后形成結論。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巧妙地將單一的學習任務轉換成自主學習討論和溝通的方式,推動著學生主動地去思考、探究知識,不僅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培養了團結與合作的意識。
數學學習內容中很多數學理論和公式都很抽象,如果單純的去講授這些概念、公式、理論,勢必會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厭煩心理。為此,教師可以聯系學生身邊的生活來引導他們學習、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學平行線的概念時,教師通過多媒體大屏幕呈現學生熟悉的鐵軌、交通標志線、英語練習冊中的四線三格線、天安門廣場的多組旗桿等。這些生活中的實例學生非常熟悉,看到這些情景,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從而對抽象的數學概念、不易理解的數學公式等內容很輕松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記憶深刻。同時,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增進師生互動,提高學習效率。

數學是一門比較嚴謹的學科,很多數學知識比較抽象,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采取一系列有趣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之一就是組織開展數學游戲。游戲是初中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形式,適當的組織開展游戲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概率應用舉例”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設計了模擬商店的“幸運轉盤抽獎”活動:把教室裝扮成一家商店,由學生甲扮演商家的一名營業員,其他幾名學生扮演不同的顧客。具體抽獎辦法如下:凡在本商店購貨滿100 元者即有機會轉動轉盤參加抽獎一次,轉盤自動轉動,停下后隨機指向什么獎品,顧客就可以領到該獎品。這樣的活動很有趣,學生在游戲中學會了要講授的概率知識。
數學教學內容中蘊含著深刻的思想教育內容,教學時,教師要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道德人格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心理素質教育、優良作風教育、人生觀教育等。例如,利用數學史進行愛國教育。我們的祖先在數學領域造就了非常輝煌的成就,如南朝科學家祖沖之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比歐洲要早近千年。北宋時期的數學家賈憲創造了“賈憲三角”和增乘開方法,這個方法要比歐洲數學家霍納的結論早七百多年。又如,利用坐標系和函數圖像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和發展觀的教育;利用數學中和諧美對學生進行建設和諧社會教育;利用數學中的對稱美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利用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對學生進行團結互助和集體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