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利
(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 林州456550)
高血壓病、高脂血癥是目前危害我國社區居民的常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也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高血壓病是指患者在靜息狀態下,收縮壓、舒張壓超過正常范圍上限值。高血壓病患者因血壓波動及機體代謝紊亂,常會出現各種合并癥,其中高脂血癥最為常見[1]。高血壓病合并高脂血癥后,血壓、血脂代謝異常程度加重,使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等疾病發生率明顯上升[2~3]。高血壓病合并高脂血癥治療需同時進行血壓控制、血脂調節,以提高治療效果。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有著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探討黃連溫膽湯加減聯合纈沙坦治療高血壓病合并高脂血癥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 年12 月~2019 年3 月收治的高血壓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112 例為研究對象,按信封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6 例。對照組男31 例,女25 例;年齡40~73 歲,平均(59.27±6.72)歲;病程1~12 年,平均(7.51±1.68)年。觀察組男30 例,女26 例;年齡42~75 歲,平均(60.34±6.70)歲;病程1~12 年,平均(7.68±1.65)年。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中高血壓病診斷標準;(2)符合《血脂異常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中高脂血癥診斷標準;(3)精神狀態較好,認知正常;(4)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心力衰竭、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病癥者;(2)其他藥物無法控制血壓、血脂者;(3)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血尿常規異常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5)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治療前停止服用原有的降脂、降壓藥物,藥物洗脫期維持1 周。患者需合理飲食,食用低脂、低鹽、豐富維生素、高膳食纖維食物。對照組采用纈沙坦口服治療,纈沙坦膠囊(國藥準字H20040217)每次80 mg,1 次/d。觀察組治療采用黃連溫膽湯加減聯合纈沙坦口服治療。纈沙坦服用方法、劑量同對照組。黃連溫膽湯基本方:黃連、陳皮各10 g,茯苓、生山楂、丹參各20 g,法半夏、枳實、竹茹各15 g,荷葉30 g,甘草6 g。辨證加減:眩暈甚者加天麻、鉤藤各15 g;睡眠欠佳者加遠志10 g、首烏藤15 g;心悸明顯者加生龍骨、生牡蠣各10 g。每日1劑,用水煎煮后取藥汁3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每次150 ml。兩組連續用藥4 周。
1.4 觀察指標 (1)于用藥前后測量血壓,以袖帶式泵柱血壓計測量,反復測量3 次,取平均值;(2)抽取用藥前后空腹肘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10 min,3 000 r/min,分離血清及血漿,以日立76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3)觀察兩組用藥期間頭暈、腹脹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用藥前后血壓水平比較 兩組用藥前血壓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用藥后兩組收縮壓、舒張壓均較用藥前降低,且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用藥前后血壓水平比較(mm Hg,

表1 兩組用藥前后血壓水平比較(mm Hg,
組別 n 用藥前收縮壓用藥后 用藥前舒張壓用藥后觀對t察照組組5566 110 55.5 862..597 23±±1156..7214 111 241 11.6..326 589±±89..3685 110 00.6 209..396 35±±1100..5453 886 19.2..690 574±±67..2846 P 0.3000.0000.2440.000
2.2 兩組用藥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兩組用藥前血脂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兩組血脂水平均較用藥前改善,且觀察組改善程度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用藥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

表2 兩組用藥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
組別 n 用藥前T G用藥后 用藥前T C用藥后 用藥前H DL-C用藥后 用藥前L DL-C用藥后觀察組563.02±0.711.98±0.347.21±1.154.98±0.680.89±0.171.28±0.204.48±0.762.63±0.57對照組562.98±0.702.52±0.467.18±1.145.73±0.790.91±0.181.06±0.214.45±0.753.16±0.69 t 0.3007.0640.1395.3840.6045.6670.2104.432 P 0.3820.0000.4450.0000.2730.0000.4170.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期間均未出現肝腎功能、血尿常規異常,觀察組僅出現1例輕微頭暈,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9%;對照組僅出現2 例輕微頭暈,1 例上腹部脹痛,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36%。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59,P=0.611)。兩組不良反應未予以特殊處理,均獲得好轉。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飲食結構改變,高血壓病合并高脂血癥發生率呈逐年增加趨勢,兩種病癥相互影響,極易誘發動脈粥樣硬化,造成血管內皮損傷,使心、腦、腎等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增加。因此臨床治療時需同時控制血壓和血脂水平,但不同的降血壓藥物,對脂質代謝的影響存在差異性。纈沙坦是常用的降壓藥物,屬于特異性血管緊張素Ⅱ受體AT1 拮抗劑,可選擇性阻斷血管緊張素Ⅱ受體與AT1 受體的結合,抑制血管收縮,阻斷醛固酮的釋放途徑,起到顯著的降壓效果。
中醫學認為百病多由痰作祟,痰生百病,諸多疾病的發生與“痰”相關。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多為本虛標實之證,風、火、痰、瘀相互影響,病變臟腑以肝、脾、腎為主,可因過食肥甘厚味,脾胃瘀滯化熱,清氣不能上升,濁氣不能下降,升降失調,致肝熱上沖,血壓、血脂升高[4]。因此治療時將痰濁、瘀滯作為病理產物融入疾病治療的始終。溫膽湯來源于《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屬于后世醫家治痰的經典方劑。本研究基于溫膽湯,選取黃連溫膽湯治療。基本方中,黃連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陳皮、法半夏辛溫而燥,有清熱燥濕、健脾和胃、散寒止嘔之功;竹茹性甘寒,有清透膽熱、化痰除濕、寧心除煩之功;枳實有化痰除熱、行氣寬中的作用;茯苓清熱除濕、健脾補腎,以杜生痰之源;生山楂、荷葉有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之功;丹參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之功;輔以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清熱除濕、理氣化痰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連具有對抗心律失常、血脂升高、血壓升高的作用,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功能[5]。同時黃連溫膽湯可調節機體代謝功能,改善高血脂、高血壓等代謝紊亂狀態,并能改善大鼠胰島素抵抗,起到降血壓、降血糖的作用[6]。
本研究觀察組治療后血壓、血脂控制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高血壓病并高脂血癥患者采用黃連溫膽湯聯合纈沙坦治療能夠更好地降低血壓、血脂,改善臨床癥狀。該結果與路娟等[7]報道的相一致,證實黃連溫膽湯加減聯合纈沙坦可進一步降低血壓,改善血脂控制效果。藥物安全性方面,兩組治療期間未出現肝腎功能、血尿常規異常,觀察組僅1 例輕微頭暈,對照組僅2 例輕微頭暈,1 例上腹部脹痛。說明黃連溫膽湯聯合纈沙坦治療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安全性高,患者可耐受。綜上所述,黃連溫膽湯加減聯合纈沙坦治療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效果顯著,可良好改善患者血壓、血脂水平,不良反應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