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露
(河南省永城市中醫院內科 永城4766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絞痛是由于心肌梗死患者伴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管腔變窄的同時加劇心肌缺氧缺血,從而引發心絞痛[1]。常規西藥雖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臨床癥狀,但存在治療依從性欠佳,長期用藥易出現嘔吐、惡心等不良反應。中醫認為AMI 后心絞痛多由氣機郁滯、瘀血內阻所致,因此治療需遵循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等原則[2]。本研究旨在探討血府逐瘀湯治療AMI 后心絞痛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3 月~2019 年5 月我院收治的64 例AMI 后心絞痛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2 例。對照組男20例,女12 例;年齡32~76 歲,平均(58.94±9.25)歲;合并疾病:高血壓病17 例,糖尿病12 例。觀察組男18 例,女14 例;年齡33~78 歲,平均(59.06±8.66)歲;合并疾病:高血壓病15 例,糖尿病8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均已明確診斷;胸痛持續時間≥20 min,硝酸甘油無法改善;相鄰至少2個導聯ST 段壓低0.05 mV 以下;TnT、TnI 等血清心肌標記物水平上升;符合《中醫內科學》診斷標準,中醫辨證屬瘀阻氣滯者,伴有頭痛、胸痛、失眠多夢、心悸怔仲、入暮潮熱、急躁易怒癥狀,舌質暗紅。(2)排除標準:肝腎功能障礙者;造血功能障礙者;免疫系統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西藥治療,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國藥準字H13024267)100 mg/次,2次/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60191)5 000 IU/次,1 次/12 h;口服卡托普利片(國藥準字H23022272)25~50 mg/次,3 次/d;口服辛伐他汀膠囊(國藥準字H20052011)20 mg/次,1次/d。7 d 為1 個療程,治療2 個療程。觀察組予以血府逐瘀湯治療,方劑組成:柴胡6 g,枳殼10 g,赤芍10 g,川芎10 g,桔梗10 g,牛膝15 g,生地黃15 g,當歸15 g,紅花15 g,桃仁20 g,甘草6 g。陰虛者予加桂枝10 g,細辛3 g,附子10 g;氣虛者加黃芪12 g,人參12 g,黨參12 g;痰濁者加半夏12 g,瓜蔞10 g;胸痛嚴重者加丹參12 g,郁金10 g,延胡索10 g。取上述中藥1 劑煎煮,每次取汁300 ml 溫服,早晚各1 次,1 劑/d。7 d 為1 個療程,治療2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2)比較兩組血清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水平,治療前、治療后,抽取5 ml 空腹靜脈血,離心取上清液,保存于-70 ℃冰箱內待測,應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3)比較兩組不良反應(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發生情況。
1.5 療效評定標準 心絞痛不發作,疼痛消失為顯效;療效指數50%以上,80%以下,疼痛明顯改善為有效;上述指標均未明顯變化或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療效指數=(治療前心絞痛發作次數-治療后心絞痛發作次數)/治療前心絞痛發作次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75%,高于對照組的68.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血清TG、TC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TG、TC 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TG、TC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TG、TC 水平比較(mmol/L

表2 兩組血清TG、TC 水平比較(mmol/L
組別 n治療前 治療后TG t P治療前 治療后TC t P觀察組322.48±0.321.77±0.427.6060.0006.42±0.745.03±0.528.6930.000對照組322.44±0.372.10±0.383.6260.0006.46±0.715.82±0.573.9760.000 t 0.4623.2950.2205.792 P 0.6450.0010.8260.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6.25%,較觀察組的15.62%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中醫認為,胸中為血之所聚,氣之所宗,血瘀胸中,氣機阻滯,清陽郁遏不升,導致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瘀久化熱,入目潮熱;痰熱擾心,引發失眠多夢、心悸怔仲;肝失條達,郁滯日久則可致急躁易怒,需以活血、化瘀、行氣等法治之。血府逐瘀湯是中藥湯劑[4],方中桃仁、紅花共為君藥,可發揮活血祛瘀、破血行氣功效;牛膝、赤芍、川芎共為臣藥,其中牛膝具引血下行、活血通經之功效,川芎、赤芍具活血祛瘀之功效;柴胡具升達清陽、疏肝解郁之功效,與枳殼、桔梗合用,可發揮理氣行滯之功效;生地黃、當歸可發揮養血益陰、清熱活血之功效,共為佐藥;甘草則可調和諸藥,共奏行氣止痛、活血化瘀功效[5]。痰濁者加用瓜蔞、半夏,可發揮消痞散結、燥濕化痰等功效;胸痛者加用丹參、郁金、延胡索,具有散瘀止痛、活血等功效。現代藥理認為,血府逐瘀湯治療具有以下優勢:枳殼可減少心肌耗氧量,增強心肌耐氧功能;紅花、生地黃、桃仁可增加血流量,促使血管擴張,改善人體微循環,清除氧自由基,減輕再灌注損傷;當歸、牛膝可改善心肌側支循環,增加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力,進而發揮鎮痛,抗炎作用;川芎、紅花、赤芍可阻礙血小板聚集,降解纖維蛋白,穩定血管通透性,促使炎性物質吸收[6]。
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腸溶片、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卡托普利片、辛伐他汀膠囊等藥物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具抗血小板抑制作用,多用于治療心絞痛、缺血性心臟病等疾病[7]。卡托普利片可抑制醛固酮分泌,減輕水鈉潴留,同時可降低心肌內血管緊張素Ⅰ水平,以改善心功能[8]。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可通過抑制體內血小板活化作用,降低心機梗死病死率,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9]。辛伐他汀膠囊通過減少肝細胞總膽固醇合成量,降低TG、TC 水平,同時還具有抗感染、抑制內皮素生成、穩定斑塊等作用[10~11]。但長期使用西藥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且停藥后復發風險較高,不利于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75%,高于對照組的65.62%(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TG、TC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血府逐瘀湯治療AMI后心絞痛患者療效確切,能有效改善TG、TC 水平;治療后,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6.25%,低于觀察組的15.62%,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血府逐瘀湯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絞痛患者療效確切,可下調血清TG、TC 水平,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