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煒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 洛陽471003)
子宮肌瘤是絕經前婦女常見婦科良性腫瘤疾病,患者會有子宮出血、腹部疼痛以及白帶異常等癥狀,臨床治療方式有藥物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1]。子宮肌瘤屬于激素依賴性腫瘤,多數患者采用藥物治療,如激素拮抗治療可達到較好的效果。米非司酮為孕激素受體拮抗劑,可通過與孕激素受體結合達到抑制血管擴張的作用,使子宮肌瘤體積縮小,因此米非司酮被廣泛運用于子宮肌瘤的臨床治療[2]。雖然米非司酮在子宮肌瘤臨床治療上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其不良反應較多。宮瘤清膠囊是熟大黃、土鱉蟲、水蛭、桃仁、蒲黃、黃芩等傳統中藥材經現代工藝制備而成的中藥制劑,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活血逐瘀、消癥破積的功效[3]。本研究探討宮瘤清膠囊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對絕經前子宮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糖類抗原125(CA125)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 年3 月~2018 年3月收治的絕經前子宮肌瘤患者96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新編婦產科疾病診療學》中子宮肌瘤診斷標準[4],且經影像學、病理檢查確診為子宮肌瘤;有藥物治療指征;近半年內未接受過激素治療。排除標準:對米非司酮或宮瘤清膠囊過敏;合并心肝腎、造血系統疾病;存在宮頸癌、子宮內膜惡性病變等婦科盆腔疾病;妊娠期、哺乳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96 例患者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8 例。對照組年齡30~50 歲,平均(39.21±6.41)歲;病程1~5年,平均(2.34±0.32)年。觀察組年齡30~50 歲,平均(38.99±6.74)歲;病程1~5 年,平均(2.28±0.38)年。兩組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對研究內容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行常規治療。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于經期第1 天開始采用米非司酮片(國藥準字H20010633)口服治療,10 mg/d,連續治療6 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宮瘤清膠囊(國藥準字Z10980032)口服治療,3 粒/次,3次/d,連續治療6 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療效,治療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VEGF、CA125 水平,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晨間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層血清用于檢測FSH、LH、E2、VEGF、CA125 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FSH、LH、E2、CA125 水平,采用ELISA 法檢測血清VEGF 水平。臨床療效評定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子宮肌瘤的療效標準制定。臨床癥狀消失,B 超結果顯示肌瘤完全消失,視為治愈;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肌瘤體積縮小>50%視為顯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肌瘤體積縮小為治療前的25%~50%,視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肌瘤體積縮小低于25%,視為無效[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取α=0.05。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FSH、LH、E2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FSH、LH、E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FSH、LH、E2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FSH、LH、E2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FSH、LH、E2 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n 治療前FS H(U/L)治療后 治療前L H(U/L)治療后 治療前 E(2 pmol/L)治療后觀察組4823.91±2.4415.74±1.39*18.32±1.5210.76±1.04*19.75±1.664.35±0.46*對照組4824.01±2.5120.10±1.62*18.72±1.4314.88±1.16*19.87±1.718.22±0.70*t 0.19814.1511.32818.3220.34932.010 P 0.8440.0000.1870.0000.7280.000
2.3 兩組治療前后VEGF、CA125 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清VEGF、CA125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VEGF、CA125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EGF、CA125 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EGF、CA125 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n 治療前VE GF(ng/L治)療后 治療C前A 1 2 5( U/m治l)療后觀察組48423.25±21.07104.27±12.64*20.87±2.1414.57±2.31*對照組48420.68±22.41186.62±16.85*20.96±2.2017.98±2.23*t 0.57930.3750.2037.358 P 0.5640.0000.8390.000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惡心嘔吐2 例,乏力2 例,眩暈1 例;對照組出現惡心嘔吐1 例,乏力3 例,眩暈2 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42%,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03,P=0.709)。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雖然手術也能取得較好治療效果,但是手術具有創傷大、術后恢復慢等缺點,若子宮肌瘤體積不是過大,多數患者首選藥物保守治療。米非司酮是臨床治療子宮肌瘤患者常用藥物之一,可與孕激素受體、糖皮質激素受體結合產生拮抗作用,緩解子宮肌瘤生長,但有部分患者治療效果欠佳[6]。子宮肌瘤屬于中醫學“癥瘕、積聚”范疇,發病與氣滯血瘀、痰濕以及臟腑功能失調有關,治療原則應從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角度出發[7]。宮瘤清膠囊是具有調理氣血、靜養五臟的中成藥,能夠顯著緩解子宮內膜異位癥氣滯血瘀證患者疼痛等臨床癥狀,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還能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從而抑制病情進展[8]。林啟強等[9]認為米非司酮與宮瘤清膠囊兩種藥物聯合治療可以減輕患者的不良反應,縮小病灶體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本研究結果也支持了此觀點,表明兩種藥物聯合治療絕經前子宮肌瘤具有較好的效果及安全性。
子宮肌瘤患者體內激素代謝異常,性激素水平較健康正常婦女高。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種藥物聯合治療可以顯著降低絕經前子宮肌瘤患者性激素水平,這可能是因為米非司酮與孕酮相競爭受體,降低了孕激素活性,促使排卵停滯;米非司酮還可以對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產生阻滯作用,抑制孕酮對子宮肌瘤的擴血管作用,促進絨毛與蛻膜細胞損傷,從而使肌瘤萎縮。宮瘤清膠囊中的地黃、白芍、甘草養血,有緩急止痛的效果;黃芩有清熱燥濕、解毒止血作用;牡蠣軟堅化痰;枳實破氣消積;熟大黃活血逐瘀、消癥破積。VEGF 具有促進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在子宮肌瘤組織中表現出高表達水平,與子宮肌瘤病情進展有著重要關系。CA125 與子宮肌瘤病情嚴重程度有著密切關系,對疾病的診斷、預后有著重要的評估價值。本研究中,兩種藥物治療可以明顯降低VEGF、CA125 水平。任愛玲[10]研究認為在亮丙瑞林的基礎上增加宮瘤清膠囊治療可以提高圍絕經期子宮肌瘤患者臨床療效,還能降低患者血清VEGF、CA125 水平及性激素水平,本研究結果與其結果相似。由此推測宮瘤清膠囊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對絕經前子宮肌瘤患者臨床療效的改善效果可能與降低患者性激素、VEGF、CA125 水平,抑制肌瘤新生血管生成,延緩肌瘤進展有關。綜上所述,采用宮瘤清膠囊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絕經前子宮肌瘤患者可以降患者血清性激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糖類抗原125 水平,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