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艷 黃衛衛 王小麗#
(1 山東省泰安市中心醫院皮膚科 泰安271099;2 山東省泰安市中心醫院兒科 泰安271099)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過敏性血管炎,高發于兒童和青少年人群,累及毛細血管,臨床表現為腹痛、發熱、關節疼痛和皮膚出現紫癜等現象。若不及時醫治,會對患兒的腎功能造成嚴重損害。該病發病迅速,病情易反復,給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目前醫學領域對于過敏性紫癜的治療多采用藥物治療,常用抗炎、抗過敏類藥物進行治療。由于兒童的免疫力和耐受力較弱,對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很大,研究高效安全的兒童過敏性紫癜的治療方法是醫學領域仍需重視的課題[1]。本研究探討紫癜方加減聯合西藥應用于兒童過敏性紫癜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5 月~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兒童過敏性紫癜患者188 例,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每組94 例。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常規組男44 例,女50 例;年齡3~17 歲,平均(8.23±3.46)歲。研究組男45 例,女49 例;年齡2~18 歲,平均(8.74±3.2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年齡≤18 歲;(2)符合過敏性紫癜的診斷標準;(3)積極配合治療,按時服藥;(4)患兒家屬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心、肺、肝、腎功能及免疫系統等存在重大缺陷或疾病者;(2)口服中藥不耐受者;(3)口服中藥和其他藥物不能持續服用,不能及時服藥者。
1.3 治療方法 常規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給予維生素C 片,降低血管的脆性,腹痛患兒予以山莨菪堿片(國藥準字H33022347)減輕疼痛,高凝狀態的患兒予以雙嘧達莫片(國藥準字H37020809)抗血小板聚集。若患兒出現感染狀況,則加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抗炎治療。腹痛、關節疼痛患兒加用激素進行治療。根據患兒的具體病情進行調整用藥[2]。研究組采用紫癜方加減聯合西藥進行治療,在常規組用藥的基礎上服用紫癜方,藥方組成:赤芍20 g、連翹20 g、生地20 g 和秦艽20 g,紫草30 g,甘草12 g。用藥加減:關節疼痛患兒加威靈仙和虎杖;腹痛患兒加白芍和木香;若患兒出現尿血現象,則加益母草和茜草;便血患兒加大黃炭和白芨;陰火虛旺患兒加黃柏和知母;氣不攝血患兒加黃芪和黨參。用水煎成湯劑后,分早晚2 次服用。若患兒對湯劑不耐受,則制成中藥濃縮顆粒,沖服顆粒劑,分早晚2 次服用。根據患兒具體病癥酌情用藥[3]。1 周為1 個療程,兩組共治療4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臨床療效,依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進行判斷,若患者紫癜現象基本消除,腹痛尿血等癥狀消失,且停藥后無復發現象,則為顯效;若患者紫癜減輕,腹痛尿血等癥狀有所消減,停藥后有輕度復發,則為有效;若患者紫癜沒有消除,其他癥狀并無消退甚至惡化,則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胃腸道不適、腎功能損壞、心電圖異常。總發生率=不良反應例數/總例數×100%。(3)對比兩組的癥狀緩解時間,腹痛緩解、關節疼痛緩解、消化道緩解、紫癲消退時間。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8.72%,明顯高于常規組的62.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2.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常規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8.09%,高于研究組的6.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2.3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各癥狀緩解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對比(d

表3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對比(d
組別 n 腹痛緩解 紫癜消退 關節疼痛緩解 消化道緩解常規組949.28±2.478.56±2.176.14±1.485.78±3.46研究組944.35±2.864.95±1.703.84±1.393.57±1.81 t 11.246 812.428 49.241 38.106 8 P<0.05<0.05<0.05<0.05
過敏性紫癜是皮膚科及兒科常見的疑難病之一,目前對其發病機制仍未有明確解釋,發病原因主要與基因易感、免疫系統紊亂、感染等有關。T 細胞功能的轉變和炎癥介質的介入,凝血機制與纖溶機制的紊亂,都是引起兒童過敏性紫癜發病的主要機制。患兒內腑發育還未成熟,器官嬌嫩,免疫力較弱,風寒邪氣容易侵襲,患兒多表現為紫癜、尿血便血、嘔血等癥狀[4]。西醫對兒童過敏性紫癜采取動態觀察的治療原則,認為不需要治療干預,但臨床發現,過敏性紫癜易復發,且食物不耐受和病理性蛋白尿與之密切相關,反復性的皮疹對腎臟也造成一定的影響。兒童過敏性紫癜發病后,若不能及時有效治療,對患兒的生命健康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中醫認為,過敏性紫癜多由于風熱濕毒的外因和個體不同的內因,內外合邪導致風熱濕瘀虛引起,因此,治療風熱濕毒虛是重點。早期由于外部影響或內部因素,致使風熱濕毒入侵體內,血絡異常,不循經脈,導致肌膚外出現瘀斑或皮膚紫癜,隨之惡化后侵襲腸胃及腎臟,導致尿血或蛋白尿。后期濕熱相合,侵損胃腸后流于患兒關節之中,阻礙氣血流動,導致關節疼痛和腹痛。邪氣郁結,長久不散,累及內臟腎腹,損壞體內正氣,致使氣虛血虧,陰虛生熱,病情惡化難愈。若體內邪氣久久不治,會嚴重傷害患兒的身體健康和器官功能,必須盡早用藥徹底清除邪氣,防止病變或惡化[5]。紫癜方中紫草涼血生血,清熱消毒,消斑解疹;赤芍和連翹清熱祛風,除濕解毒;甘草補氣健脾,協調各藥;諸藥之間藥效合一,協調共奏,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涼血化瘀的效果,對過敏性紫癜具有非常優良的效果。對癥下藥,紫癜方加減應用于兒童過敏性紫癜的治療中,威靈仙散瘀止痛,通絡除濕,用于關節疼痛患兒;木香和白芍止痛理氣,利于腹痛患兒;益母草和茜草涼血化瘀,消積止血,益于尿血患兒。諸如此類,根據患兒的具體癥狀,將紫癜方靈活加減應用,對于過敏性紫癜的臨床治療有非常高效的臨床效果[6]。
本研究結果顯示,常規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6.38%低于常規組的18.09%,表明紫癜方與西藥聯合治療,有效減少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使藥物治療過程更具安全性,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減少其他并發癥的產生。治療后,研究組癥狀緩解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紫癜方與西藥聯合治療,還能夠有效縮減患兒的癥狀緩解時間,減少患兒疾病病程時間,促患兒更快地恢復健康。綜上所述,紫癜方聯合西藥治療兒童過敏性紫癜,相較于單純使用西藥,具有更優良的臨床效果聯合用藥對患兒的治療更具安全性,不良反應得到較大程度控制,且藥物的綜合治療效果得到提高,在治療效率和緩解時間上更具優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