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曉娜 劉洺洋
(1 河南省登封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 登封452740;2 河南科技大學 洛陽471000)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發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異常導致的心肌收縮力下降,心臟無法將回心血量排出,減少了心搏出量,導致心排血量下降,增加了肺循環壓力及周圍循環阻力,引發肺循環充血現象后出現肺水腫、急性肺淤血且伴隨著心源性休克、器官灌注不足的一組臨床綜合征[1]。急性心力衰竭的發生主要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基礎上出現的急性心肌壞死或血流動力學障礙等相關,臨床主要表現為低血壓、組織低灌注狀態、血流動力學障礙、低氧血癥及代謝性酸中毒等,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研究觀察重組人腦利鈉肽聯合參附注射液治療急性心力衰竭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75 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參照組和治療組。參照組37 例,男23 例,女14例;最大年齡79 歲,最小年齡45 歲,平均(60.52±6.39)歲;心功能Ⅲ級25 例,Ⅳ級12 例。治療組38例,男25 例,女13 例;最大年齡78 歲,最小年齡46歲,平均(60.55±6.35)歲;心功能Ⅲ級26 例,Ⅳ級12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西醫及中醫對于急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患者發病至就診時間在24 h 以內;左室射血分數在45%以內。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電解質紊亂、惡性腫瘤患者;存在血管擴張劑使用禁忌證及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臥床休養、控制飲食、吸氧、靜脈注射20 mg 呋塞米、口服0.125 mg 地高辛、持續泵入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10 mg 硝酸甘油等基礎性治療,維持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參照組37 例在上述治療基礎上采用靜脈沖擊的方式給予1.5 μg/kg 重組人腦利鈉肽(國藥準字S20050053)治療,后以0.007 5 μg/(kg·min)的速度持續靜脈泵入治療,連續治療7 d。治療組38 例在參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參附注射液治療,250 ml 的5%葡萄糖溶液+50 ml 參附注射液(國藥準字Z20043117)靜脈滴注,每天1 次,連續治療1 周。兩組若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低血壓現象應給予多巴胺治療或適當調整重組人腦利鈉肽的治療劑量。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治療前、治療1 周后的血漿腦鈉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內徑、左室舒張末容積、中醫證候評分,治療優良率及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中醫證候評分采用中醫證候評分表[3]對患者的癥狀、體征、脈象、舌象進行綜合性評分,總分45 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癥候越嚴重。治療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優:臨床癥狀消失或顯著改善,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無心臟不良事件及并發癥出現;良:臨床癥狀明顯緩解,心功能改善1 級,無顯著不良反應;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或加重,或死亡[4]。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漿BNP 水平、心功能及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治療組治療后血漿BNP 水平、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內徑、左室舒張末容積、中醫證候評分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漿BNP 水平、心功能及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表1 兩組血漿BNP 水平、心功能及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組別 n 血治漿療前BN P 水平(p治g/療ml)后 治左療室前射 血分數治(療%)后左治室療舒前張 末內徑治(療m后m) 左治室療舒前張末容積治(療m后l)治中療醫前證 候評分治(療分后)參照組37996.52±80.12989.66±68.7441.01±3.5647.63±3.2159.71±3.5656.35±7.14199.71±6.39192.33±69.3027.86±3.2623.10±3.62治療組38998.71±80.03497.41±45.6341.29±3.5755.10±6.3959.33±3.6347.56±6.89199.35±6.23160.20±65.3227.56±3.3320.01±3.20 t 1.2336.630.346.371.015.430.502.070.123.92 P 0.520.000.730.000.070.000.100.040.200.00
2.2 兩組治療優良率及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治療組治療優良率高于參照組,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優良率及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急性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較為常見且嚴重的并發癥,預后較差,屬于臨床危急重癥之一,是導致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5]。急性心力衰竭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會出現神經內分泌激活現象,過度的激活雖然能對患者心室功能起到代償作用,但也會加重心肌功能的損傷,導致疾病惡化,且這一過程中多種細胞因子水平不斷增加,對心肌纖維化的發生具有促進作用,導致心肌重構現象的出現。因此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急性心力衰竭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水平,拮抗過度激活神經-內分泌激素,對于心肌纖維化、心肌肥厚及心室擴張等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還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漿BNP 水平[6]。單用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不明顯,不利于患者預后,具有一定局限性。急性心力衰竭屬于中醫學“胸痹”范疇,主要由于陰陽之氣不相順接、陰陽離決、陽氣暴脫導致,因此中醫治療應以“益氣固脫、回陽救逆”為主要原則[7]。參附注射液是紅參及黑附子的提取物,主要成分為去甲烏頭堿及人參皂苷,可興奮心肌功能及去強化心臟收縮力,增加前列環素的合成與釋放,擴張冠狀動脈及肺動脈,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狀態,減少氧自由基及再灌注損傷現象,保護心肌細胞,恢復血管的功能。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重組人腦利鈉肽聯合參附注射液治療,能最大程度上穩定患者血壓水平,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狀態,達到抗心衰的作用[8]。本研究結果表明,采用重組人腦利鈉肽聯合參附注射液治療的治療組治療后血漿BNP 水平、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內徑、左室舒張末容積、中醫證候評分、治療優良率及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等指標明顯優于單純采用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的參照組,說明重組人腦利鈉肽聯合參附注射液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治療中的療效較為顯著,安全性高。綜上所述,采用重組人腦利鈉肽聯合參附注射液治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療效顯著,可改善患者血漿BNP 水平及心功能指標,減少心臟不良事件的發生,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