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鳳
(河南省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普外科 鄭州450053)
急性闌尾炎為外科最常見的急腹癥,以右下腹疼痛、反跳痛、闌尾點壓痛等表現為主[1]。外科手術是治療急性闌尾炎的主要方式,因闌尾炎癥刺激腹膜伴高度炎癥反應,手術麻醉、術中操作、手術創傷以及術后禁食等均會致胃腸蠕動減弱,甚至引起腸粘連、腸梗阻。因此越來越多研究偏向于藥物聯合手術治療,以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改善治療效果[2]。中醫認為,急性闌尾炎屬“腸癰”范疇,因飲食不節、寒熱交織等使腸道傳導失利、運化失常、水停內滯、濕熱蘊結,造成機體血行不暢,成癰為患[3]。故中醫提出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治療原則。本研究將活血解毒湯用于急性闌尾炎患者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術后,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12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70 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摸球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 例。對照組男21例,女14 例;年齡18~64 歲,平均年齡(39.51±8.43)歲;單純急性闌尾炎19 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10 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6 例。觀察組男20 例,女15 例;年齡18~66 歲,平均年齡(40.46±8.51)歲;單純急性闌尾炎20 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10 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5 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本研究符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標準。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1)入組患者均明確診斷為急性闌尾炎;(2)符合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指征;(3)患者知情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2)伴肝腎功能異常、造血系統異常及內分泌系統疾病者;(3)伴精神障礙性疾病、認知異常者;(4)既往有上腹部手術或腸梗阻病史者;(5)有出血傾向者;(6)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均完善相關檢查,做好術前準備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全麻下進行手術,取仰臥位,建立氣腹維持在12~14 mm Hg;確定闌尾位置后逐層剝離周圍黏膜組織,充分暴露闌尾及系膜,分離鉗于闌尾根部開小孔,結扎闌尾及系膜并進行切斷,闌尾殘端以電凝棒處理,確定斷端處無滲血后以生理鹽水沖洗腹腔,置入引流管逐層縫合切口。患者術后常規抗感染,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對照組術后予以甲硝唑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33464)靜脈滴入,每次500 mg,每天3 次,連續給藥3 d;觀察組術后6~24 h 開始服用活血解毒湯,基本方:白芍、何首烏、地榆、蒲公英、薏苡仁各15 g,紅藤、金銀花各18 g,延胡索、敗醬草、牡丹皮、連翹各20 g,赤芍25 g,大黃3 g,甘草10 g。每日1 劑,我院統一煎煮后濃縮至4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連續給藥7 d。
1.4 觀察指標 (1)采集術后當日及術后3 d 兩組患者靜脈血3 ml,檢測患者C 反應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炎癥介質水平;(2)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數值變量資料經()表示,采取t 檢驗;無序分類資料經率表示,采取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表1 兩組術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組別 n 排氣時間(h) 排便時間(h) 住院時間(d)觀察組3521.24±4.3638.95±8.725.84±2.64對照組3530.95±4.4146.52±9.158.71±2.83 t 9.3953.5934.449 P 0.0000.0000.000
2.2 兩組炎癥介質比較 兩組術后當日血清CRP、IL-6 及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d 兩組患者血清CRP、IL-6 及TNF-α水平明顯下降,觀察組血清CRP、IL-6 及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癥介質比較

表2 兩組炎癥介質比較
組別 n 治療前C RP(mg/L)治療后 治療前I L-6(ng/L)治療后 治療前T NF-α(ng/L)治療后觀察組3530.54±6.178.71±3.6412.36±5.857.51±2.6342.85±12.948.26±2.43對照組3529.61±6.2013.58±4.0111.92±5.729.48±3.0140.86±11.8011.74±2.82 t 0.6385.3950.3232.9570.6825.609 P 0.2630.0000.3740.0020.2490.000
急性闌尾炎病情進展快、疼痛明顯,手術是治療急性闌尾炎的首選術式,但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手術也被視為“醫源性創傷”,雖然能消除疾病,但會損傷機體皮膚、肌肉及臟腑[4]。甲硝唑為預防術后感染的常用藥物,應用范圍較廣泛,但耐藥性日益提高。中醫認為手術操作會不斷損傷組織,耗傷氣血,阻斷經絡,使機體氣血運行阻滯,血逸脈外則留而為瘀,瘀血停留加重氣血不通可致發熱。急性闌尾炎病機為氣血不暢、濕熱瘀滯互結,則形成腸癰。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是治療急性闌尾炎的有效術式,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術后并發癥少、恢復快、費用低,受到廣大患者及醫生的青睞。但術后患者因氣血瘀滯、腸腑氣機運化失調等,可造成腹脹、腹痛、排氣排便不順等不良反應。汪雪等[5]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采取腹腔鏡手治療時采取大黃牡丹湯治療,其中大黃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牡丹皮涼血活血,治療組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80.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陳萌等[6]對闌尾手術患者采取解毒化瘀通腑湯治療,治療組腸粘連與腸梗阻發生率為48.84%,低于對照組的59.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多研究進一步證實闌尾炎切除后聯合中藥的有效作用。
活血解毒湯方中白芍、赤芍、延胡索、敗醬草可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何首烏可安神養血、解毒通絡;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可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于清除腸道濕熱;地榆、紅藤可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消腫斂瘡;薏苡仁可利水滲濕、健脾止瀉、解毒散結;牡丹皮可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大黃可清熱通便、消痞除脹,可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輔以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7],活血解毒湯方中牡丹皮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一定作用,可緩解機體發熱,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機體炎癥反應,發揮顯著的抗炎、抗菌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3 d 炎癥因子表達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后給予活血解毒湯治療,可在短期內促進患者腸胃蠕動,使患者盡快排氣、排便,同時減輕術后機體炎癥反應,有效控制感染,利于患者恢復,縮短住院時間。綜上所述,急性闌尾炎患者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后結合活血解毒湯治療,可有效減輕機體炎癥反應,促進術后較快恢復,臨床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