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麗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產科 南陽473012)
習慣性流產患者至少連續發生過2 次自然流產,臨床治療難度較大,病因較復雜。習慣性流產的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遺傳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生殖系統感染等,但也有部分患者的流產原因尚未明確,臨床需加強對這類不明原因習慣性流產患者的重視[1]。有研究報道指出,地屈孕酮聯合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習慣性流產患者可起到良好的保胎作用,減少流產及早產情況發生[2]。我院采用地屈孕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不明原因習慣性流產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 年1 月~2019 年1月收治的不明原因習慣性流產患者100 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組和觀察組,各50 例。對照組年齡23~35 歲,平均(28.46±5.14)歲;孕周6~8 周,平均(7.03±0.89)周;既往自然流產次數2~4 次,平均(2.97±0.68)次。觀察組年齡22~37歲,平均(28.57±5.21)歲;孕周5~8 周,平均(6.85±0.84)周;既往自然流產次數2~4 次,平均(3.01±0.75)次。兩組年齡、孕周、既往自然流產次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至少有2 次自然流產經歷;(2)本次妊娠時間不超過8 周;(3)對研究內容知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既往有藥物過敏史;(2)存在生殖器官解剖結構異常、生殖系統感染、遺傳因素、自身免疫性疾?。唬?)研究中途失訪,脫落研究。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黃體酮(國藥準字H33020828)治療,取黃體酮注射液經臀部注射給藥,20 mg/次,每日1 次。持續治療2 周。觀察組給予地屈孕酮(注冊證號H20110211)+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國藥準字H34023585)治療。地屈孕酮口服,10 mg/次,每日2 次。絨毛膜促性腺激素2 000 U/次,經臀部注射給藥,每日1 次。持續治療2 周。治療期間,兩組均需注意禁止性生活,保持臥床休養。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保胎成功率(未發生流產,宮內胚胎發育無異常,即可判斷為保胎成功)、流產率、早產率、足月分娩率、癥狀(陰道流血、腹痛)消失時間,治療前后血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性激素水平(包括雌二醇、孕酮)及不良反應(惡心嘔吐、痤瘡、水腫等)發生率。對患者進行持續追蹤隨訪,至妊娠終止(流產)或分娩,統計流產率、早產率、足月分娩率。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保胎成功率、流產率、早產率、足月分娩率比較 觀察組保胎成功率、足月分娩率高于對照組,流產率、早產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陰道流血、腹痛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陰道流血消失時間 腹痛消失時間對觀照察組組55 00 75..32 69±±21..15 4 7* 65..61 70±±11..5293*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β-HCG、 性激素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血β-HCG、雌二醇、孕酮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β-HCG、性激素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β-HCG、性激素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
組別 n 治療前血 β-HCG(U/m治l)療后 治療前雌二醇(ng/L)治療后 治療前孕酮(ng/ml)治療后對觀照察組組5500 2244..3672±±88..01 57 3598..8026±±11 39..2343##* 446 6 23..3746±±8898..24 19 5795 71..8759±±1114 42..6578##* 222 2..0182±±22..8943 2372..5297±±33..3476##*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發生惡心嘔吐1 例,不良反應發生2%;對照組發生痤瘡1例,水腫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習慣性流產主要是指既往自然流產至少2 次的婦產科并發癥,多發生于孕早期。近年來隨著女性生育年齡的增大,習慣性流產的發生率出現增高趨勢,育齡期女性易因孕早期頻繁自然流產而導致生育能力障礙,引起不孕癥,嚴重困擾廣大育齡期女性及其家庭[3]。因此,習慣性流產應予以積極治療。
現階段,習慣性流產的發生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多認為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宮頸機能不全等多種因素有關,還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發病原因是不明的。針對這類不明原因習慣性流產患者,臨床上僅能確定其機體內性激素水平紊亂,治療時主張從糾正性激素紊亂方面著手[4]。黃體酮治療是一種外源性補充孕激素治療方法,可為患者補充機體內黃體酮,刺激黃體分泌孕酮,使子宮內膜從增殖期向分泌期轉變,維持妊娠,但部分患者黃體酮治療后效果并不顯著。
地屈孕酮是臨床針對內源性孕酮不足而使用的治療藥物,其本身無孕激素作用,但進入人體后,會促使子宮內膜進入完全分泌狀態,刺激子宮內膜孕激素分泌,為機體補充孕激素,抑制免疫反應,維持妊娠,且該藥物可經尿液排出體外,安全性良好[5~7]。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是一種常用的外源性性激素補充劑,可有效刺激患者機體內雌激素分泌,提高子宮內膜組織細胞對雌激素的吸收能力,切實提高機體內雌激素水平,保障子宮內膜發育,促進胚胎生長發育;還可刺激淋巴細胞釋放Th2 細胞因子,糾正免疫紊亂情況,調節免疫功能;還可促使封閉抗體合成,減輕胚胎排異反應,為胚胎生長發育創造一個穩定的環境[8]。
本研究結果顯示:(1)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保胎成功率、足月分娩率均更高,流產率、早產率均更低,陰道流血、腹痛消失時間均縮短,治療后的血β-HCG、雌二醇、孕酮水平均更高,說明地屈孕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可控制習慣性流產患者癥狀,改善機體內雌孕激素不足情況,有利于提高保胎效果,確保足月分娩;(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地屈孕酮與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合用具有良好安全性。綜上所述,采用地屈孕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不明原因習慣性流產患者可提高保胎成功率和足月分娩率,降低流產和早產率,緩解癥狀,糾正性激素水平,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