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艷茹
(河南濮陽市安陽地區醫院急診科 安陽455001)
急性腦梗死是中老年人高發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死率高及致殘率高等特征,若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1]。而在搶救治療后,大部分幸存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體偏癱、認知功能障礙及言語功能喪失等[2]。本研究以我院急性腦梗死后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早期給予針灸康復治療的有效性,為腦梗死偏癱患者康復治療提供一定的臨床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7 年7 月~2019年7 月收治的急性腦梗死后偏癱患者68 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 例。對照組男19 例,女15 例;年齡46~78 歲,平均年齡(62.0±3.4)歲。觀察組男18 例,女16 例;年齡47~78 歲,平均年齡(62.5±3.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納入標準:均明確診斷為急性腦梗死,積極治療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偏癱,肌力0~3 級;均為首次發病;生命體征平穩;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理解能力正常;康復治療配合度高。排除標準:再發、多發、大面積腦梗死者;進行溶栓治療者;重度昏迷者;智力及語言功能喪失者;伴有精神疾病、嚴重心血管疾病、肝腎疾病及惡性腫瘤者;中途退出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抗凝、降脂、抗血小板聚集、降壓及抗感染等常規藥物治療,同時指導進行肢體康復鍛煉,根據患者身體情況適當進行被動式四肢關節鍛煉,定期調整體位,隨著患者身體恢復逐漸增加至主動肢體鍛煉,并協助進行下肢行走訓練及生活活動能力訓練[3]。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進行早期針灸康復治療:軟癱者取穴三陰交、曲池、手三里、太白,硬癱者取穴內關、三陰交、河谷、曲澤,行針30 min,每次捻針5 min,每分鐘保持捻針速度在200 次,每日治療1 次,連續治療8 次為1 個療程,共治療3 個療程[4]。
1.3 觀察標準 比較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生存質量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腦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定,分數越高表明腦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評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100 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日常活動能力越好;采用生存質量量表評定患者生存質量,包括社會功能、心理狀態、生理狀態、睡眠質量等內容,每項指標總分10 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活動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治神療經前功 能缺損治程療度后 治療生前活 活動能治力療后觀察組3424.8±12.510.5±6.662.5±1.489.3±2.7對照組3425.1±12.919.6±8.662.4±1.378.4±1.9 t 0.0974.8940.30519.250 P>0.05<0.05>0.05<0.05
2.2 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社會功能、心理狀態、生理狀態、睡眠質量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社會功能、心理狀態、生理狀態、睡眠質量評分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治療前社會功能治療后 治療前心 理狀態治療后 治療前生 理狀態治療后 治療前睡 眠質量治療后觀察組345.3±0.38.3±1.16.4±0.59.2±0.86.5±0.49.5±0.36.2±0.89.5±0.5對照組345.5±0.47.2±0.86.5±0.67.9±0.56.4±0.38.6±0.26.1±0.78.9±0.4 t 2.3324.7150.7468.0351.16614.5540.5485.463 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1 例肩疼痛、1 例肌痙攣,并發癥發生率為5.9%(2/34);對照組出現4 例肩疼痛、2 例肌痙攣、2 例關節攣縮,并發癥發生率23.5%(8/34)。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χ2=4.221,P<0.05。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發病率較高的腦血管疾病,主要因腦部發生供血障礙導致腦組織處于持續缺血及缺氧狀態,局部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軟化,造成不同程度的錐體系和錐體外系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導致下運動神經元失去上運動神經元的控制,導致反射活動活躍,偏癱肢體不能完成在一定體位下單個關節的分離、協調運動,繼而出現各種運動障礙,影響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生存質量,早期給予肢體康復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5~6]。針刺療法具有調理氣血、疏通靜脈、改善內結血瘀的作用。根據患者偏癱情況選擇適當穴位進行針灸,可起到調理陽氣,改善患者腦動脈彈性,降低血管緊張度,使血管擴張,改善腦血流及腦部供血,緩解梗死病灶局部腦細胞缺血、缺氧狀態,改善腦部微循環,調節皮質層抑制狀態,改善細胞基本電活動,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挽救缺血半暗帶,繼而減輕腦神經缺損程度,改善偏癱肢體運動功能[7~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活動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社會功能、心理狀態、生理狀態、睡眠質量評分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9%,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5%(P<0.05)。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后偏癱經早期針灸康復治療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高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