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內科 鄭州450003)
支氣管哮喘是呼吸系統常見的慢性氣道炎癥疾病類型之一,主要由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與T淋巴細胞等多種細胞參與的氣道炎癥反應,具備明顯的異質性,由于發病機制復雜,病情遷延易反復,加之治療和用藥依從性差,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負擔[1]。目前支氣管哮喘治療以抗炎、平喘、止咳、祛痰等常規對癥治療,但常規西醫治療存在至少一種以上的副作用,且僅能糾正患者臨床癥狀,對肺功能改善、疾病針對性治療缺乏理想效果。中醫學將支氣管哮喘歸屬“喘病”范疇,認為肺內宿痰內伏,情志、外感等因素誘發哮喘,以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原則進行治療[2]。本研究探討了采用定喘方治療支氣管哮喘患者,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客觀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6月收治的70 例支氣管哮喘患者,按隨機雙盲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4例;年齡24~68 歲,平均(48.72±5.80)歲;病程3~15年,平均(8.61±1.84)年。觀察組男20 例,女15 例;年齡24~67 歲,平均(49.14±5.91)歲;病程3~16年,平均(9.16±1.85)年;兩組基線均衡可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1)經臨床表現、體征、實驗室指標等綜合檢查,符合《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層版)》[3]中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2)急性期;(3)無研究藥物過敏史;(4)患者及家屬知情并參與本研究,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依從性差、認知異常、精神疾病者;(2)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核、肺癌等肺部疾病者;(3)伴心、肝、腎等臟器器質性病變者;(4)研究藥物過敏者;(5)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剔除標準:研究過程中主動退出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在治療期間注意個人衛生、心理狀態,營造舒適、溫馨的住院、家庭環境,給予糖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劑等對癥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定喘方治療,方劑組成:炙麻黃6 g,巴戟天、烏梅、葶藶子各10 g,靈芝、苦參12 g,老鸛草20 g,生甘草6 g。上述藥方每日1 劑,由我院煎藥室統一煎煮,每劑煎煮400 ml 藥液,分早晚2 次服用,每次服用200 ml。兩組均連續治療4 周。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4 周后中醫證候評分,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定量計分,包括咳嗽、咯痰、喘息、哮鳴音、胸悶癥狀,每個癥狀按嚴重程度計0~3 分,評分越高,癥狀越嚴重;(2)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4 周后哮喘控制效果,采用哮喘控制測試(ACT)評分,分為氣喘、肺部哮鳴音、咳嗽、咯痰等癥狀、體征,計0、2、4、6 分,分值越高,說明哮喘控制效果越不佳;(3)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4 周后炎癥介質表達,患者晨起空腹采集靜脈血3 ml,離心10 min,3 000 r/min,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白細胞介素(IL)-4、干擾素(IFN)-γ 表達。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及ACT 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評分及ACT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 周后兩組中醫證候評分及ACT 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及ACT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及ACT 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治療中前醫 證候評治分療后 治療前A CT 評分治療后觀察組3510.27±2.632.41±0.7518.96±3.175.52±1.57對照組359.85±2.654.18±1.0619.02±3.248.76±2.01 t 0.6668.0640.0787.515 P 0.254<0.0010.469<0.001
2.2 兩組治療前、治療4 周后炎癥介質表達比較治療前,兩組IL-4、IFN-γ 表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 周后,兩組IL-4 表達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IFN-γ 表達較治療前增加,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治療4 周后炎癥遞質表達比較(ng/L

表2 兩組治療前、治療4 周后炎癥遞質表達比較(ng/L
組別 n 治療前I L-4治療后 治療前I F N-γ治療后觀察組3530.18±6.3512.31±4.5161.59±12.4794.85±11.35對照組3529.84±6.4018.76±5.6362.32±12.5081.49±10.82 t 0.2235.2900.2455.040 P 0.412<0.0010.404<0.001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以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其發病因素、發病機制復雜多變,給臨床治療帶來一定難度。常規西醫治療支氣管哮喘能緩解臨床癥狀,但無法阻斷病情進展,臨床效果欠佳。在中醫學上,哮喘被成為喘病,《丹溪心法》認為“哮喘……專主于痰”,《金匱要略》記載“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膈上病痰,滿喘咳吐”,即指出喘病患者喘息、咯痰癥狀。對于支氣管哮喘發病病機,《病因脈證》曰“哮病之因,痰飲留伏,結成窠臼,潛伏于內……則哮喘之癥作矣”,則說明痰飲留伏為哮喘的宿根。同時指出腎陽虛為哮喘纏綿難愈的病因,風、痰、瘀、虛為發病病機特點。因此中醫認為在治療支氣管哮喘時,急性發作時治標,平時固本[4~5]。
本研究對支氣管哮喘患者采用定喘方治療,基本方中麻黃入肺經,起開泄腠理、透發毛竅、宣暢肺氣、平喘止咳、利尿消腫功效,適用于幾乎所有喘咳病癥;巴戟天歸腎、肝經,起補腎壯陽、強筋壯骨、祛風除濕功效;烏梅歸肝、脾、肺、大腸經,起斂肺滋陰、生津澀腸功效;葶藶子起下氣行水、祛痰定喘功效;靈芝起補腎利尿、健腦消炎功效;苦參起清熱除濕、利尿消腫功效;老鸛草起祛風通絡、活血化瘀、清熱利濕之功效;輔以生甘草起補中益氣、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緩急止痛功效,并能調和諸藥,增強藥物效果,起到宣肺止咳、平喘化痰、清熱利濕的功效。在現代藥理研究中,定喘方以麻黃為君藥,其主要成分鹽酸麻黃堿、鹽酸偽麻黃堿,起到平喘、擴張支氣管的作用,且能從麻黃堿內提取β2 受體激動劑,促進去甲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素的釋放,松弛支氣管平滑肌,阻斷過敏介質的釋放途徑,起平喘、止咳、宣肺的作用[6];葶藶子主要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芥子苷,起止咳平喘、抗菌、抗癌作用[7]。因此采用定喘方治療支氣管哮喘,全方標本兼顧,有溫陽補腎、宣肺止咳、祛痰平喘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 周后,觀察組中醫證候評分、ACT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定喘方治療支氣管哮喘具有明顯效果,可顯著控制患者咳嗽、咯痰、喘息等癥狀,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Th1/Th2 比例失調是致支氣管哮喘發生、發作的主要原因,在哮喘發病過程中,Th2 細胞功能亢進,Th1 細胞功能降低,則加重哮喘病癥。IL-4 是B細胞的主要生長因子,對T 細胞有抗原提呈作用,促進體液免疫應答,進而誘發支氣管哮喘。IFN-γ 具有調整嗜酸性粒細胞活化,降低嗜酸粒細胞趨化因子表達作用。患者體內IL-4 含量提高,IFN-γ 含量下降,造成機體免疫失衡,進而誘發哮喘發生。本組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 周后,觀察組IL-4 表達低于對照組,IFN-γ 表達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定喘方治療支氣管哮喘有顯著作用,可調節機體免疫機制,控制疾病發生、發展。綜上所述,支氣管哮喘患者接受定喘方治療,能夠提高患者哮喘控制效果,降低炎癥遞質表達,調節機體免疫功能。